一种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303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框架和固定于所述框架内的芯体,所述芯体包括层叠的多层换热板,相邻的两层换热板间形成两端开口的流道,相邻的两层流道的流通方向相互垂直,其中:所述换热板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一扰流部,所述第一扰流部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换热板上还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第二支撑部和第二扰流部,所述第二扰流部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换热板上第一支撑部与相邻所述换热板上的第二支撑部抵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以使换热器的结构更加稳定,增大了换热面积的同时保证了足够流通面积,使换热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到有效提高。到有效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加热炉是石化、化工装置的耗能大户,故常规加热炉均设置余热回收系统回收其烟气余热,故余热回收系统的好坏即影响了装置能效的高低,而其中用于供空气与烟气换热的空气预热器是加热炉余热回收的核心设备之一。空气预热器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加热炉余热回收系统的节能效果。
[0003]以往通用的空气预热器型式有管式、扰流子、热管、铸铁板、板式等,但随着发展,由于板式板片厚度的轻薄性以及结构的简易性(可以一层层堆叠板片即可)使得拥有更高效换热性能的板式越来越受欢迎,但随着社会发展,节能要求越来越高,排烟温度的要求也越来越低,为达到更低的排烟温度,空气预热器越做越大,特别对于一些已有炼厂的改造,占地成为了炼厂首要考虑问题,另外随着预热器越来越大,由于板片较薄,支撑以及支撑稳定性问题随之出现,故急需一种比常规板式更为高效、结构更为稳定的空气预热器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换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
[000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其包括框架和固定于所述框架内的芯体,所述芯体包括层叠的多层换热板,相邻的两层换热板间形成两端开口的流道,相邻的两层流道的流通方向相互垂直,其中:
[0006]所述换热板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一扰流部,所述第一扰流部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部;
[0007]所述换热板上还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第二支撑部和第二扰流部,所述第二扰流部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0008]所述换热板上第一支撑部与相邻所述换热板上的第二支撑部抵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一扰流部、第二支撑部、第二扰流部均为鼓泡。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高度为3

20mm。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一扰流部、第二支撑部、第二扰流部在所述换热板上阵列排布;
[0012]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数量小于第一扰流部;
[0013]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数量小于第二扰流部。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换热板的一端为平面。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为鼓泡;
[0016]所述第一扰流部和第二扰流部为翅片或钉头。
[0017]优选地,所述换热板为矩形的板片,每层换热板的一组对边为上折边,另一组对边
为下折边,换热板的一对下折边分别与相邻的换热板的一对上折边接合。
[0018]优选地,所述上折边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高度相等,所述下折边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高度相等。
[0019]优选地,芯体中相邻的换热板镜像对称
[0020]优选地,所述换热板的材质为ND钢或304SS。
[002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换热板组合时,相邻换热板上的支撑部互相支撑,使板片组合更加牢固,不需要额外的材料来加固板片组合;
[0023]2.扰流部设置增大了换热面积,且能对换热介质进行扰流,增大了换热介质的扰动,从而增大了传热系数,提高了换热效率;
[0024]3.扰流部的高度小于支撑部,从而可以保证足够的流通面积,避免压降过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板式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板式换热器的爆炸视图;
[0027]图3为层叠的换热板的爆炸视图;
[0028]图4为第一支撑部、第一扰流部、第二支撑部、第二扰流部在换热板上的分布示意图;
[0029]图5为第一支撑部、第一扰流部、第二支撑部、第二扰流部的剖面视图;
[0030]图6为图3的换热板接合在一起时的侧视图。
[0031]100

框架,110

方管,200

芯体,210

端板,220、220

、220
”‑
换热板,221、221
”‑
上折边,222、222
’‑
下折边,223

第一支撑部,224、224
’‑
第二支撑部,225

第一扰流部,226、226
’‑
第二扰流部,230

齿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优点。
[0033]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34]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0035]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支撑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支撑部,类似地,第二支撑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支撑部。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

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8]参见附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板式换热器的整体视图,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框架100和固定于所述框架100内的芯体200。所述框架100形成一个立方体的容纳空间,所述芯体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0039]参见附图2,所述框架100由12根方管110组合形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框架结构,具体地,可以通过焊接、栓接或其它本领域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和固定于所述框架内的芯体,所述芯体包括层叠的多层换热板,相邻的两层换热板间形成两端开口的流道,相邻的两层流道的流通方向相互垂直,其中:所述换热板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一扰流部,所述第一扰流部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换热板上还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第二支撑部和第二扰流部,所述第二扰流部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换热板上第一支撑部与相邻所述换热板上的第二支撑部抵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一扰流部、第二支撑部、第二扰流部均为鼓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高度为3

20mm。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一扰流部、第二支撑部、第二扰流部在所述换热板上阵列排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铁峰林开伟刘剑潘博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浩用工业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