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红梅专利>正文

一种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8118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调节装置,包括调挡芯轴和从动轴,调挡芯轴通过轴承连接在从动轴内部,从动轴上开设有卡槽,还包括设置于卡槽内与且卡槽铰接的卡爪;卡槽一端固定有压片弹簧;压片弹簧与卡爪一端挤压连接;调挡芯轴表面还设有与外部从动轮对应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且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均与卡槽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棘爪进行配合,实现控制不同卡槽位置棘爪的翘起和放下,进一步控制棘爪卡住外部从动轮的位置,从而在输入转速不变的情况下产生多个挡位的输出转速。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无论装置在静止还是运转过程中均能够实现灵活换挡,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早期的中轴式变速器在变速箱内设有靠踏板臂转动的中轴,其运行原理为:依靠中轴带动的变速轴,变速轴带动的输出轴,各个轴上都有大小不同的齿轮,齿轮与齿轮之间存在因换挡所需的间歇距离,齿轮的数量与变速器挡位的数量相等,输出轴上的齿轮可以左右移动,当踏板臂转动中轴时,中轴上的齿轮带动变速轴上的齿轮转动。此时,将输出轴上的齿轮移动,使其中一个齿轮对应到变速轴上的其中一个齿轮,输出轴就得到了其中一种变速效果。但在上述变速器中,各个轴上的齿轮与齿轮之间必需存在换挡所需的间歇距离,才能实现换挡变速的效果,因此,上述变速器会出现空挡空转的现象和挡位数量受到其中轴轴长的限制,挡位数量较少,且挡位数量越多则中轴的轴长就越长,这会影响自行车骑行时的舒适性。
[0003]为了克服传统中轴式变速器的缺陷,本领域对车辆变速器进行了诸多改进,如公开号为CN11202698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自行车变速器,其采用轴套结合的变挡方式,提高了该变速器的性能,能做到六挡变速;但该专利的变速装置灵活性差,不能实现在行驶过程中变速,且换挡过程不够精准。又如公开号为CN20453345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双轴三级从动轮变速箱装置,其在有无输入转速的情况下都可以正常换挡;但该专利在复位时由棘爪复位弹簧上的小弹片对其施加回复力,结构较为复杂。此外,该专利的芯轴定位块上径向方向按拟定角度设计三个孔位,孔内装压簧和钢球,通过钢球的回复定位功能让调挡芯轴在适当的角度稳定停止实现换挡,上述换挡过程中,钢球回复定位仍然存在不够灵活,精度低的问题。
[0004]因此,本领域亟需提出一种新型调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和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调节装置,其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能够实现灵活换挡,实用性强。
[0006]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调节装置,包括调挡芯轴和从动轴,调挡芯轴通过轴承连接在从动轴内部,从动轴上开设有卡槽,还包括设置于卡槽内与且卡槽铰接的卡爪;卡槽一端固定有压片弹簧;压片弹簧与卡爪一端挤压连接(即两者抵触但不进行固定)。
[0008]卡槽边缘开设有螺栓孔,压片弹簧通过螺栓固定在卡槽内。
[0009]调挡芯轴表面还设有与外部从动轮对应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且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均与卡槽相匹配。这里的相匹配是指,数量和位置关系一一对应。
[0010]进一步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均为表面设有弧形凹陷部的圆盘结构;卡爪与压片弹簧接触的一端内表面设有与凹陷部对应的弧形凸起部。
[0011]进一步地,卡爪未与压片弹簧接触的一端内表面为呈斜面状的倾斜部。
[0012]进一步地,卡槽为贯穿从动轴壁的“十”字形通孔;卡爪呈与卡槽相匹配的“十”字形状。
[0013]进一步地,卡槽为垂直于从动轴中心轴线方向的“一”字形通孔,在卡槽中心位置沿着从动轴中心轴线方向开设两个对称的盲孔,卡爪通过盲孔铰接在卡槽内。
[0014]进一步地,第一凸轮数量为两个以上;第二凸轮数量为一个以上。
[0015]进一步地,卡爪与压片弹簧接触的部分呈沿着从动轴中心凹陷状,且压片弹簧与卡爪接触部分呈与凹陷状相匹配的凸起状。
[0016]本技术中的卡槽与卡爪形状相对应,可将卡爪放置于卡槽内,且卡爪能在卡槽内旋转一定的角度。具体地,本技术中的卡槽可以为贯穿从动轴壁的“十”字形通孔;卡爪可以为与“十”字形卡槽对应的形状,直接放置在卡槽内即可。本技术中的卡槽还可以垂直于从动轴中心轴线方向的“一”字形通孔,可在卡槽中心位置沿着从动轴中心轴线方向开设两个对称的盲孔,此时,卡爪上可设置对应的转轴用于与盲孔配合,从而实现旋转。考虑到第二种方法需要在前期加工过程中将卡爪与卡槽直接加工成一体,不便于拆卸,本技术优选第一种,即卡槽整体呈“十”字形;卡爪可以为与“十”字形卡槽对应的形状,直接放置在卡槽内。
[0017]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在于:
[0018]本技术的卡槽设置在外部从动轮正下方,而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均位于卡槽正下方,即本技术的卡槽和卡爪总数量是一一对应的,且每个卡爪对应一个外部从动轮。
[0019]在实际使工作过程中,调挡芯轴一端连接外部调挡控制装置,当外部调挡控制装置控制调挡芯轴转动时,调挡芯轴与从动轴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实现换挡。具体地,在本技术中,当第一凸轮或第二凸轮有凹陷的部分抵触到卡爪时,卡爪与压片弹簧接触的一端在压片弹簧的作用下可将另一端翘起,从而实现端翘起的一端卡住第一从动轮或第二从动轮;当第一凸轮或第二凸轮无凹陷的部分抵触到卡爪时,卡爪与弹簧接触的一端会被第一凸轮或第二凸轮顶起,将卡爪翘起的另一端放下,从而解除对第一从动轮或第二从动轮的卡接。采用上述方式可实现不同位置卡爪的翘起或放下,卡住不同的外部从动轮,从而实现换挡;且在本技术中,无论换到哪个挡位,都有一个第一凸轮对应的从动轮从动轮被卡爪卡住;同时,有一个第二凸轮对应的从动轮从动轮被卡爪卡住。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本技术通过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卡爪进行配合,实现控制不同卡槽位置卡爪的翘起和放下,进一步控制卡爪卡住外部从动轮的位置,从而在输入转速不变的情况下产生多个挡位的输出转速。
[0022]2、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无论装置在静止还是运转过程中均能够实现灵活换挡,实用性强;且本技术可适用于自动车、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和汽车等车辆中,适用性广。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本技术调挡芯轴与从动轴配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调挡芯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从动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从动轴与卡爪配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图4沿着C

C方向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技术压片弹簧与卡爪配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技术压片弹簧与卡爪配合另一视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1]图8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调挡芯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2]图9是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中调挡芯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2.从动轴;7.卡槽;8.卡爪;11.调挡芯轴;12.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压片弹簧;15.弧形凹陷部;16.弧形凸起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装置,包括调挡芯轴(11)和从动轴(2),调挡芯轴(11)通过轴承连接在从动轴(2)内部,其特征在于,从动轴(2)上开设有卡槽(7),还包括设置于卡槽(7)内与且卡槽(7)铰接的卡爪(8);卡槽(7)一端固定有压片弹簧(14);压片弹簧(14)与卡爪(8)一端挤压连接;调挡芯轴(11)表面还设有与外部从动轮对应的第一凸轮(12)和第二凸轮(13),且第一凸轮(12)和第二凸轮(13)均与卡槽(7)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轮(12)和第二凸轮(13)均为表面设有弧形凹陷部(15)的圆盘结构;卡爪(8)与压片弹簧(14)接触的一端内表面设有与凹陷部对应的弧形凸起部(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卡爪(8)未与压片弹簧(14)接触的一端内表面为呈斜面状的倾斜部(19)。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卡槽(7)为贯穿从动轴(2)壁的“十”字形通孔;卡爪(8)呈与卡槽(7)相匹配的“十”字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卡槽(7)为垂直于从动轴(2)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梅刘鸿铭
申请(专利权)人:朱红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