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水结构、冷却系统、发动机和工程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797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水结构、冷却系统、发动机和工程设备,其中回水结构包括:回水管,包括:主体管,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设有连通的第一腔体和开口;分支管,与主体管连接,设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挡水管,具有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第三端口通过开口伸入第一腔体,第三端口与第二端口连通,第四端口与第一端口连接,流体依次经过第一腔体、第一端口、第四端口、第三端口及第二端口;或密封盖,设于开口,用于封堵开口,流体依次经过第一腔体及第二端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挡水管或密封盖,可使液缓冷却系统以及非液缓冷却系统共用一个回水管,不需要开发两套模具,有利于节省开发费用,减少零件数量。数量。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水结构、冷却系统、发动机和工程设备


[0001]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工程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回水结构、一种冷却系统、一种发动机和一种工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液力缓速器作为一种辅助制动手段,在重型商用工程设备上的应用逐渐增多。配有液力缓速器的工程设备在下长坡的过程中,通过使用液力缓速器,可以大幅减少行车制动的使用,保证行车制动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确保行车安全。相关技术中,液力缓速器的冷却水路一般会与发动机的冷却水路串联,将液力缓速器的热交换器串联在发动机的出水口,因此装配有液力缓速器的工程设备与未装配液力缓速器的工程设备需要开发两套冷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水结构。
[0004]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回水结构的冷却系统。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回水结构或冷却系统的发动机。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回水结构或冷却系统或发动机的工程设备。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水结构,包括:回水管,包括:主体管,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主体管设有连通的第一腔体和开口,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均与第一腔体连通;至少一个分支管,分支管与主体管连接,分支管设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连通;挡水管,具有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第三端口通过开口伸入第一腔体,第三端口与第二端口连通,第四端口用于与第一端口连接,流体依次经过第一腔体、第一端口、第四端口、第三端口以及第二端口;或密封盖,设于开口,密封盖用于封堵开口,流体依次经过第一腔体以及第二端口。
[000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回水结构的实施例,当工程设备需要液缓冷却系统时,挡水管的第三端口通过开口伸入第一腔体,并且与回水管的第二端口连通,此时缸盖中冷却液通过回水管流经液力缓速器的散热器后,依次经过第四端口、第三端口以及回水管的第二端口,最后通过节温器流回水泵;当工程设备不需要液缓冷却系统时,取消挡水管增加密封盖,对开口进行封堵,缸盖中冷却液可通过回水管直接流回节温器、水泵中。通过设置挡水管或密封盖,可使液缓冷却系统以及非液缓冷却系统共用一个回水管,不需要开发两套模具,有利于节省开发费用,减少零件数量。
[0009]具体而言,回水结构包括回水管和挡水管。其中,回水管包括主体管和分支管。具体地,分支管与主体管连接。主体管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主体管具体可以是直管或者
弯管,主体管具有至少两个端口,其中一个为第一端口,另外一个为第二端口。主体管设有第一腔体和开口,开口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一端口与第一腔体连通,且第二端口与第一腔体连通。进一步地,分支管设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连通,流体能够通过第二腔体进入到第一腔体内。值得说明的是,分支管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即分支管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根据发动机大小以及气缸数对分支管进行灵活设置。
[0010]进一步地,挡水管具有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挡水管具体可以是直管或者弯管,挡水管具有至少两个端口,其中一个为第三端口,另外一个为第四端口。挡水管的第三端口通过开口伸入到回水管的第一腔体,并且挡水管的第三端口与回水管的第二端口连接。换言之,挡水管嵌入到回水管且与第二端口连接。挡水管的第四端口与回水管的第一端口连接。当工程设备需要液缓冷却系统时,挡水管的第三端口通过开口伸入第一腔体,并且与回水管的第二端口连通,此时缸盖中冷却液通过回水管流经液力缓速器的散热器后,依次经过第四端口、第三端口以及回水管的第二端口,最后通过节温器流回水泵。
[0011]或者,回水结构包括回水管和密封盖。其中,回水管包括主体管和分支管。具体地,分支管与主体管连接。主体管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主体管具体可以是直管或者弯管,主体管具有至少两个端口,其中一个为第一端口,另外一个为第二端口。主体管设有第一腔体和开口,开口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一端口与第一腔体连通,且第二端口与第一腔体连通。进一步地,分支管设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连通,流体能够通过第二腔体进入到第一腔体内。值得说明的是,分支管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即分支管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根据发动机大小以及气缸数对分支管进行灵活设置。
[0012]进一步地,密封盖设于开口。密封盖用于封堵开口。流体依次经过第一腔体和第二端口。当工程设备不需要液缓冷却系统时,取消挡水管增加密封盖,对开口进行封堵,缸盖中冷却液可通过回水管直接流回节温器、水泵中。
[0013]液力缓速器作为一种辅助制动手段,在重型商用工程设备上的应用逐渐增多。配有液力缓速器的工程设备在下长坡的过程中,通过使用液力缓速器,可以大幅减少行车制动的使用,保证行车制动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确保行车安全。相关技术中,液力缓速器的冷却水路一般会与发动机的冷却水路串联,将液力缓速器的热交换器串联在发动机的出水口,因此装配有液力缓速器的工程设备与未装配液力缓速器的工程设备需要开发两套冷却系统。
[0014]本技术限定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挡水管或密封盖,可使液缓冷却系统以及非液缓冷却系统共用一个回水管,不需要开发两套模具,有利于节省开发费用,减少零件数量。
[0015]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管路结构,包括: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一端与第一端口连接;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一端与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挡水管连接。
[0017]在该技术方案中,回水结构还包括管路结构。管路结构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具体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回水管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挡水管的第四端口连接。当工程设备需要液缓冷却系统时,挡水管的第三端口通过开口伸入第一腔体,并且与回水管的第二端口连通,此时缸盖中冷却液
通过回水管的第一端口流经液力缓速器的散热器后,依次经过第一管路、第二管路、挡水管以及回水管的第二端口,最后通过节温器流回水泵。
[0018]值得说明的是,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可以是直管,也可以是弯管,当然还可以是其它任意形状的管路。优选地,第一管路为钢管,第二管路为胶管。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管路结构还包括:转接座,转接座的一端与第二管路连接,转接座的另一端与第四端口连接。
[0020]在该技术方案中,管路结构还包括转接座。具体地,转接座的一端与第二管路远离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转接座的另一端与挡水管的第四端口连接。可以理解为,转接座起到连接第二管路与挡水管的作用。缸盖中冷却液通过回水管的第一端口流经液力缓速器的散热器后,依次经过第一管路、第二管路、转接座、挡水管以及回水管的第二端口,最后通过节温器流回水泵。优选地,转接座为弯头,通过设置转接座,能够改变管路的布置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水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水管(110),包括:主体管(111),具有第一端口(1111)和第二端口(1112),所述主体管(111)设有连通的第一腔体(1113)和开口(1114),所述第一端口(1111)、所述第二端口(1112)均与所述第一腔体(1113)连通;至少一个分支管(112),所述分支管(112)与所述主体管(111)连接,所述分支管(112)设有第二腔体(1121),所述第二腔体(1121)与所述第一腔体(1113)连通;挡水管(120),具有第三端口(121)和第四端口(122),所述第三端口(121)通过所述开口(1114)伸入所述第一腔体(1113),所述第三端口(121)与所述第二端口(1112)连通,所述第四端口(122)用于与所述第一端口(1111)连接,流体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腔体(1113)、所述第一端口(1111)、所述第四端口(122)、所述第三端口(121)以及所述第二端口(1112);或密封盖(131),设于所述开口(1114),所述密封盖(131)用于封堵所述开口(1114),流体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腔体(1113)以及所述第二端口(11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水结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路结构(140),包括:第一管路(141),所述第一管路(14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口(1111)连接;第二管路(142),所述第二管路(1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14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142)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水管(12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水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结构(140)还包括:转接座(143),所述转接座(14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142)连接,所述转接座(14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端口(12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水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管(111)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世亮邱岳张逊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道依茨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