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粘附型缓释局部镇痛的可降解贴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768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粘附型缓释局部镇痛的可降解贴膜,包括可降解底膜层,可降解底膜层的上表面为蜂窝状结构;缓释麻药层覆盖于可降解底膜层的上表面,缓释麻药层的下表面与可降解底膜层的上表面紧密贴合在一起;倒刺竖立地设于缓释麻药层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倒刺结构,将可降解贴膜更好地粘附在脏器表面,防止因活动或脏器蠕动导致的贴膜移位,保证了充分作用在目标位置。证了充分作用在目标位置。证了充分作用在目标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粘附型缓释局部镇痛的可降解贴膜


[0001]本技术涉及可降解贴膜
,尤其是涉及一种粘附型缓释局部镇痛的可降解贴膜。

技术介绍

[0002]内脏痛是胸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急性疼痛,可由手术机械性牵拉、痉挛、缺血和炎症等刺激所致。内脏痛不仅会引起躯体放射痛,导致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心血管及呼吸活动改变。目前治疗术后急性内脏痛的主要选择为阿片类镇痛药和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此二类药物需要经全身用药发挥镇痛作用,不能靶向减轻内脏痛,而且会增加全身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利于术后快速康复。另外,可以使用局部麻醉药(以下简称局麻药)抑制交感神经对内脏痛的传入,但是,交感神经受抑制后,会诱发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需要输注液体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有一些学者尝试在内脏表面喷洒局部麻醉药物,以抑制内脏末梢感受器的刺激信号传入中枢,起到了一定的镇痛作用,但是,由于喷洒的局部麻醉药物并未被固定在脏器表面,绝大部分局部麻醉药物会随体位变化流动到更低的间隙,并且快速被腹膜、胸膜、大网膜、小网膜等组织吸收,镇痛的作用效果弱,作用时间短。
[0003]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粘附型缓释局部镇痛的可降解贴膜。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粘附型缓释局部镇痛的可降解贴膜,包括可降解底膜层,可降解底膜层的上表面为蜂窝状结构;缓释麻药层覆盖于可降解底膜层的上表面,缓释麻药层的下表面与可降解底膜层的上表面紧密贴合在一起;倒刺竖立地设于缓释麻药层的上表面。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粘附型缓释局部镇痛的可降解贴膜的改进:
[0007]所述倒刺包括主干,主干竖立地设于缓释麻药层的上表面,上倒刺和下倒刺分别与主干成固定的夹角固定连接,上倒刺与主干之间为钝角,下倒刺与主干之间为锐角。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粘附型缓释局部镇痛的可降解贴膜的进一步改进:
[0009]所述主干上,所述上倒刺分布区域大于下倒刺的分布区域。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粘附型缓释局部镇痛的可降解贴膜的进一步改进:
[0011]所述上倒刺相互之间交错间隔设置;
[0012]所述下倒刺相互之间交错间隔设置。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粘附型缓释局部镇痛的可降解贴膜的进一步改进:
[0014]所述可降解底膜层厚度为0.2mm,长为5cm,宽为3cm;可降解底膜层1的下表面光滑;上表面为蜂窝状结构。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粘附型缓释局部镇痛的可降解贴膜的进一步改进:
[0016]所述缓释麻药层厚度为0.2mm,宽度和长度与可降解底膜层一致。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0018]1、本技术通过倒刺结构,将可降解贴膜更好地粘附在脏器表面,防止因活动或脏器蠕动导致的贴膜移位,保证了充分作用在目标位置;
[0019]2、本技术的可降解底膜层能够预防内脏之间、内脏与筋膜之间、筋膜与筋膜之间的粘连,降低术后肠梗阻的风险。
[0020]3、本技术通过可降解贴膜内侧面的缓释麻药层缓慢释放局部麻醉药物作用于外周(内脏)疼痛受体,阻断伤害性刺激经交感神经向中枢传递,但不阻断交感神经,从而既能够避免应激反应导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又可以避免交感神经阻断诱发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种粘附型缓释局部镇痛的可降解贴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倒刺3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0025]实施例1、一种粘附型缓释局部镇痛的可降解贴膜(以下简称可降解贴膜),如图1

2所示,包括可降解底膜层1、缓释麻药层2和倒刺3。缓释麻药层2覆盖设置于可降解底膜层1上,即缓释麻药层2的下表面与可降解底膜层1的上表面紧密贴合在一起。
[0026]可降解底膜层1采用可用于防粘连、可降解的改性壳聚糖材料,厚度为0.2mm,长为5cm,宽为3cm;可降解底膜层1的下表面光滑起到防粘连作用,能够预防内脏之间、内脏与筋膜之间、筋膜与筋膜之间的粘连,降低术后肠梗阻的风险。可降解底膜层1的上表面为蜂窝状结构,可以吸附更多的缓释麻药使得缓释麻药层2尽可能多、尽可能厚,从而起到长时间缓释的效果。
[0027]缓释麻药层2由长效缓释麻药(例如罗哌卡因溶液)吸附固化在可降解底膜层1的上表面,厚度为0.2mm,宽度和长度与可降解底膜层1一致;
[0028]倒刺3包括主干31、上倒刺33和下倒刺32,如图2所示。主干31竖立地设于缓释麻药层2的上表面,上倒刺33和下倒刺32分别与主干31成固定的夹角且固定连接,上倒刺33与主干31之间为大于90
°
的钝角,上倒刺33相互之间交错间隔设置,从而使得倒刺3刺入人体组织后与人体组织成倒钩的效果,避免向后退出。下倒刺32与主干31之间为小于90
°
的锐角,下倒刺32相互之间交错间隔设置,下倒刺32起到可降解贴膜与组织表面相对固定的作用。在主干31上,上倒刺33分布区域大于下倒刺32分布的区域,即主干31的大部分区域设有上倒刺33,只有下端小部分区域设有下倒刺32。上倒刺33和下倒刺32相互反向设置,使得倒刺3在人体组织里起到稳定的牢固作用,进而使得缓释麻药层2紧贴人体组织并不易滑动或松动,防止因活动或脏器蠕动导致的可降解贴膜移位,起到更好的缓释效果。
[0029]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
[0030]以缓释麻药层2为内侧,将可降解贴膜卷起,用持物钳经腔镜戳卡放入胸腔或腹腔内,再用两把腔镜持物钳将可降解贴膜展开,缓释麻药层2朝向人体组织,粘贴在手术部位的内脏器官(如胆囊窝)或者需要放置引流管的胸膜或者腹膜处;
[0031]然后持物钳轻轻向粘附组织表面按压可降解底膜层1,促进倒刺3与组织粘附,缓释麻药层2缓慢释放罗哌卡因,释放速度由快到慢,3天释放完全,可降解底膜层1可以防组织粘连。
[0032]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技术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附型缓释局部镇痛的可降解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可降解底膜层(1),可降解底膜层(1)的上表面为蜂窝状结构;缓释麻药层(2)覆盖于可降解底膜层(1)的上表面,缓释麻药层(2)的下表面与可降解底膜层(1)的上表面紧密贴合在一起;倒刺(3)竖立地设于缓释麻药层(2)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附型缓释局部镇痛的可降解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3)包括主干(31),主干(31)竖立地设于缓释麻药层(2)的上表面,上倒刺(33)和下倒刺(32)分别与主干(31)成固定的夹角且固定连接,上倒刺(33)与主干(31)之间为钝角,下倒刺(32)与主干(31)之间为锐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丽丽陈姝怡周东锴任探琛朱旸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