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控制器作为机器人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对机器人的总体性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机器人控制器大多针对特定的机型,各厂家根据特定的或市场上主流的机器人类型制造该机器人类型特有的机器人控制器。其对外接口比较单一,扩展性、兼容性较弱,使用范围比较狭窄,不能满足部分轨道式机器人的功能需求。例如,轨道式机器人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需要使用不同的机架,而不同的机架对应不同类型的电机,相应地,不同类型的电机对应着不同类型的电机驱动器,而用于驱动电机驱动器的电源、电池、接口等部件同样需要与电机和电机驱动器进行适配;而现有的机器人控制器均采用一体化设计,并不能灵活的根据轨道式机器人的工作环境搭配合适的机器人控制器,且开发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机器人控制器多采用一体化设计,无法灵活的根据轨道式机器人的工作环境搭配合适的机器人控制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电子控制器。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底板,其上设置有多个模块接口和连接电路,每个所述模块接口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一种功能模块,其中,具有相互连接关系的模块之间通过各自对应的模块接口之间的所述连接电路电连接,所述连接电路包括第一连接电路、第二连接电路、第三连接电路、第四连接电路、第五连接电路以及第六连接电路;所述功能模块包括:电机驱动模块、电源模块、开关电路模块、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包括电机驱动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所述电机驱动电路通过第一连接电路与所述电机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供电电路,通过第二连接电路与所述电机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开关电路模块包括开关控制电路,通过第三连接电路与所述电源供电电路电连接,用于对所述电源供电电路进行供电控制;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通过第四连接电路与所述电机控制电路电连接,通过第五连接电路与所述电源供电电路电连接,通过第六连接电路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设接口,用于连接外设设备,所述外设接口包括:隔离电路,用于平衡所述外设设备电压以实现电平的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包括第一发光器和第一受光器;第一电源,与所述第一发光器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器的阴极与所述外设设备连接;第二电源,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受光器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受光器的发射极接地,其中,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受光器的集电极之间连接至所述控制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讯电路,所述通讯电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与外部RS485设备进行通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电路包括:通讯芯片,包括收发端与通讯端;控制支路,包括:第二电阻,一端与第三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收发端连接;第一三极管,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同时与所述收发端连接,发射极接地;第一二极管,阳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阴极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第三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构成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并联;第一电容,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并接地;通讯支路,包括:第二电容,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源连接,并与所述通讯端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另一端与所述外部RS485设备的第一引脚连接;第四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并与所述外部RS485设备的第一引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部RS485设备的第二引脚连接;第六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源、所述通讯端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呼延斌,刘磊,刘文革,任旋中,操志元,王彦召,
申请(专利权)人:易程融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