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215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雾机构,包括有主体,设置在所述主体内的集液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室与容器流体连通的流道为横置“T”型流道,包括有所述集液室的入口和出口所在的竖向流道,所述竖向流道包括有与容器中导管相接的下段以及与出口相接的上段,而所述集液室自身所在的横向流道则位于上段和下段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集液室横向地设置在主体中,一方面能与容器中导管所在下段相垂直,从而能避免与容器中导管所在轴线方向同向设置所带来的导管移动问题,从而能够将液体容器底部中的液体“吸完全”,另一方面能减小与液体容器开口连接的裙罩需更大的问题,能更加灵活地对液体容器进行选择连接方式如螺纹连接。纹连接。纹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雾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流体分配器,尤其涉及一种持续喷雾的喷雾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液压泵装置广泛用于各种应用。液压泵装置的最简单形式包括机械连接至活塞的手动泵,用于从容器抽取流体,例如粘性液体,且用于从集液腔和/或喷嘴腔排放流体。对于许多装置,由用户启动手动泵触发器,以移动集液腔中的活塞克服弹簧力,从而从集液腔通过孔口排放流体以用于分配粘性流体,如洗涤剂和皂液的传统液压泵装置经常采用带有喷嘴腔的细长喷嘴,在泵送循环的“排放”段期间,喷嘴腔与致动器集液腔流体连通,其中流体通过喷嘴腔的阀孔口从集液腔排放出。如一专利申请号为 CN201710323441.9(申请公布号为CN10735215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液压泵》其提供了一种能独立于致动器的运行状态而进行的喷雾机构,其中即使当己经从致动器的触发部分撤走运行力时,液体排放也可进行,也称之为“持续喷雾装置”,但这种“持续喷雾装置”包括液体容器和用于进入液体容器内部的开口,而喷雾机构能够接合于该开口中以进行持续喷雾,这种传统装置时常出现的问题是:用于将液体从液体容器传输至喷雾机构的管,该管可连接至充液活塞的第二部分,并且该管的第二部分能由致动器和第一弹簧驱动,从而在泵送循环期间会与充液活塞一起向上移动,容易造成不能将液体容器底部中的液体“吸完全”的问题;而一专利申请号为202110981541.7(申请公布号为 CN11360267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喷液泵》也公开了一种持续喷雾结构,其将续压管内藏在容器内以有效增加液体储存的空间,从而有效增加喷雾时间以及喷雾量,但由于续压管的增加反而容易引起喷液泵与液体容器开口连接的裙罩更大,并且连接只能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对于瓶体结构的选择性反而更加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够将液体容器中的液体吸完全的喷雾机构。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喷雾机构,包括有:
[0005]主体;
[0006]集液室,设置在所述主体内,该集液室包括有入口、出口以及对应入口和出口设置的入口阀和出口阀;以及
[0007]出液活塞,弹性地设置在集液室中,在用户启动外部触发器的状态下,能移动出液活塞克服弹性力以间隔性地控制入口阀和出口阀的打开与关闭,从而收集和排放与容器流体连通的液体;
[0008]其特征在于:
[0009]所述集液室与容器流体连通的流道为横置“T”型流道,包括有所述集液室的入口和出口所在的竖向流道,所述竖向流道包括有与容器中导管相接的下段以及与出口相接的上段,而所述集液室自身所在的横向流道则位于上段和下段之间。
[0010]为了防止在将容器中的液体吸入集液室时导管发生移动,进而造成液体容器底部中的液体不能“吸完全”的问题,优选地,所述竖向流道的下段中设置有限制容器中导管发生移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具有限制导管上移的限位台阶。
[0011]其中限位件的结构可以为:所述壳体具有接合于容器开口对应颈部的接合部,所述限位件具有用于限制导管的竖向中空部以及自该竖向中空部下部向所述接合部内延伸的裙罩部,所述出口阀则设置在所述竖向中空部的上部,所述限位台阶则位于邻近所述出口阀的下端部,而所述裙罩部还具有对应连通集液室的补气孔。在集液室中生成减小的压力作为动力,以驱动液体从流体连通的容器进入集液室中,而在集液室中液体逐步充盈时外界空气通过补气孔与容器连通达到气压平衡。
[0012]为了方便操作用于从容器中抽取液体,优选地,所述外部触发器包括有设于所述出液活塞一侧的扳手,所述扳手通过所述主体上的枢转点而连接至所述主体上,在绕着绕枢转点发生旋转的状态下能将所述出液活塞向集液室中推动,以减少所述集液室的集液室容积。
[0013]为了实现出液活塞与扳手的连接以及出液活塞与集液室的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出液活塞包括有第一活塞本体,所述第一活塞本体具有外露出所述集液室并与所述扳手直接相连的外露部,以及位于集液室内并与其形成密闭内腔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具有朝向所述集液室之出口设置的第一喇叭圈以及与所述第一喇叭圈开口朝向相反设置的第二喇叭圈,所述集液室具有与所述裙罩部的补气孔连通的补气口,而所述补气口则与所述第一喇叭圈和第二喇叭圈之间的间隙连通。在液体从容器经入口进入集液室中能直接作用于第一喇叭圈上而推动出液活塞向集液室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待集液室内充满液体的状态下,由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使得用户在按压扳手的状态下,能迫使出口阀的打开以将液体挤压进分配室中。
[0014]进一步地,所述集液室中设置有能使所述出液活塞始终保持向集液室外端移动趋势的第一弹性件,对应地,所述集液室邻近出口的壁部向所述出液活塞所在方向延伸有连接柱,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则与所述第一活塞本体相连接。
[0015]为了能够实现喷雾机构的持续喷雾,优选地,还包括有与所述集液室通过出口连通的分配室,所述分配室内设置有喷液口以及对应喷液口设置的排放阀及分配活塞,所述分配活塞被第二弹性件约束而使其始终具有减小所述分配室容积的趋势,在分配室中流入的液体压力超过分配室中的压力阈值的状态下,利用所述第二弹性件所积累的势能转换为弹簧伸长动能,使得液体能通过分配活塞而驱使排放阀打开以允许液体从喷液口中持续排出。该液体的排放间隔在扳手已停止与第一弹性件回复力的反向移动之后持续一段时间,即当停止按动扳手时,液体排放也可以持续进行,这时出液活塞能回到原始位置。
[0016]为了实现分配活塞能促成持续喷雾,优选地,所述分配活塞包括有第二活塞本体,所述第二活塞本体与所述分配室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供所述集液室中的液体经出口流入的第一流道,并且所述第二活塞本体包括有与所述排放阀连接的活塞头以及与用于约束第二弹性件的活塞腔,所述活塞头具有与第一流道相流体连通的流通口,而所述排放阀能打开或关闭所述流通口。
[0017]进一步地,所述活塞腔的腔壁上设置有能在所述分配室中与其形成有密闭内腔的
作用部,所述作用部具有朝向所述排放阀所在方向设置的第一作用圈以及与所述第一作用圈开口朝向相反设置的第二作用圈,在分配室中流入的液体作用于所述第一作用圈的状态下,能驱使所述分配活塞朝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方向移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用于收集和排放容器中液体的集液室横向地设置在主体中,一方面能与容器中导管所在下段相垂直,从而能避免与容器中导管所在轴线方向同向设置所带来的导管移动问题,从而能够将液体容器底部中的液体“吸完全”,另一方面由于集液室的横置能减小与液体容器开口连接的裙罩需更大的问题,能更加灵活地对液体容器进行选择连接方式如螺纹连接,最后,用户快速启动外部触发器的状态下能产生连续式喷雾,产生不间断的喷雾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喷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喷雾机构中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雾机构,包括有:主体(1);集液室(9),设置在所述主体(1)内,该集液室(9)包括有入口(91)、出口(92)以及对应入口(91)和出口(92)设置的入口阀(93)和出口阀(94);以及出液活塞(10),弹性地设置在集液室(9)中,在用户启动外部触发器的状态下,能移动出液活塞(10)克服弹性力以间隔性地控制入口阀(93)和出口阀(94)的打开与关闭,从而收集和排放与容器流体连通的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室(9)与容器流体连通的流道为横置“T”型流道,包括有所述集液室(9)的入口(91)和出口(92)所在的竖向流道(95),所述竖向流道(95)包括有与容器中导管(30)相接的下段(301)以及与出口(92)相接的上段(302),而所述集液室(9)自身所在的横向流道则位于上段(302)和下段(30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流道(95)的下段(301)中设置有限制容器中导管(30)发生移动的限位件(40),所述限位件(40)具有限制导管(30)上移的限位台阶(4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具有接合于容器开口对应颈部的接合部(1a),所述限位件(40)具有用于限制导管(30)的竖向中空部(402)以及自该竖向中空部(402)下部向所述接合部(1a)内延伸的裙罩部(403),所述出口阀(94)则设置在所述竖向中空部(402)的上部,所述限位台阶(401)则位于邻近所述出口阀(94)的下端部,而所述裙罩部(403)还具有对应连通集液室(9)的补气孔(40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触发器包括有设于所述出液活塞(10)一侧的扳手(50),所述扳手(50)通过所述主体(1)上的枢转点而连接至所述主体(1)上,在绕着绕枢转点发生旋转的状态下能将所述出液活塞(10)向集液室(9)中推动,以减少所述集液室(9)的集液室(9)容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活塞(10)包括有第一活塞本体(101),所述第一活塞本体(101)具有外露出所述集液室(9)并与所述扳手(50)直接相连的外露部(102),以及位于集液室(9)内并与其形成密闭内腔的密封部(103),所述密封部(103)具有朝向所述集液室(9)之出口(92)设置的第一喇叭圈(103a)以及与所述第一喇叭圈(103a)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逄增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旭平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