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旋钮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18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旋钮控制器,包括编码器PCB、无线模块PCB、中壳、底座、旋钮结构和柜板,所述柜板设有通孔,所述中壳抵住柜板的一侧,并伸入到通孔内,所述底座抵住柜板的另一侧,并伸入到通孔内,所述底座和中壳于通孔内相连接,所述编码器PCB与中壳相连接,所述旋钮结构与编码器PCB相连接并电性连接,所述无线模块PCB嵌装于底座内。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直接操作或者间接操作的方式来对柜子的照明装置进行控制,灵活性强,使用方便。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底座和中壳的连接位置能被柜板的通孔所隐藏和保护,有效避免了其连接位置因外露而会受到的损伤和破坏,也保证设置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柜子的美观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柜子的美观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柜子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旋钮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旋钮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柜子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用于装载物品的产品,其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常分为橱柜、衣柜、酒柜或者书柜等。并且,现在为了方便用户能更好地看清楚柜子内部所装载的物品,并提高柜子的外观表现效果,不少柜子内会设置有照明装置。
[0003]为了方便照明装置的开关和控制,现在也大多会相应地设置控制开关,而旋钮就是常见的控制开关之一。但是,常见的旋钮的固定多仅采用螺栓固定,以该方式直接设置于柜子上,螺栓会露出,影响柜子的美观性,同时,螺栓的外露使其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损坏,影响旋钮的安装可靠性。另一方面,常见的旋钮都仅能采用直接操作使用,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旋钮控制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旋钮控制器,包括编码器PCB、无线模块PCB、中壳、底座、旋钮结构和柜板,所述柜板设有通孔,所述中壳抵住柜板的一侧,并伸入到通孔内,所述底座抵住柜板的另一侧,并伸入到通孔内,所述底座和中壳于通孔内相连接,所述编码器PCB与中壳相连接,所述旋钮结构与编码器PCB相连接并电性连接,所述无线模块PCB嵌装于底座内。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编码器PCB和无线模块PCB均可以与橱柜等柜子内的照明装置电性连接,从而一方面用户可通过旋钮结构来触发编码器PCB输出相应信号到照明装置中以对照明装置进行控制,又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来通过无线网络发送信号到无线模块PCB中,以使得无线模块PCB输出相应信号到照明装置中以对照明装置进行控制。由此,本技术能实现直接操作或者间接操作的方式来对柜子的照明装置进行控制,灵活性强,使用方便。另一方面,本技术中底座和中壳的连接位置能被柜板的通孔所隐藏和保护,有效避免了其连接位置因外露而会受到的损伤和破坏,从而有效保证本技术的使用寿命长度,也保证了设置了本技术的柜子的美观性。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结构包括旋钮外壳、内嵌件和编码器,所述内嵌件嵌装于旋钮外壳内,所述内嵌件可转动地安装在编码器上,所述编码器与编码器PCB相连接并电性连接。由此,通过转动旋钮外壳,能使得内嵌件随之转动,从而内嵌件的转动能触发编码器往编码器PCB输出相应的信号。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嵌装于底座内,所述电池与无线模块PCB电性连接。电池的设置能方便对无线模块PCB进行供电,以使得无线模块PCB无需连接外部电源。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模块PCB与编码器PCB电性连接。由此,电池还能对编码器PCB进行供电,以使得编码器PCB也无需连接外部电源。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包括呼吸灯,所述呼吸灯安装在编码器PCB上,并与编码器PCB电性连接,所述中壳为透明中壳。呼吸灯的设置能方便对编码器PCB的工作状态进行表示,而透明中壳能方便呼吸灯的灯光的透出。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包括底壳和底盖,所述底盖安装在底壳上,所述底壳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贴于柜板上。延伸部的设置能保证底壳于柜板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壳设有沿口,所述沿口贴于柜板上。沿口的设置能方便中壳和柜板的相连。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壳设有凸出,所述底座设有凹槽,所述凸出伸入到凹槽内,所述中壳于凸出的外侧设有螺纹部。凸出和凹槽的设置能增加底座和中壳的接触面积,以此提高两者的连接可靠性,并方便作为其之间连接时的定位,螺纹部的设置则能方便连接螺栓的连接。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7mm~19mm,所述柜板的厚度不小于18mm。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智能旋钮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智能旋钮控制器未设置柜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智能旋钮控制器的中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智能旋钮控制器的方框原理图。
[0019]图中:1.编码器PCB、2.无线模块PCB、3.中壳、4.底座、5.旋钮结构、6.柜板、7.电池、8.呼吸灯、31.沿口、32.凸出、33.螺纹部、41.底壳、42.底盖、43.凹槽、411.延伸部、51.旋钮外壳、52.内嵌件、53.编码器和6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旋钮控制器,包括编码器PCB 1、无线模块PCB 2、中壳3、底座4、旋钮结构5和柜板6。
[0022]柜板6的厚度不应小于18mm,本实施例中,柜板6的厚度优选为18mm,柜板6设有通孔61,通孔61的直径可以在17mm到19mm之间,本实施例中,通孔61的直径优选为18mm。
[0023]中壳3的一侧设有沿口31,沿口31贴于柜板6的一侧上,且中壳3的另一侧伸入到通孔61内,中壳3伸入到通孔61内的该侧上设有凸出32,凸出32的外侧还设有螺纹部33。
[0024]底座4包括底壳41和底盖42。底盖42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壳41上,底壳41上设有延伸部411,延伸部411贴于柜板6的另一侧上,且底壳41的一部分也伸入到通孔61内,且底壳41伸入到通孔61内的部分通过螺栓与中壳3的螺纹部33固定连接,即底座4和中壳3于通孔61内相连接,并且其连接部分能被通孔61所隐藏和保护。另外,底座4伸入到通孔61内的部分还设有凹槽43,凸出32嵌入到凹槽43内,以此增加两者的接触面积,以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
[0025]编码器PCB 1通过螺栓与中壳3的螺纹部33固定连接。
[0026]旋钮结构5包括旋钮外壳51、内嵌件52和编码器53。编码器5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编码器PCB 1上,且编码器53和编码器PCB 1之间能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内嵌件52可转动地安装在编码器53上,内嵌件52还固定嵌装于旋钮外壳51内,旋钮外壳51能稍微贴于中壳3的沿口31上,且编码器53与内嵌件52的连接处能位于旋钮外壳51内,来被旋钮外壳51所隐藏和保护。
[0027]无线模块PCB 2上能设置有常见的蓝牙模块、433Mhz模块或者WIFI模块等无线模块的一种或者多种,无线模块PCB 2通过螺栓固定嵌装于底座4的底壳41内,且无线模块PCB 2能被底盖42所隐藏和保护。
[0028]本技术还包括电池7,本实施例中的电池7可以优选为两个钮扣电池,电池7固定嵌装于底座4的底壳41内,电池7与无线模块PCB 2通过电池座电性连接,且无线模块PCB 2还与编码器PCB 1通过柔性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旋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器PCB、无线模块PCB、中壳、底座、旋钮结构和柜板,所述柜板设有通孔,所述中壳抵住柜板的一侧,并伸入到通孔内,所述底座抵住柜板的另一侧,并伸入到通孔内,所述底座和中壳于通孔内相连接,所述编码器PCB与中壳相连接,所述旋钮结构与编码器PCB相连接并电性连接,所述无线模块PCB嵌装于底座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旋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结构包括旋钮外壳、内嵌件和编码器,所述内嵌件嵌装于旋钮外壳内,所述内嵌件可转动地安装在编码器上,所述编码器与编码器PCB相连接并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旋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嵌装于底座内,所述电池与无线模块PCB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旋钮控制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凯炀
申请(专利权)人:阿优维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