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俊志专利>正文

一种大功率快充式储能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73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功率快充式储能器件,包括外壳体、卷芯、第一极柱、第一汇流片、端盖、固定环及密封绝缘胶圈,卷芯置于外壳体内部,卷芯的顶端通过第一汇流片连接第一极柱,固定环套设在第一极柱的外侧,端盖套设在固定环的外侧,且固定环和端盖之间还套设有密封绝缘胶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不同的汇流片以及极柱结构,节省材料使用,有效提高电芯与汇流片的接触面积的同时保证电芯储能的有效体积的进一步扩大,在保证大电流通过的基础上,提升储能器件的大功率充放电效率,提升了不同工艺及工况的适应能力;极柱的设计保证在装配时适应与电解液的填充以及排气,同时也有效保障了不同应用场景的适应性和连接的可靠性。应用场景的适应性和连接的可靠性。应用场景的适应性和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快充式储能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储能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快充式储能器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池或超级电容器作为储能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新能源等领域。而随着日渐发展的汽车发展技术,对于储能器件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其中,作为储能器件而言,如何保持大容量的储能以及快速的充电效率,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众所周知,对于储能器件而言,快速高效率的充电技术对于储能器件本身的要求来自于储能器件电极能够输入的功率,而这关键的设计就在于电极引出部分的设计,其通过连接内部电芯芯体与外部设备实现充电,因此,在设计上如何提升该关键环节,对电芯的充电稳定以及可靠性及寿命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功率快充式储能器件,旨在解决所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4]一种大功率快充式储能器件,包括外壳体、卷芯、第一极柱、第一汇流片、端盖、固定环及密封绝缘胶圈,所述卷芯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卷芯的顶端通过第一汇流片连接所述第一极柱,所述固定环套设在所述第一极柱的外侧,所述端盖套设在所述固定环的外侧,且所述固定环和端盖之间还套设有密封绝缘胶圈。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极柱内部贯穿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依次固定安装有胶塞和密封柱,或仅安装单一密封柱;所述第一汇流片的中心开设有汇流片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汇流片通孔同心设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的底部沿圆心周侧内凹形成压凹位,所述压凹位的外侧形成环形支脚位,所述压凹位的内侧形成极柱凸起。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第一极柱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极柱,所述第二极柱为实心结构,作为一种较为基础的技术方案存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第一极柱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极柱,所述第二极柱内部贯穿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第二胶塞孔和第二密封柱孔,所述第二胶塞孔临近所述第二极柱底部且与所述外壳体连通,所述第二密封柱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胶塞孔的直径。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第一极柱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极柱,所述第二极柱内部贯穿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极柱底部通过第二汇流片与卷芯连接,所述第二极柱的中部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三通孔、第二胶塞孔和第二密封柱孔,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胶塞孔的直径,所述第二密封柱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二极柱的外侧呈阶梯状设计且与所述外壳体紧密嵌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的外表面为光柱或螺纹柱。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汇流片或第二汇流片包括但不限于为平板片、圆盘、蝶形片或压槽片中一种。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汇流片或第二汇流片为平板片时,所述平板片包括板片本体及设在板片本体两侧通过下压形成的翼片。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汇流片或第二汇流片为蝶形片时,所述蝶形片包括蝶片本体和设在蝶片本体沿圆周侧上折的压脚。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汇流片或第二汇流片为压槽片时,所述压槽片的上表面沿汇流片通孔向外延伸设有多条压槽,相邻所述压槽之间设有凸位。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计不同的汇流片以及极柱结构,有效提高电芯与汇流片的接触面积的同时保证电芯储能的有效体积的进一步扩大,在保证大电流通过的基础上,提升储能器件的大功率充放电效率,提升了不同工艺与工况的适应能力,以及抗震抗冲击能力;极柱的设计保证在装配时适应与电解液的填充以及排气,同时也有效保障了不同应用场景的适应性和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整体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实施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整体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五实施例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六实施例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平板片结构剖视及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圆盘剖视及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蝶形片剖视及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槽片剖视及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平板片、圆盘、蝶形片或压槽片
[0029]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0]1、外壳体;2、卷芯;3、第一极柱;31、第一通孔;4、第一汇流片;41、汇流片通孔;42、板片本体;43、翼片;44、压脚;45、蝶片本体;46、凸位;47、压槽;5、端盖;6、固定环;7、密封绝缘胶圈;8、胶塞;9、密封柱;10、环形支脚位;11、第二极柱;111、第二密封柱孔;112、第二胶塞孔;113、第三通孔;12、压凹位;13、极柱凸起;14、第二汇流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端”、“下端”、“左侧”、“右侧”、“前端”、“后端”以及类似的表达是参考附图的位置关系。
[00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35]实施例一:
[0036]如图1

2所示,一种大功率快充式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卷芯2、第一极柱3、第一汇流片4、端盖5、固定环6及密封绝缘胶圈7,卷芯2置于外壳体1内部,卷芯2的顶端与第一汇流片4连接,第一汇流片4与第一极柱3的底端连接,固定环6套设在第一极柱3的外侧,端盖5套设在固定环6的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快充式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卷芯、第一极柱、第一汇流片、端盖、固定环及密封绝缘胶圈,所述卷芯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卷芯的顶端通过汇流片连接所述第一极柱,所述固定环套设在所述第一极柱的外侧,所述端盖套设在所述固定环的外侧,且所述固定环和端盖之间还套设有密封绝缘胶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快充式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内部贯穿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依次固定安装有胶塞和密封柱,或仅安装单一密封柱;所述第一汇流片的中心开设有汇流片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汇流片通孔同心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功率快充式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底部沿圆心周侧内凹形成压凹位,所述压凹位的外侧形成环形支脚位,所述压凹位的内侧形成极柱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功率快充式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第一极柱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极柱,所述第二极柱为实心结构,所述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的外表面为光柱或螺纹柱。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快充式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第一极柱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极柱,所述第二极柱内部贯穿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第二胶塞孔和第二密封柱孔,所述第二胶塞孔临近所述第二极柱底部且与所述外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志
申请(专利权)人:林俊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