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组织的外径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6715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环形组织的外径测量装置,包括手柄组件、插入组件及测量件,手柄组件包括固定手柄、驱动杆,插入组件包括调节杆、第一套管,第一套管上安装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测量件包括可主动弯曲的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上设有第二连接件,驱动杆、调节杆及弹性元件依次连接。通过握住或捏住固定手柄,按压驱动杆使其沿固定手柄向下移动,使得被第一套管约束展开的弹性元件部分伸出第一套管外,第二连接件在弹性元件的弯曲作用下与第一连接件吸附连接,以卡设于第一限位部上,形成套设于环形组织外壁上的封闭环体,第一限位部对第二连接件进行限位,防止测量时第二连接件从第一连接件上脱落。第二连接件从第一连接件上脱落。第二连接件从第一连接件上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形组织的外径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形组织测量装置
,具体涉及环形组织的外径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环形组织一般分布在人和动物体的某些管腔壁上,对于控制管腔内容物的正常流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括约肌是环形组织的一种,人体内的括约肌见于消化道和泌尿系统。在括约肌收缩时能关闭管腔,舒张时使管腔开放,平时经常处于闭合状态。在胃食管处的食管下括约肌,它能有效阻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在胃出口处的幽门括约肌,它能限制每次胃蠕动排出的食物量,并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入胃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括约肌功能减弱或丧失都会引起临床上严重的不良后果,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弱引起反流性食道炎及Barrett食管;幽门括约肌松弛致胆汁反流性胃炎;尿道括约肌损伤引起尿失禁;肛门括约肌损伤引起大便失禁。
[0003]在国外,已有相关产品来治疗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弱或失效,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将若干相互吸引的磁珠植入并环绕在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外,通过磁珠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来达到增强括约肌闭合功能,而珠链的内周长需适配病灶的外径以达到最优的效用。现有的测量方法一般是采用内窥镜,医生根据内窥镜的视野情况及处理经验对病灶的外径进行估算,或者通过内窥镜探头的直径与视野中病灶的大小作参照进行评估,由于内窥镜探头距离对应病灶的远近,会导致镜下显示的病灶大小发生变化,因此这种测量方法的误差较大。
[0004]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环形组织的外径测量装置,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提出环形组织的外径测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6]本技术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环形组织的外径测量装置,包括手柄组件、插入组件及测量件,所述手柄组件包括固定手柄、驱动杆,所述固定手柄上设有握持部,所述驱动杆滑动安装在固定手柄上,所述驱动杆上设有若干指示标记。
[0008]所述插入组件包括调节杆、第一套管,所述调节杆滑动穿设于第一套管内并与驱动杆连接,所述第一套管上安装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套管安装在固定手柄上。
[0009]所述测量件包括可主动弯曲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上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弹性元件与调节杆连接并活动容置于第一套管内,以在展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二连接件限位于第一套管外,所述驱动杆驱动弹性元件移动至第一套管外,弹性元件
自动弯曲带动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配合磁性吸附连接,第二连接件卡设于第一限位部上,弹性元件呈关闭状态,进而形成套设于环形组织外壁上的封闭环体。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导向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安装在第一套管上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第一连接头之间相抵靠以形成呈台阶状的第一限位部,所述导向面设置在第一限位件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上套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下端与导向面相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内设有柔性管,所述柔性管内设有套设在弹性元件上部的支撑管。
[0014]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的下端设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的下端配合容置于柔性管内,所述弹性元件穿过第二连接头与调节杆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杆的上部设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上安装有移动手柄,所述移动手柄上设有手指容置孔。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第一限位部均为磁铁;
[0017]或者,所述第二连接件或第一限位部为磁铁,另一个为与磁铁磁吸配合的金属件。
[001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记忆金属丝。
[0019]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螺旋状弹簧。
[002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手柄上设有容置腔,所述驱动杆及调节杆分别滑动穿设于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沿竖向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调节杆上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滑动安装在第二限位部上。
[0021]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22]本技术提供的环形组织的外径测量装置,在腹腔镜下,将测量装置的插入组件及测量件插入到对应的环形组织外壁处,通过握住或捏住固定手柄,按压驱动杆使其沿固定手柄向下移动,使得被第一套管约束展开的弹性元件部分伸出第一套管外,沿着环形组织外壁弯曲,第二连接件在弹性元件的弯曲作用下与第一连接件吸附连接,以卡设于第一限位部上,形成套设于环形组织外壁上的封闭环体,通过读取驱动杆露出固定手柄外的指示标记,得到环形组织的外径尺寸。第一限位部对第二连接件进行限位,防止测量时第二连接件从第一连接件上脱落,通过调节弹性元件伸出第一套管的长度,以适配不同大小环形组织外径尺寸的测量需求。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环形组织的外径测量装置中弹性元件呈关闭状态时的立体图;
[0025]图2是环形组织的外径测量装置中弹性元件呈展开状态时的立体图;
[0026]图3是环形组织的外径测量装置的弹性元件形成封闭环体时的剖视图;
[0027]图4是图3的C部放大图;
[0028]图5是图3的D部放大图;
[0029]图6是弹性元件部分伸出第一套管外并于食道外壁弯曲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弹性元件套于食道上并与第一连接件吸附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8是弹性元件的第二连接件卡设于第一限位部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9是手柄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如下:
[0034]1、手柄组件,11、固定手柄,11a、握持部,11b、容置腔,11c、第二限位部,111、第一壳体,112、第二壳体,12、驱动杆,121、指示标记,122、驱动部,13、移动手柄,13a、手指容置孔,2、插入组件,21、调节杆,21a、第二限位件,22、第一套管,23、第一连接件,231、第一限位件,232、第一连接头,24、第一限位部,25、导向面,26、第二套管,27、第二连接头,3、测量件,31、弹性元件,32、第二连接件,33、柔性管,34、支撑管,35、管接头,36、磁铁,4、封闭环体,5、环形组织,6、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从而对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作出更清楚地限定,下面就本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技术构思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其中对于相关结构的具体的直接的描述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组织的外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组件(1)、插入组件(2)及测量件(3),所述手柄组件(1)包括固定手柄(11)、驱动杆(12),所述固定手柄(11)上设有握持部(11a),所述驱动杆(12)滑动安装在固定手柄(11)上,所述驱动杆(12)上设有若干指示标记(121);所述插入组件(2)包括调节杆(21)、第一套管(22),所述调节杆(21)滑动穿设于第一套管(22)内并与驱动杆(12)连接,所述第一套管(22)上安装有第一连接件(23),所述第一连接件(23)上设有第一限位部(24),所述第一套管(22)安装在固定手柄(11)上;所述测量件(3)包括可主动弯曲的弹性元件(31),所述弹性元件(31)上设有第二连接件(32),所述弹性元件(31)与调节杆(21)连接并活动容置于第一套管(22)内,以在展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二连接件(32)限位于第一套管(22)外,所述驱动杆(12)驱动弹性元件(31)移动至第一套管(22)外,弹性元件(31)自动弯曲带动第二连接件(32)与第一连接件(23)配合磁性吸附连接,第二连接件(32)卡设于第一限位部(24)上,弹性元件(31)呈关闭状态,进而形成套设于环形组织(5)外壁上的封闭环体(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组织的外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3)上设有导向面(2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组织的外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3)包括安装在第一套管(22)上的第一限位件(231)和第一连接头(232),所述第一限位件(231)与第一连接头(232)之间相抵靠以形成呈台阶状的第一限位部(24),所述导向面(25)设置在第一限位件(231)上。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凯宾陈智敏赵松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胜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