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438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极片脱落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技术方案包括信号采集电路单元、检波电路单元以及放大电路单元,检波电路单元分别与信号采集电路单元以及放大电路单元连接,检波电路单元包括第一放大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电阻以及第二电容,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信号采集电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反相输入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放大电路单元连接,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第三电阻接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还通过第二电容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极片脱落检测。脱落检测。脱落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极片脱落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是一种检测电极片是否贴合于作用表面的电路。它可以将输出信号输入到单片机等控制系统,实现电极脱落的报警和关闭输出等功能。现有技术中,多采用电流检测芯片、光耦、变压器载波信号检测等方式进行检测,前两种方式中半导体器件对于静电比较敏感,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且检测电流也受到器件的限制,也可能出现过流损坏的情况,第三种采用载波信号检测,对于控制系统部分要求较高的采样速率,提高了控制部分的硬件要求,增加了设备成本,同时也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0004]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包括信号采集电路单元、检波电路单元以及放大电路单元,所述检波电路单元分别与信号采集电路单元以及放大电路单元连接,放大电路单元输出检测信号,所述检波电路单元包括第一放大器U1A、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阻R3以及第二电容C2,第一放大器U1A的同相输入端3与信号采集电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反相输入端2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放大器U1A的输出端1连接,第一放大器U1A的输出端1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放大电路单元连接,第一放大器U1A的反相输入端2还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还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
[0005]进一步的是,为了提高对信号采集电路单元采集信号的放大倍数,所述检波电路单元还包括第四电阻R4,第一放大器U1A的反相输入端2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
[0006]进一步的是,为了提高电路安全性,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以及隔离变压器T1,第一电阻R1与电极片串联,隔离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两端连接,次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两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3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单元还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放大器U1A的同相输入端3还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实现了对采集信号的滤波作用。
[0008]进一步的是,为了对检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所述放大电路单元包括第二放大器U1B,第五电阻R5、第七电阻R7以及三极管Q1,第二放大器U1B的同相输入端5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放大器U1B的反相输入端6通过第五电阻R5接地,第二放大器U1B的输出端通过第七电阻R7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外部第一电源连接,检测信号输出端连接在集电极上。
[0009]进一步的是,为了提高放大电路单元的放大倍数,所述放大电路单元还包括第六电阻R6,所述第六电阻R6连接在第二放大器U1B同相输入端5与反相输入端6之间。
[0010]进一步的是,为了对三极管进行保护,所述放大电路单元还包括第八电阻R8,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八电阻R8与外部第一电源连接。
[0011]进一步的是,为了实现分压,所述放大电路单元还包括第九电阻R9以及第十电阻R10,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R9与第十电阻R10接地,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具体连接在第九电阻R9与第十电阻R10之间。
[0012]进一步的是,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C3以及第四电容C4,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外部第一电源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容C4的一端与外部第二电源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实现对放大器的退耦作用。
[0013]本技术采用变压器隔离的方式检测,对于静电能更好的隔离,保护了其它元件的安全,电流也能根据实际要求很好的调整,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信号处理部分采用检波电路,采样出调制信号的低频部分,大大降低了输出信号的频率,降低了控制系统的硬件要求,同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结构图。
[0015]附图中,U1A为第一放大器,U1B为第二放大器,R1为第一电阻,R2为第二电阻,R3为第三电阻,R4为第四电阻,R5为第五电阻,R6为第六电阻,R7为第七电阻,R8为第八电阻,R9为第九电阻,R10为第十电阻,C1为第一电容,C2为第二电容,C3为第三电容,C4为第四电容,T1为隔离变压器,Q1为三极管,1为U1A的输出端,2为U1A的反相输入端,3为U1A的同相输入端,5为U1B的同相输入端,6为U1B的反相输入端,7为U1B的输出端,4和8为电压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7]本技术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信号采集电路单元、检波电路单元以及放大电路单元,所述检波电路单元分别与信号采集电路单元以及放大电路单元连接,放大电路单元输出检测信号,所述检波电路单元包括第一放大器U1A、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阻R3以及第二电容C2,第一放大器U1A的同相输入端3与信号采集电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反相输入端2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放大器U1A的输出端1连接,第一放大器U1A的输出端1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放大电路单元连接,第一放大器U1A的反相输入端2还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还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
[0018]检波电路单元还包括第四电阻R4,第一放大器U1A的反相输入端2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实现了对信号采集电路单元采集信号的进一步放大。
[0019]信号采集电路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以及隔离变压器T1,第一电阻R1与电极片串联,隔离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两端连接,次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两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3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提高了电路的安全性。
[0020]信号采集电路单元还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放大器U1A的同相输入端3还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实现了对采集信号的滤波作用。
[0021]放大电路单元包括第二放大器U1B,第五电阻R5、第七电阻R7以及三极管Q1,第二放大器U1B的同相输入端5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放大器U1B的反相输入端6通过第五电阻R5接地,第二放大器U1B的输出端7通过第七电阻R7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外部第一电源连接

5V,检测信号输出端连接在集电极上。实现了对检波后的信号的进一步放大。
[0022]放大电路单元还包括第六电阻R6,所述第六电阻R6连接在第二放大器U1B同相输入端5与反相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采集电路单元、检波电路单元以及放大电路单元,所述检波电路单元分别与信号采集电路单元以及放大电路单元连接,放大电路单元输出检测信号,所述检波电路单元包括第一放大器(U1A)、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阻(R3)以及第二电容(C2),第一放大器(U1A)的同相输入端(3)与信号采集电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反相输入端(2)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放大器(U1A)的输出端(1)连接,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1)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放大电路单元连接,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2)还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还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波电路单元还包括第四电阻(R4),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2)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以及隔离变压器(T1),第一电阻(R1)与电极片串联,隔离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两端连接,次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两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3)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单元还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放大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力张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千里倍益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