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波束时延检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641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6
单波束时延检校方法,属于时延检校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通过多波束测深系统,对标定场地进行测量,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得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步骤S2:通过单波束测深系统,对标定场地进行测量,获得带有时延的单波束水下地形数据。步骤S3:根据得到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与单波束水下地形数据,并通过地形匹配技术,解算得到最优的时延参数。步骤S4:通过得到的时延参数,改正单波束水下地形数据,并进行验证。步骤S4:通过得到的时延参数,改正单波束测深系统的单波束水下地形数据,并进行验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DEM作为基础数据,解决了时延参数解算失败或者时延参数解算精度较低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波束时延检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时延检校
,尤其涉及单波束时延检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单波束系统作业一般采用单波束测深仪结合GNSS定位系统进行,获取的水深数据与定位数据通过数据链(RS232/422,网络)等接口传输给计算机并记录。由于两个设备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时存在不同的时间偏差,数据传输与记录也存在延迟,进而导致了获取的测量数据存在偏差,一般称为时延。
[0003]如图1所示,时延会降低水深测量的精度,导致平滑的等高线称为波浪线。如图2及图3所示,传统的解决方案是通过选取特征水下地形(如陡坎、斜坡),通过:

对向测线,等速采集数据;

同向测线,不同速度采集数据这两种方式计算时延。
[0004]这两种技术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涉水测量一般采用船舶进行,受潮流的影响一般难以精确在指定测线上进行测量,导致获取的数据往往难以计算时延,或者计算的时延精度较低,无法满足相关改正参数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波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单波束时延检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通过多波束测深系统,对标定场地进行测量,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得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步骤S2:通过单波束测深系统,对标定场地进行测量,获得带有时延的单波束水下地形数据;步骤S3:通过地形匹配技术、根据得到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与单波束水下地形数据,解算得到最优的时延参数;步骤S4:通过得到的时延参数,改正单波束水下地形数据,并进行验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波束时延检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S101:选定适当标定场地;S102:基于多波束测深系统,对标定场地进行水下地形测量,获得标定场地多波束水下地形数据;S103:根据获得的多波束水下地形数据,得到标定场地的三维坐标数据;S104:根据所述的三维坐标数据,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得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波束时延检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每个平面坐标X1与平面坐标Y1,都对应一个高程值Z
DEM
,其表示为:Z
DEM
=f(X1,Y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波束时延检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单波束测深仪和GNSS定位设备,对所述标定场地进行水下地形测量,获取带有时延的单波束水下地形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波束时延检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时延的单波束水下地形数据包括航迹线、观测时间、平面定位数据和水深数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波束时延检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对带有时延的单波束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最森魏荣灏徐达段文义任少华陈佳兵龚令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