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偶联剂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610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的偶联剂制备装置,包括反应容器和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运动机构;驱动机构位于运动机构上方,且驱动机构与运动机构传动连接;反应容器的侧壁上沿纵向设置有若干个呈条形的变形组件,变形组件通过若干变形拉杆与运动机构连接,变形拉杆沿变形组件的纵向依次间隔设置,变形拉杆的一端铰接于变形组件上,变形拉杆的另一端铰接在运动机构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偶联剂制备装置可以调整反应容器的直径大小,进而根据反应容器直径的变化在偶联剂制备反应的进行过程实时调整反应容器内部的压力,使得反应容器内部气体反应产物的浓度降低,促进化学反应进行,提高偶联剂反应速率。联剂反应速率。联剂反应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偶联剂制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偶联剂制备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偶联剂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偶联剂是一种重要的、应用领域日渐广泛的处理剂,主要用作卨分子复合材料的助剂,能增进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粘合性能。偶联剂分子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分子中含有化学性质不同的两个基团,一个是亲无机物的基团,易与无机物表面起化学反应;另一个是亲有机物的基团,能与合成树脂或其他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或生成氢键溶于其中。因此偶联剂被称作“分子桥”,用以改善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界面黏接,从而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如物理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光性能等。
[0003]偶联剂在复合材料方向,如玻璃纤维增强剂塑料,能增强玻璃纤维与树脂的结合能力。偶联剂用于橡胶工业中,可提高轮胎、胶板、胶管、胶鞋等产品的耐磨性和耐老化性能,并且能减小天然橡胶用敏,从而降低成本。偶联剂用在黏合方面能促进黏合剂与被黏物牢固地黏接起来,黏合强度有显著提高,而且还能提高胶层的耐水性和耐久性。此外,对金属箔与塑料薄膜的复合,偶联剂也有重要用途。
[0004]偶联剂的种类繁多,主要有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磷酸酯偶联剂、硼酸酯偶联剂、铬络合物及其他高级脂肪酸、醇、酯的偶联剂等,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是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
[0005]硅烷偶联剂是人们研究最早、应用最早的一种偶联剂。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及新产品的不断问世,使其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已成为有机硅工业的重要分支。它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有机硅产品,其品种繁多,结构新颖,仅已知结构的产品就有百余种。硅烷偶联剂最早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和道康宁公司首先开发的。是继硅油、硅橡胶、硅树脂之后有机硅产品的第四大类。1955年又由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首次提出了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从1959年开始陆续出现一系列改性氨基硅烷偶联剂,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的含过氧基硅烷偶联剂又大大丰富了硅烷偶联剂的品种。
[0006]硅烷偶联剂具有品种多、结构复杂、用量少而效果显著等特点,最初把它作为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剂而用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中。随后在橡胶、塑料、填充复合材料、环氧封装材料、弹性体、涂料、黏合剂和密封剂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使用硅烷偶联剂极大的改善了上述材料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耐候性、耐水性、黏结性、分散性以及工艺操作性等。近几十年来,随着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偶联剂的研究与开发。
[0007]近年来,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和具有特种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发展很快,如辛烯基、十二烷基等。Lawrenc等利用硅烷偶联剂对碳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偶联剂中的甲基硅烷氧端基水解生成的硅羟基与碳纤维表面的羟基官能团进行键合,结果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模量提高,空气孔隙率下降。硅烷偶联剂由于具有这两类化学基团,因此既能与无机物中的羟基反应,又能与有机物中的长分子链相互作用起到偶联的功效。
[0008]一般来说,硅烷偶联剂在制备过程中所产生的物料,比如盐酸等,会以气体的形式
存在,需要在反应容器中保持合适的反应压力和物料浓度以保证化学反应向正向进行,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可以实时调整反应容器容积以及反应压力的偶联剂制备装置存在,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根据实际生产中的经验,开发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以此填补市场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偶联剂制备装置,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偶联剂制备装置可以实时调整反应容器直径的大小,进而在偶联剂制备反应的进行过程实时调整反应容器内部的压力,依此调整反应容器内部气体反应产物的浓度,促进化学反应向正向进行,提高偶联剂制备速率。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种可调节的偶联剂制备装置,包括反应容器和调节装置,所述反应容器位于调节装置内部;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运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运动机构上方,且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运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反应容器的侧壁上沿纵向设置有若干个呈条形的变形组件,所述变形组件通过若干变形拉杆与所述运动机构连接,若干所述变形拉杆沿所述变形组件的纵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一个所述变形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变形组件上,所述变形拉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运动机构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组件,所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运动机构;还包括控制系统和监测机构,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监测机构相连,所述监测机构与所述反应容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盘和连接杆,所述驱动盘的一侧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盘的另一侧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运动机构的顶部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盘和主动齿条,所述驱动盘的一侧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主动齿条设置在所述驱动盘的另一侧,所述运动机构的顶部设置有被动齿条,所述被动齿条与所述主动齿条相啮合。
[0014]进一步的,所述制备装置底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反应容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运动机构设置在滑槽内。
[0015]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外侧设置有刻度标示。
[0016]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容器的侧壁包括固体插板和变形组件,所述固体插板和所述变形组件相互间隔或相邻设置,所述固体插板和所述变形组件密封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监测机构包括位于反应容器内的监测探头,所述监测探头与所述监测机构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容器底部设置有锁止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锁止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0019]进一步的,所述运动机构侧壁设置有锁止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锁止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00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的偶联剂制备装置借助调节装置的转动,可以调整反应容器的直径大小,并可以在转动调整后采用锁止机构进行锁止固定,提高反应容器对不同化学反应种类的适应性,同时还可以使用相同的反应容器承载不同的反应物料,提高制备装置的使用灵活性。
[0022]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偶联剂制备装置可以实时调整反应容器直径的大小,进而根据反应容器直径的变化在偶联剂制备反应的进行过程实时调整反应容器内部的压力,使得反应容器内部气体反应产物的浓度降低,促进化学反应进行,提高偶联剂反应速率。。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偶联剂制备装置截面示意图;
[0025]图2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偶联剂制备装置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时反应容器内腔容积大小变化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偶联剂制备装置,包括反应容器和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位于调节装置内部;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运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运动机构上方,且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运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反应容器的侧壁上沿纵向设置有若干个呈条形的变形组件,所述变形组件通过若干变形拉杆与所述运动机构连接,若干所述变形拉杆沿所述变形组件的纵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一个所述变形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变形组件上,所述变形拉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运动机构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组件,所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运动机构;还包括控制系统和监测机构,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监测机构相连,所述监测机构与所述反应容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偶联剂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盘和连接杆,所述驱动盘的一侧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盘的另一侧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运动机构的顶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偶联剂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盘和主动齿条,所述驱动盘的一侧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亚孚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