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橘红采收一体化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578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橘红采收一体化装置和方法,该装置中果实收集开口大小可通过第一切割杆、第二切割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组成的四边形折叠收纳口来调节,还带有柔性可伸缩网兜,网兜可随着伸缩杆长度的变化而自动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操作杆可伸缩,轻简便于携带,操作灵活简便,结构简单,成本低,采收不损伤果实,柔性网兜可随主杆长度变化而相应做出伸缩性的变化,化橘红的采收效率高。化橘红的采收效率高。化橘红的采收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橘红采收一体化装置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橘红采收一体化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化橘红主要产自广东省化州市,地处丘陵地带,绝大部分的化橘红生产基地出于经济性的考虑,会将化橘红的种植地选择在山地。化橘红不同于水果,但其在外观、硬度等方面跟水果有一定程度的相似,目前国内还没有适用于采摘化橘红且受众度较高的机械。我国的水果机械采收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机械推摇式、机械撞击式、气力振摇式和切割式;但这些方式不仅会损伤化橘红果实,而且会对化橘红树产生一定的伤害,影响来年产量,并且在收集化橘红时也需投入一定的劳动力,效率不高。可见,参照水果采收的方式对化橘红实现机械采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丘陵山地不同于平原的地势是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化州市的化橘红基地大多分布在坡度大、地块小而散的丘陵山地,导致全机械化装置无法高效地进行化橘红采摘,机械的研发严重受制于地理环境。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使用机械辅助采收的方式实现化橘红的采收,是更为有效的方式。专利CN111670685A利用了虹膜机构,具有一定的夹持作用;但此结构导致果实的茎难以被切断,并且不能同时对果实进行收集,采摘效率低。专利CN108684311A、CN211531872U、CN214430265U、CN214430265U等有切割与收集装置,但是收集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有些收集装置功能较为简单,只是水果空中采摘后的收集存储,防止水果从高空掉落受损,当要把采摘后水果放置到地面时,还需要操作采摘杆,降低采摘杆收集水果部位的高度,方便水果可以从收集装置中取出;(2)有些收集装置采用不可伸缩的网兜固定在采摘杆上来运送水果,但由于网兜不能随着采摘杆长度的调节而自动调节,在调节采摘杆长度后会出现严重形变影响到果实的运送效果,需要通过手工来调节网兜的位置。由于现有的水果采摘装置并没有进行采摘与收集放置一体化设计,空中采摘之后还要耗费时间操控装置去放置果实,导致采收效率偏低。因此,研发一种既容易切割化橘红果实的茎、又可以同时收集化橘红果实的采收装置是本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化橘红采收一体化装置和方法,容易切割化橘红果实的茎,操作杆可伸缩,果实收集开口可调节,带有柔性可伸缩网兜,操作方便,采摘效率高,特别适用于丘陵山地的化橘红采收。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化橘红采收一体化装置,第一切割杆1和第二切割杆22相铰接;第一切割杆1和第二切割杆22的侧边开有通槽,用于放置刀片2;第一切割杆1与第一支撑杆3相铰接,第二切割杆22与第二支撑杆4相铰接;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的中部开有通孔,分别用于第一支撑杆3与第一传动杆5的前端、第二支撑杆4与第二传动杆6的前端相铰接;第一支撑杆3的后端、第二支撑杆4的后端与主杆7的前端在主杆7的前通孔处通过销轴14相铰接;拉
伸弹簧16的一端与销轴14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器17的前端相连接,用于实现能量的转换;第一传动杆5的后端、第二传动杆6的后端通过销轴18和主杆7、连接器17在主杆7的后通槽处形成滑槽结构;连接器17的后端通过圆柱销20与第一传动片21相连接,实现运动的同步。圆柱销15和销轴14相连接,圆柱销19和销轴18相连接,以保证铰链的安全可靠。
[0006]第二压板27、螺纹体29和扭转弹簧28通过圆柱销26组装在一起,扭转弹簧28分别与第二压板27、螺纹体29相接触,圆柱销26嵌套在扭转弹簧28里;螺纹体29与副杆31形成螺纹连接,以固定螺纹体29的位置;主杆7同时内套在螺纹体29和副杆31中,形成可伸缩结构;第二传动片33、第三传动片34在连杆器30的外部并通过圆柱销32和连杆器30形成一个整体,以同步运动;第一传动片21插入并穿过连杆器30;第一压板25通过两组相同的由圆柱销24和压缩弹簧23构成的结构限定在连杆器30固定的位置内,可以上下移动,第一压板25和第二压板27为接触/分离关系。操作时,当第一压板25被压下,第一传动片21被第一压板25卡住卡口后,第一传动片21也与连杆器30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若第一压板25未被压下,第一传动片21与连杆器30就未构成连接,第一传动片21可以前后移动,而连杆器30相对静止。
[0007]握把36和副杆31通过开口销35在副杆31开的通槽处形成滑槽结构,用于防止握把36从后端脱落,同时保证该结构不会影响握把36的运动;第二传动片33和第三传动片34通过圆柱销37和握把36连接成一个整体,用以传递运动。
[0008]所述化橘红采收一体化装置还包括柔性网兜38;柔性网兜38由两部分构成,其上部分采用钢丝波纹软管,下部分采用网眼纱布41;所述钢丝波纹软管包括不锈钢圈39和柔性透明材料40,比如PU材料,钢丝波纹软管的柔性透明材料40保证其伸缩性,不锈钢圈39能紧固结构不易变形,便于果实在兜内下落;所述网眼纱布41轻薄,可减轻网兜整体重量,便于携带和操作。在网眼纱布41的下端设有束口绳42,可根据需要收紧和打开;另外,在网眼纱布41的侧边设有开缝,也可以手动拉开取出果实,提升灵活性。所述钢丝波纹软管的上端固定在由第一切割杆1、第二切割杆22、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组成的四边形折叠收纳口上,钢丝波纹软管的下端固定在不可移动伸缩副杆31上,钢丝波纹软管中间用套环套在可移动伸缩的主杆7上,由此钢丝波纹软管会随着主杆长度的变化而相应自动伸缩,如图6所示。网眼纱布41绑在副杆31上固定其位置。柔性网兜38的状态变化如图7、图8所示。
[0009]一种化橘红采收一体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10](1)按下第二压板27,对扭转弹簧28施加扭矩,使第二压板27绕嵌套在扭转弹簧28里的圆柱销26的轴心旋转,同时第二压板27与第一压板25分离,使得第一压板25在压缩弹簧23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与第一传动片21的卡口分离,使得第一传动片21可以随着主杆7向前运动,此时柔性网兜38从完全折叠状态变成展开状态;
[0011](2)移动到采收位置后,松开第二压板27,在扭转弹簧28的作用下,使第二压板27绕圆柱销26的轴心反向旋转,第二压板27与第一压板25接触并施加压力,使第一压板25下移并卡住第一传动片21的卡口;第一传动片21、连杆器30、第二传动片33和第三传动片34就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具有相同的运动,此时第二传动片33和第三传动片34的运动就能控制第一传动片21的运动;由于握把36是可以运动的,操作者握住握把36并向后拉动握把36,从而拉动第二传动片33和第三传动片34同时向后移动,第二传动片33和第三传动片34的运动又经过连杆器30传至第一传动片21,第一传动片21向后运动,主杆7相对静止,第一传动片21带动连接器17移动,同时使拉伸弹簧16运动,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并储存;
[0012](3)连接器17带动第一传动杆5和第二传动杆6也向后运动,同时绕销轴18的轴心线旋转,从而带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橘红采收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切割杆和第二切割杆相铰接;第一切割杆和第二切割杆的侧边开有通槽,用于放置刀片;第一切割杆与第一支撑杆相铰接,第二切割杆与第二支撑杆相铰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中部开有通孔,分别用于第一支撑杆与第一传动杆的前端、第二支撑杆与第二传动杆的前端相铰接;第一支撑杆的后端、第二支撑杆的后端与主杆的前端在主杆的前通孔处通过销轴相铰接;拉伸弹簧的一端与销轴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器的前端相连接;第一传动杆的后端、第二传动杆的后端通过销轴和主杆、连接器在主杆的后通槽处形成滑槽结构;连接器的后端通过圆柱销与第一传动片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橘红采收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压板、螺纹体和扭转弹簧通过圆柱销组装在一起,扭转弹簧分别与第二压板、螺纹体相接触,圆柱销嵌套在扭转弹簧里;螺纹体与副杆形成螺纹连接,以固定螺纹体的位置;主杆同时内套在螺纹体和副杆中,形成可伸缩结构;第二传动片、第三传动片在连杆器的外部并通过圆柱销和连杆器形成一个整体,以同步运动;第一传动片插入并穿过连杆器;第一压板通过两组相同的由圆柱销和压缩弹簧构成的结构限定在连杆器固定的位置内,可以上下移动,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为接触/分离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橘红采收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握把和副杆通过开口销在副杆开的通槽处形成滑槽结构;第二传动片和第三传动片通过圆柱销和握把连接成一个整体,用以传递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橘红采收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网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橘红采收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网兜由两部分构成,其上部分采用钢丝波纹软管,下部分采用网眼纱布;所述钢丝波纹软管包括不锈钢圈和柔性透明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橘红采收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眼纱布的下端设有束口绳;在网眼纱布的侧边设有开缝。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橘红采收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波纹软管的上端固定在由第一切割杆、第二切割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组成的四边形折叠收纳口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孙振刚闫国琦莫嘉嗣黄金耀林木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