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囊导引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565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球囊导引导管,包括Y型连接件、管体和球囊,所述Y型连接件具有导引口和充盈口;所述导引口和充盈口均与管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管体的远端设有通液孔,所述球囊设置在管体的外侧并与通液孔连通;所述管体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弹性隔膜片,所述弹性隔膜片位于通液孔与管体的末端之间,所述弹性隔膜片沿管体的半径方向延伸,用于与配合器械外壁保持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病变位置为较远且较为细小的血管时,球囊导引导管也可以到达,而且单管结构的顺应性也较好,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迂曲的血管。迂曲的血管。迂曲的血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囊导引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球囊导引导管,属于血管介入


技术介绍

[0002]球囊导引导管是一种加强编织、硬度可变的导管,用于协助血管内导管插入并被引导至外周或神经血管系统的目标血管内。球囊导引导管主要为输送器械、为器械的进入提供支撑。在配合取栓时,球囊可对近端血管进行临时封堵,提供临时性的血管阻塞作用,阻断血流,防止血栓逃逸。
[0003]传统球囊导引导管可参考公开号为CN111110310A、名称为《一种新型的球囊导引导管》(为描述方便,以下称为“对比专利”)的中国专利,主要包括Y型连接件、扩散应力管、外管、内管、显影标识和球囊等组成,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通液腔,外管远端的侧壁设有连通球囊的通液孔,即球囊导引导管的管体部分均由外管和内管组成,两者之间形成连接球囊的通液腔。球囊导引导管既能对正向血流进行封堵,又能直接进行介入支架或者器械的输送,并能对血栓进行抽吸,从而不仅可以大大的降低手术的成本,减少手术的步骤,提高手术效率。
[0004]但是,因为球囊导引导管插入人体需要一定的刚性还有抗扭结性,因此外管和内管均采用三层结构,外层为尼龙弹性体、尼龙或聚氨酯,内层为聚四氟乙烯,中间层为金属丝,这样就导致导管的壁厚较大,在相同内径条件下其外径较大,当病变位置为较远且较为细小的血管时,球囊导引导管很难到达;另外,外管和内管的相互叠加,也导致其顺应性较差,很难通过迂曲的血管。
[000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专利中所涉及的“近端”是指距离该导引导管的操作者较近的部分,“远端”是指距离该导引导管的操作者较远的部分,“末端”是指“远端”的端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病变位置为较远且较为细小的血管时,球囊导引导管也可以到达,而且单管结构的顺应性也较好,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迂曲的血管。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球囊导引导管,包括Y型连接件、管体和球囊,所述管体与Y型连接件固接,所述Y型连接件具有导引口和充盈口;所述导引口和充盈口均与管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管体的远端设有通液孔,所述球囊设置在管体的外侧并与通液孔连通;所述管体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弹性隔膜片,所述弹性隔膜片位于通液孔与管体的末端之间,所述弹性隔膜片沿管体的半径方向延伸,用于与配合器械外壁保持密封。
[0008]本技术是在对比专利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其改进之处主要是将外管、内管的结构简化为单管结构,将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的通液腔通过管体的内腔实现。实施时,在配合器械(通常可以是微导管、取栓支架等)的外壁与弹性隔膜片的密封作用下,可以实现对
比专利中的通液腔功能。由于本技术中将外管、内管的结构简化为单管结构,其壁厚大幅减小,即使病变位置为较远且较为细小的血管时,球囊导引导管也可以到达,而且单管结构的顺应性也较好,因此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迂曲的血管。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0012]附图标记:1、Y型连接件;2、扩散应力管;3、管体;4、通液孔;5、球囊;6、显影标识;7、弹性隔膜片;8、末端。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0013]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球囊导引导管,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Y型连接件1、管体3和球囊5,所述管体3与Y型连接件1固接,所述Y型连接件1具有导引口和充盈口;所述导引口和充盈口均与管体3的内腔连通,所述管体3的远端设有通液孔4,所述管体3的外侧设有与通液孔4连通的球囊5,优选的,所述球囊两端与管体外壁胶接。所述管体优选为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为聚四氟乙烯层,中间层为金属丝层,外层为尼龙层、尼龙弹性体层或聚氨酯层。
[0014]所述管体3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弹性隔膜片7,优选采用聚氨酯或硅胶制成,所述弹性隔膜片7位于通液孔4与管体的末端8之间;所述导管的末端8优选采用可促进血管再生的生物医用材料制成,与管体的远端端部相连接。所述弹性隔膜片7沿管体3的半径方向延伸,用于与配合器械(图中未示出)外壁保持密封。优选的,所述隔膜片7上设有供配合器械通过的切口(图中未示出)。
[0015]球囊导引导管通常与微导管、取栓支架等配合使用,因此配合器械通常为微导管、取栓支架等。在使用时,在配合器械与弹性隔膜片7的共同作用下,使管体的远端形成密封。
[0016]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1)在导丝的导引下,将球囊导引导管放置于目标位置;2)根据需要通过导引口导入配合器械,如微导管、取栓支架等;3)通过充盈口注入肝素化盐水使球囊充盈,起到临时封堵血管的作用,从而实现对正向血流的阻断,防止栓子的逃逸,避免远端的栓塞;4)进行相关手术操作;5)完成手术后将球囊泄压,将球囊导引导管从人体撤出。
[0017]本实施例还可以作以下改进:
[0018]1)如图1所示,为了释放管体与Y型连接件连接处的应力,防止连接处弯折,所述Y型连接件与管体之间设有扩散应力管,所述导引口和充盈口均通过扩散应力管与管体的内腔连通。
[0019]2)所述球囊为顺应性球囊,所述球囊采用硅胶、乳胶或聚氨酯制成。
[0020]3)在管体3内增加显影标识6,所述显影标识设置6在球囊处以及管体的末端。作为优选方案,显影标识为通过Pt金属丝缠绕在中间层而形成的显影环而构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囊导引导管,包括Y型连接件和球囊,所述Y型连接件具有导引口和充盈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Y型连接件固接的管体,所述导引口和充盈口均与管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管体的远端设有通液孔,所述球囊设置在管体的外侧并与通液孔连通;所述管体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弹性隔膜片,所述弹性隔膜片位于通液孔与管体的末端之间,所述弹性隔膜片沿管体的半径方向延伸,用于与配合器械外壁保持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连接件与管体之间设有扩散应力管,所述导引口和充盈口均通过扩散应力管与管体的内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两端与管体外壁胶接。4.根据权利要求1

3之任一项所述的球囊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片上设有供配合器械通过的切口。5.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麟荪孙号罗森王卫中隆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康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