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预制叠合板及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555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预制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本体,所述叠合板本体的下表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线路的布设及电器盒的容设;所述凹槽为沿叠合板本体下表面横向方向设置的横向槽,或者为沿叠合板本体下表面纵向方向设置的纵向槽,或者为沿叠合板本体下表面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设置的横向槽和纵向槽;所述叠合板本体的上表面设有桁架,所述桁架的上端固定设有定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走线、美观度高、实用性强、节省成本、更加环保的有益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预制叠合板及楼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预制叠合板及楼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预制叠合板作为装配式建筑体系的一部分,具有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如中国专利CN112523411公开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由叠合预制底板和混凝土叠合层叠合制成,所述混凝土叠合层位于叠合预制底板的顶部,所述板体的顶部嵌设有桁架,所述桁架的内壁顶部固定安装有定位杆,所述混凝土叠合层的顶部边缘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混凝土叠合层内嵌设有固定件,且固定件位于安装槽内,所述固定件上套设有连接块,所述混凝土叠合层的顶部靠近边缘处开设有凹槽。
[0003]前述专利中的叠合板具有连接稳定、易于施工的特点。前述专利中的叠合楼板作为室内空间的顶层,其下表面上需要进行线路的布设,最常见的线路为照明线路。此时,为了布设线路,则需在叠合楼板的下表面上进行线路的明装布设,或者在叠合楼板的下表面上开设线槽。明装线路布设的方法,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后续饰面顶板的施工和安装难度;开设线槽的方法,则不仅耗费时间和人力,而且破坏了叠合楼板原有的平整度,此外,二次加工会产生噪音和废料,不环保。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预制叠合板及楼板,通过于预制叠合板下表面上预设管线槽及管线、电器盒等的方式,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叠合楼板不易布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新型预制叠合板及楼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新型预制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本体,所述叠合板本体的下表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线路的布设及电器盒的容设;所述凹槽为沿叠合板本体下表面横向方向设置的横向槽,或者为沿叠合板本体下表面纵向方向设置的纵向槽,或者为沿叠合板本体下表面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设置的横向槽和纵向槽;所述叠合板本体的上表面设有桁架,所述桁架的上端固定设有定位杆。
[0007]优选的,所述凹槽贯通至所述叠合板本体的端面和/或侧面。
[0008]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电器盒的宽度,所述凹槽的深度不大于所述电器盒的厚度。
[0009]优选的,所述凹槽为沿叠合板本体下表面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设置的横向槽和纵向槽,所述横向槽和所述纵向槽相互垂直。
[0010]优选的,所述电器盒设于所述横向槽与所述纵向槽相交的位置处,所述横向槽和/或所述纵向槽的宽度至少为所述电器盒宽度的一倍。
[0011]优选的,所述凹槽内设有线管,所述线管用于穿设和固定线缆。
[0012]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不小于18mm。
[0013]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宽度不小于80mm。
[0014]一种楼板,包括预制叠合板,所述预制叠合板采用如前述任一一种预制叠合板,所述预制叠合板的下表面铺设饰面板。
[0015]优选的,所述饰面板通过龙骨挂装于所述预制叠合板的下表面,或者通过胶团粘结于所述预制叠合板的下表面。
[0016]本技术中,通过在叠合板本体的下表面预先开设用于容置电器盒和线路的凹槽,无需在施工现场对叠合板的下表面开设走线槽,节省了二次加工的时间和人力,避免了对叠合板底面平整度的破坏,而且减少了噪音和废料的产生,更加的实用环保;同时,也避免了线路的明装布设,使得建筑物内部整洁美观。凹槽贯通叠合板本体的端面和/或侧面,便于与立面墙中的走线槽相互配合对接、彼此连通,利于室内墙体内部整体走线布置,使得室内更加整洁美观。本技术提供的楼板,由于采用了预留有用于容置电器盒和线路的凹槽的叠合板,使得走线更加的规整,外观更加整洁美观,也避免了施工现场的二次加工,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并且更加的环保。
[0017]综上,本技术具有便于走线、美观度高、实用性强、节省成本、更加环保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依次为:1、叠合板本体,11、横向槽,12、纵向槽,2、电器盒,3、线管,4、定位杆,5、桁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4]实施例1:
[0025]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新型预制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本体1,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叠合板本体1的下表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线路的布设及电器盒2的容设;所述凹槽为沿叠合板本体1下表面横向方向设置的横向槽11,或者为沿叠合板本体1下表面纵向方向设置的纵向槽12,或者为沿叠合板本体1下表面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设置的横向槽11和纵向槽12;所述叠合板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桁架5,所述桁架5的上端固定设有定位杆4。
[0026]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叠合板本体1的下表面预先开设用于容置电器盒2和线路的凹槽,无需在施工现场对叠合板进行挖槽,节省了二次加工的时间和人力,避免了对叠合板底面平整度的破坏,而且减少了噪音和废料的产生,更加的实用环保;同时,也避免了线路的明装布设,使得建筑物内部整洁美观。在进行建筑楼板铺设时,通过吊装设备将叠合板本体
1吊装至指定位置,并在叠合板本体1的上方浇灌混凝土层以增加楼板的强度,桁架5和定位杆4的设置便于叠合板的吊装和移动,桁架5的底部铺设有钢筋,增加叠合板的强度,桁架5的设置可以使得钢筋排列间距均匀、混凝土层的厚度一致,提高楼板的施工质量。
[0027]进一步的,所述电器盒2为接线盒、插座、开关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8]实施例2:
[002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凹槽贯通至所述叠合板本体1的端面和/或侧面。
[0030]本实施例中,在进行建筑物内部装修时,叠合板与立面墙相接,立面墙中设有走线槽,叠合板本体1下表面上的凹槽与立面墙中的走线槽相互配合对接、彼此连通,利于室内墙体内部整体走线布置,使得室内更加整洁美观。
[0031]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电器盒2的宽度,所述凹槽的深度不大于所述电器盒2的厚度。
[0032]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为沿叠合板本体1下表面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设置的横向槽11和纵向槽12,所述横向槽11和所述纵向槽12相互垂直。
[0033]进一步的,所述电器盒2设于所述横向槽11与所述纵向槽12相交的位置处,所述横向槽11和/或所述纵向槽12的宽度至少为所述电器盒2宽度的一倍。
[0034]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内设有线管3,所述线管3用于穿设和固定线缆。
[0035]进一步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预制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本体(1)的下表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线路的布设及电器盒(2)的容设;所述凹槽为沿叠合板本体(1)下表面横向方向设置的横向槽(11),或者为沿叠合板本体(1)下表面纵向方向设置的纵向槽(12),或者为沿叠合板本体(1)下表面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设置的横向槽(11)和纵向槽(12);所述叠合板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桁架(5),所述桁架(5)的上端固定设有定位杆(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贯通至所述叠合板本体(1)的端面和/或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电器盒(2)的宽度,所述凹槽的深度不大于所述电器盒(2)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沿叠合板本体(1)下表面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设置的横向槽(11)和纵向槽(12),所述横向槽(11)和所述纵向槽(12)相互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桦杜豪杰黄文涛游智文徐娜钟浩轩
申请(专利权)人:李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