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540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电方法及装置,适用于新风系统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能量收集模块,能量收集模块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和转子通过轴承和轴承杆连接,定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筒状结构,转子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筒状结构和风叶,风叶用于带动转子在新风系统产生的弱风环境中以轴承杆为轴心转动;电能整合模块和储能模块将该能量收集模块产生的电能用于为监测控制模块供电。采用该设计,能够将新风系统的工作机组中冗余的风能转换为电能,并直接用于对新风系统的工作状态信息和/或弱风环境的环境信息进行监测控制,避免了监测控制模块通过外部电源供电,解决了外接电源可能造成的布线困难和用电安全的问题。难和用电安全的问题。难和用电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电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新风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发电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现代建筑的密闭性提高,导致建筑自身的通风能力较差,室内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室内安装新风系统等室内通风换气设备以改善空气质量。新风系统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因此对新风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非常重要,同时由于新风系统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系统,对新风系统的监测也是工作中的一大难点。
[0003]在现有技术中,新风系统的监测设备(或监测单元)需要通过外接电源以满足该设备(或单元)的供电需求,如图1所示,监测单元位于新风系统的工作机组内,外部电源与新风系统通过导线连接,因此导致了布线困难和用电安全的问题;此外,中控端用于生成新风系统的控制信息,新风系统与中控端通过导线连接,因此增加了布线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电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外接电源可能造成的布线困难和用电安全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能量收集模块,所述能量收集模块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通过轴承和轴承杆连接,所述定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筒状结构,所述转子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筒状结构和风叶,所述第一筒状结构和所述第二筒状结构的轴心为所述轴承杆,所述风叶用于带动所述转子在新风系统产生的弱风环境中以所述轴承杆为轴心转动,所述第一筒状结构包括第一组件,所述第二筒状结构包括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组件包括周向设置的永磁体且所述第一组件包括周向设置的线圈,和/或,所述第二组件包括周向设置的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FEP软膜,所述第一组件包括周向设置的栅状铜电极;电能整合模块,所述电能整合模块与所述第一组件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组件产生的电流;储能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流存储电能,并将所述电能用于为监测控制模块供电,所述监测控制模块用于监测所述新风系统的工作状态信息和/或弱风环境的环境信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件包括永磁体且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线圈,且所述第二组件包括FEP软膜,所述第一组件包括栅状铜电极,所述电能整合模块具体包括:整合单元,用于将所述线圈产生的第一电流信号以及所述栅状铜电极产生的第二电流信号整合为第三电流信号。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永磁体,所述至少两个永磁体按极性交错排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包括三个以所述轴承杆为轴心分布的子叶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状结构的端面包括周向分布的第一凹槽,所述线圈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筒状结构的端面包括周向分布的第二凹槽,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状铜电极沿所述第一筒状结构的筒壁设置,所述FEP软膜沿所述第二筒状结构的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治峄周宇萱王中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