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珍文专利>正文

发电机与电动机能量补充装置与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183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电机与电动机能量补充装置与方法,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发电机13、电动机14。发电机13内的配置有利于确保发电机机体内磁场大于电动机机体内磁场,保持与电动机14电磁感应优势,电动机14产生的机械能通过杠杆15作用及大齿轮16和小齿轮17作用用相对小的力带动发电机转子转动,且发电机转子转速大于电动机转子转速。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发电机与电动机形成能耗比较优势,让发电机产生的电能保持与电动机产生的机械能能耗的比较优势,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带动电动机产生机械能,电动机产生的机械能又能助力带动该装置发电机产生电能,使电能增效,节能减排。节能减排。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电机与电动机能量补充装置与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
,尤其设计一种发电机与电动机能量补充装置与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发电机往往运用汽油和煤等化石能源以及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来带动转子转动,从而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这就会对汽油和煤等化石能源以及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形成强依赖,然而这些资源受应用场景的影响,具有相对局限性,所以需要一种发电机与电动机能量补充装置与方法,将发电机电能增效,并使其与电动机形成能耗比较优势,让发电机产生的电能保持与电动机产生的机械能能耗的比较优势,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带动电动机运转,电动机产生的机械能又能助力带动该装置发电机电能增效,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电机与电动机能量补充装置与方法,该装置中发电机机体空间内磁场大于电动机机体空间内磁场,发电机转子转速大于电动机转子转速,发电机机体空间内发电机定子与发电机转子间距小于电动机机体空间内电动机定子与电动机转子间距,发电机定子绕组的励磁电压和电流大于电动机定子绕组励磁电压和电流,发电机内的各种配置有利于确保发电机机体内磁场大于电动机机体内磁场,有利于发电机产生电磁感应,并与电动机电磁感应形成比较优势,通过该装置让发电机电能增效并与电动机能耗形成比较优势,发电机发出的电能一部分用于电动机转子转动,一部分蓄积到电蓄能设备。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发电机与电动机能量补充装置与方法,包括发电机和电动机,其特征是:所述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带动电动机产生机械能,所述电动机产生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0006]其中,所述发电机机体1空间内磁场大于电动机机体2空间内磁场,发电机转子3转速大于电动机转子4转速,发电机机体1空间内发电机定子5与发电机转子3间距小于电动机机体2空间内电动机定子6与电动机转子4间距,发电机定子绕组7的励磁电压和电流大于电动机定子绕组8励磁电压和电流,发电机转子绕组线圈9单线材料直径大于电动机转子绕组线圈10单线材料直径,发电机转子绕组线圈9直径大于电动机转子绕组线圈10直径,发电机转子绕组线圈9密度大于电动机转子绕组线圈10密度,发电机转子绕组线圈9匝数多于电动机转子绕组线圈10匝数,发电机转子绕组线圈9体积大于电动机转子绕组线圈10体积,组成发电机转子绕组线圈9单线材料磁通量大于电动机转子绕组线圈10单线材料磁通量,发电机定子绕组线圈11单线材料直径大于电动机定子绕组线圈12单线材料直径,发电机定子绕组线圈11直径大于电动机定子绕组线圈12直径,发电机定子绕组线圈11密度大于电动机定子绕组线圈12密度,发电机定子绕组线圈11匝数多于电动机定子绕组线圈12匝数,发电机定子绕组7体积大于电动机定子绕组8体积,组成发电机定子绕组线圈11单线材料磁通量大
于电动机定子绕组线圈12单线材料磁通量,发电机13产生的电流在电磁感应作用下促使电动机14产生机械能,电动机14产生的机械能通过杠杆15作用及大齿轮16和小齿轮17作用带动发电机转子3转动,促使发电机13产生电磁感应,使发电机13电能增效,发电机机壳18内装有发电机定子5,发电机定子5上装有发电机定子绕组7,发电机定子绕组7通过导线19与电压调节器20和电流调节器21连接,发电机定子5上装有发电机定子永磁体22,发电机定子5内空层装有发电机转子3,与发电机13相关联的电动机机壳23内装有电动机定子6,电动机定子6上装有电动机定子绕组8,电动机定子绕组8通过导线19与电压调节器20和电流调节器21连接,电动机定子6内空层装有电动机转子4,发电机13产生的电能带动电动机转子4转动,电动机转子4与杠杆长力臂端24连接,杠杆短力臂端25与大齿轮16连接,杠杆支点端头26嵌入支点轴有缝盒27,杠杆支点端头26为圆球形,杠杆15旋转时,杠杆杆前端28在支点轴有缝盒的缝隙29旋转,支点轴两端30与电动机机壳23固定连接,电动机转子4转动带动杠杆15推动大齿轮16转动,大齿轮16与小齿轮17齿合,小齿轮17与发电机转子3连接,大齿轮16转动带动小齿轮17转动,小齿轮17转动带动发电机转子3转动,发电机转子3上装有发电机转子绕组31,发电机转子3内层装有固定轴套32,固定轴套32两端与发电机机壳18连接,固定轴套32与固定轴套永磁体33固定连接,固定轴套永磁体33两端分别与发电机定子永磁体22对应端口磁极相反,固定轴套32内层为发电机转子轴承34,发电机转子轴承34与发电机转子绕组31连接,发电机转子绕组31与发电机转子电刷35连接,发电机转子电刷35与导线19连接,导线19与电动机转子电刷36连接,电动机转子电刷36与电动机转子绕组37连接,电动机转子绕组37与电动机转子轴承38连接,电动机14与电蓄能设备39并联,工作时,发电机13发电,在电磁感应作用下带动电动机转子4转动,电动机转子4转动带动杠杆15转动从而推动大齿轮16转动,大齿轮16转动又带动发电机转子3上的小齿轮17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转子3转动,由于使用了杠杆15作用,电动机转子4转动就能用相对小的力带动发电机转子3转动,再由于大齿轮16与小齿轮17的相互作用,发电机转子3的转速就会大于电动机转子4的转速,利用电压调节器20和电流调节器21调节,让发电机定子绕组7的励磁电压和电流大于电动机定子绕组8的励磁电压和电流,加之发电机13内的各种配置都有利于确保发电机机体1内磁场大于电动机机体2内磁场,有利于发电机13电磁感应,并与电动机14电磁感应形成比较优势,从而让发电机13电能增效并与电动机14能耗形成比较优势,发电机13发出的电能一部分用于电动机转子4转动,一部分蓄积到电蓄能设备39。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能使发电机电能增效,并使其与电动机形成能耗比较优势,发电机产生的电能保持与电动机产生的机械能能耗比较优势,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带动电动机运转,电动机产生的机械能又能助力带动该装置发电机电能增效,节能减排,从而减少对汽油和煤等化石能源以及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发电形成的强依赖。
附图说明
[0008]附图1为一发电机与电动机能量补充装置与方法的设计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发电机与电动机能量补充装置与方法,包括发电机和电动机,其特征是:所述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带动电动机产生机械能,所述
电动机产生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0010]其中,所述发电机机体1空间内磁场大于电动机机体2空间内磁场,发电机转子3转速大于电动机转子4转速,发电机机体1空间内发电机定子5与发电机转子3间距小于电动机机体2空间内电动机定子6与电动机转子4间距,发电机定子绕组7的励磁电压和电流大于电动机定子绕组8励磁电压和电流,发电机转子绕组线圈9单线材料直径大于电动机转子绕组线圈10单线材料直径,发电机转子绕组线圈9直径大于电动机转子绕组线圈10直径,发电机转子绕组线圈9密度大于电动机转子绕组线圈10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机与电动机能量补充装置与方法,包括发电机和电动机,其特征是:所述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带动电动机产生机械能,所述电动机产生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机与电动机能量补充装置与方法,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发电机机体(1)空间内磁场大于电动机机体(2)空间内磁场,发电机转子(3)转速大于电动机转子(4)转速,发电机机体(1)空间内发电机定子(5)与发电机转子(3)间距小于电动机机体(2)空间内电动机定子(6)与电动机转子(4)间距,发电机定子绕组(7)的励磁电压和电流大于电动机定子绕组(8)励磁电压和电流,发电机转子绕组线圈(9)单线材料直径大于电动机转子绕组线圈(10)单线材料直径,发电机转子绕组线圈(9)直径大于电动机转子绕组线圈(10)直径,发电机转子绕组线圈(9)密度大于电动机转子绕组线圈(10)密度,发电机转子绕组线圈(9)匝数多于电动机转子绕组线圈(10)匝数,发电机转子绕组线圈(9)体积大于电动机转子绕组线圈(10)体积,组成发电机转子绕组线圈(9)单线材料磁通量大于电动机转子绕组线圈(10)单线材料磁通量,发电机定子绕组线圈(11)单线材料直径大于电动机定子绕组线圈(12)单线材料直径,发电机定子绕组线圈(11)直径大于电动机定子绕组线圈(12)直径,发电机定子绕组线圈(11)密度大于电动机定子绕组线圈(12)密度,发电机定子绕组线圈(11)匝数多于电动机定子绕组线圈(12)匝数,发电机定子绕组(7)体积大于电动机定子绕组(8)体积,组成发电机定子绕组线圈(11)单线材料磁通量大于电动机定子绕组线圈(12)单线材料磁通量,发电机(13)产生的电流在电磁感应作用下促使电动机(14)产生机械能,电动机(14)产生的机械能通过杠杆(15)作用及大齿轮(16)和小齿轮(17)作用带动发电机转子(3)转动,促使发电机(13)产生电磁感应,使发电机(13)电能增效,发电机机壳(18)内装有发电机定子(5),发电机定子(5)上装有发电机定子绕组(7),发电机定子绕组(7)通过导线(19)与电压调节器(20)和电流调节器(21)连接,发电机定子(5)上装有发电机定子永磁体(22),发电机定子(5)内空层装有发电机转子(3),与发电机(13)相关联的电动机机壳(23)内装有电动机定子(6),电动机定子(6)上装有电动机定子绕组(8),电动机定子绕组8通过导线(19)与电压调节器(20)和电流调节器(21)连接,电动机定子(6)内空层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珍文
申请(专利权)人:谢珍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