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压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530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1
一种耐压马达,该耐压马达包括:一密封壳体、一第一密封件、一定子组、一转子组以及一转轴。密封壳体具有一第一接合面,密封壳体经由第一接合面接合于压力容器的一壁面,且第一接合面对应于一压力容器的一开口。第一密封件设于第一接合面且使第一接合面与壁面形成密封接合。定子组及转子组安装于密封壳体中,转轴结合于转子组并自密封壳体延伸通过结合面并经由开口进入压力容器中。密封壳体的内径与压力容器的内径相异,密封壳体的筒身厚度与压力容器的筒身厚度相异,且密封壳体的端板厚度与压力容器的端板厚度相异。压力容器的端板厚度相异。压力容器的端板厚度相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压马达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0年1月20日,申请号:202010065072.X,名称为:“耐压马达”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马达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耐压马达。

技术介绍

[0003]如果希望在压力容器中进行扰动,例如进行搅拌混合,则通常会在压力容器中装设扇叶。驱动扇叶的马达可以安装在压力容器的外部,请参阅图1,扇叶F安装在压力容器T的内部,扇叶F的转轴A延伸至压力容器T的外部,马达M安装在压力容器T的外壁面,并由外盖C覆盖马达M。另外,驱动扇叶的马达也可以安装在压力容器的内部,请参阅图2,扇叶F安装在压力容器T的内部,而驱动扇叶F的马达M也安装在压力容器T的内部。
[0004]在图1的结构中,由于马达M的转轴A必须由压力容器T的外部延伸进入压力容器T的内部,因此必须在压力容器T的壁面形成开口,供转轴A通过。而这种开口的结构容易造成压力容器T的泄漏的问题,所以才会以外盖C覆盖马达M而企图减低泄漏的问题。但是,外盖C反而造成了马达M无法散热的问题,导致马达M容易损坏。
[0005]在图2的结构中,由于马达M直接安装在压力容器T中,虽然可以避免泄漏的问题,但是仍然无法解决马达M的散热问题,更何况压力容器T中的流体可能会损坏马达的线圈等电路结构。
[0006]无论是在图1或图2的结构中,马达M与压力容器T的各部位的厚度并无规范,这导致过度使用材料的浪费,或者厚度不足而导致被流体压力损坏筒身。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压马达,其设置在压力容器的外部,而且在其与压力容器的接合处形成密封的结构,借此解决马达的转轴由压力容器的外部延伸进入内部的结构所导致容易泄漏的问题,并且规范马达与压力容器的各部位的厚度关系,以避免过度使用材料的浪费,或者避免因为马达与压力容器特定厚度不足而导致被流体压力损坏马达的筒身与压力容器的筒身。
[0008]本专利技术的耐压马达可安装于一压力容器的外部,本专利技术的耐压马达的一实施例包括:一密封壳体、一第一密封件、一定子组、一转子组以及一转轴。密封壳体具有一第一接合面,密封壳体经由第一接合面接合于压力容器的一壁面,且第一接合面对应于压力容器的一开口。第一密封件设于第一接合面且使第一接合面与壁面形成密封接合。定子组安装于密封壳体中。转子组安装于密封壳体中,且借由与定子组产生电磁力交互作用而转动。转轴结合于转子组并自密封壳体延伸通过结合面并经由开口进入压力容器中。该密封壳体的内径与该压力容器的内径相同或相异,该密封壳体的筒身厚度与该压力容器的筒身厚度相同或相异,且该密封壳体的端板厚度与该压力容器的端板厚度相同或相异。
[0009]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密封壳体的内径小于该压力容器的内径,该密封壳体的筒身厚度小于该压力容器的筒身厚度,且该密封壳体的端板厚度小于该压力容器的端板厚度,该密封壳体的筒身厚度小于该密封壳体的端板厚度,该压力容器的筒身厚度小于该压力容器的端板厚度。
[0010]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密封壳体的内径大于该压力容器的内径,该密封壳体的筒身厚度大于该压力容器的筒身厚度,且该密封壳体的端板厚度大于该压力容器的端板厚度,该密封壳体的筒身厚度小于该密封壳体的端板厚度,该压力容器的筒身厚度小于该压力容器的端板厚度。
[0011]在另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耐压马达更包括一第二密封件,其中密封壳体包括一本体以及一法兰盖,法兰盖包括第一接合面,本体包括一第二接合面,第二密封件设于第二接合面,本体于第二接合面借由第二密封件与法兰盖形成密封接合。
[0012]在另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耐压马达更包括一第三密封件,其中本体包括一筒身以及一后盖,筒身包括第二接合面以及一第三接合面,第三密封件设于第三接合面,筒身于第三接合面借由第三密封件与后盖形成密封接合。
[0013]在另一实施例中,压力容器的壁面包括一第二凹陷部,法兰盖的边缘以构形配合第二凹陷部的边缘。
[0014]在另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耐压马达更包括一压力容器法兰盖以及一第四密封件,该压力容器法兰盖包括一第四接合面,该第四密封件设于该第四接合面,该第一接合面借由该第一密封件与该压力容器法兰盖形成密封接合,该压力容器法兰盖以该第四接合面借由该第四密封件与该压力容器的该壁面形成密封接合,该压力容器的该壁面包括一第二凹陷部,该压力容器法兰盖的边缘以构形配合该第二凹陷部的边缘。
[0015]在另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耐压马达更包括一压力容器法兰盖以及一第四密封件,压力容器法兰盖包括一第四接合面,第四密封件设于第四接合面,法兰盖的第一接合面借由第一密封件与压力容器法兰盖形成密封接合,压力容器法兰盖以第四接合面借由第四密封件与压力容器的壁面形成密封接合,压力容器的壁面包括一第二凹陷部,压力容器法兰盖的边缘以构形配合第二凹陷部的边缘。
[0016]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面的法线方向平行于重力的方向。
[0017]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面的法线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交。
[0018]在另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耐压马达更包括至少一第一出线盒,密封壳体包括一第一开孔,第一出线盒对应于第一开孔设置并与密封壳体的外壁面形成密封接合,至少一缆线经由第一开孔延伸至第一出线盒。
[0019]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出线盒包括至少一密封接头,且至少一缆线经由密封接头延伸至第一出线盒的外部。
[0020]本专利技术的耐压马达借由与压力容器密封性的接合结构,在马达设置在压力容器外部的结构中,可以避免压力容器经由与耐压马达连接的结构产生泄漏,以及不会有马达的散热问题,并且规范马达与压力容器的各部位的厚度关系,所以可以避免过度使用材料的浪费,或者可以避免因为马达与压力容器特定厚度不足而导致被流体压力损坏马达的筒身与压力容器的筒身。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现有技术的压力容器与马达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现有技术的压力容器与马达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耐压马达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的耐压马达的立体分解图。
[0025]图5A为图3的耐压马达的沿轴向的剖视图。
[0026]图5B为图3的耐压马达的沿径向的剖视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耐压马达的密封接头的立体分解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耐压马达的密封接头的沿轴向的剖视图。
[0029]图8A为图3的耐压马达与压力容器组合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30]图8B为图8A的耐压马达与压力容器组合结构的剖视图。
[0031]图8C为本专利技术的耐压马达与压力容器组合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2]图8D为本专利技术的耐压马达与压力容器组合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3]图8E为本专利技术的耐压马达与压力容器组合结构的又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4]图8F为本专利技术的耐压马达与压力容器组合结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压马达,安装于一压力容器的外部,其特征在于,该耐压马达至少包括:一密封壳体,其具有一第一接合面,该密封壳体经由该第一接合面接合于该压力容器的一壁面,且该第一接合面对应于该压力容器的一开口;一第一密封件,其设于该第一接合面与该壁面之间且使该第一接合面与该壁面形成密封接合;一定子组,其安装于该密封壳体中;一转子组,其安装于该密封壳体中,且借由与该定子组产生电磁力交互作用而转动;以及一转轴,其结合于该转子组并自该密封壳体延伸通过结合面并经由该开口进入该压力容器中;其中该密封壳体的内径与该压力容器的内径相同或相异,该密封壳体的筒身厚度与该压力容器的筒身厚度相同或相异,且该密封壳体的端板厚度与该压力容器的端板厚度相同或相异;该密封壳体的内径大于该压力容器的内径,该密封壳体的筒身厚度大于该压力容器的筒身厚度,且该密封壳体的端板厚度大于该压力容器的端板厚度,该密封壳体的筒身厚度小于该密封壳体的端板厚度,该压力容器的筒身厚度小于该压力容器的端板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二密封件,其中该密封壳体包括一本体以及一法兰盖,该法兰盖包括该第一接合面,该本体包括一第二接合面,该第二密封件设于该第二接合面与该法兰盖之间,该本体于该第二接合面借由该第二密封件与该法兰盖形成密封接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压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三密封件,其中该本体包括一筒身以及一后盖,该筒身包括该第二接合面以及一第三接合面,该第三密封件设于该第三接合面与该后盖之间,该筒身于该第三接合面借由该第三密封件与该后盖形成密封接合。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耐压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压力容器的该壁面包括一第二凹陷部,该法兰盖的边缘以构形配合该第二凹陷部的边缘。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压力容器法兰盖以及一第四密封件,该压力容器法兰盖包括一第四接合面,该第四密封件设于该第四接合面,该法兰盖的该第一接合面借由该第一密封件与该压力容器法兰盖形成密封接合,该压力容器法兰盖以该第四接合面借由该第四密封件与该压力容器的该壁面形成密封接合,该压力容器的该壁面包括一第二凹陷部,该压力容器法兰盖的边缘以构形配合该第二凹陷部的边缘。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压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压力容器法兰盖以及一第四密封件,该压力容器法兰盖包括一第四接合面,该第四密封件设于该第四接合面,该法兰盖的该第一接合面借由该第一密封件与该压力容器法兰盖形成密封接合,该压力容器法兰盖以该第四接合面借由该第四密封件与该压力容器的该壁面形成密封接合,该压力容器的该壁面包括一第二凹陷部,该压力容器法兰盖的边缘以构形配合该第二凹陷部的边缘。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合面的法线方向平行于重力的方向。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合面的法线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交。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压马达,其特征在于,该耐压马达包含至少一第一出线盒,该密封壳体包括一第一开孔,该第一出线盒对应于该第一开孔设置并与该密封壳体的外壁面形成密封接合,至少一缆线经由该第一开孔延伸至该第一出线盒,该第一出线盒包括至少一密封接头,且该至少一缆线经由该密封接头延伸至该第一出线盒的外部。10.一种耐压马达,安装于一压力容器的外部,其特征在于,该耐压马达至少包括:一密封壳体,其具有一第一接合面,该密封壳体经由该第一接合面接合于该压力容器的一壁面,且该第一接合面对应于该压力容器的一开口;一第一密封件,其设于该第一接合面与该壁面之间且使该第一接合面与该壁面形成密封接合;一定子组,其安装于该密封壳体中;一转子组,其安装于该密封壳体中,且借由与该定子组产生电磁力交互作用而转动;以及一转轴,其结合于该转子组并自该密封壳体延伸通过结合面并经由该开口进入该压力容器中;其中该密封壳体的内径与该压力容器的内径相同或相异,该密封壳体的筒身厚度与该压力容器的筒身厚度相同或相异,且该密封壳体的端板厚度与该压力容器的端板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贤
申请(专利权)人:锐宸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