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世平专利>正文

一种无膜电去离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5237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膜电去离子设备,涉及电去离子技术领域,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部电去离子端、布水器和下部电去离子端,上部电去离子端包括上盖板和上壳体,所述上盖板、上壳体和布水器的上端面构成了中空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极部。所述布水器为中空结构,所述布水器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为多孔压板,所述布水器侧面设置有中接口。所述下部电去离子端包括下盖板和下壳体,所述下盖板、下壳体和布水器的下端面构成了中空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极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高纯水制备、电镀漂洗等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净化及其他以去除离子性杂质为目的的水与废水处理。去除离子性杂质为目的的水与废水处理。去除离子性杂质为目的的水与废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膜电去离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去离子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无膜电去离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半导体、电力、化工、医药、航天航空等领域对高纯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高纯水的水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去离子技术应运而生。电去离子技术(Electrodeionizatian,EDI)充分发挥了离子交换(IE)和电渗析(ED)两者的技术优势,是一种只消耗电,无需化学药剂的环境友好型高纯水制备技术。自1987年Millipore公司推出商业化的EDI产品以来,EDI被用户所熟知。在制备高纯水领域,人们对EDI的应用频率也日趋增加。
[0003]EDI虽然具有环境友好、高效可持续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陷,例如:1、大量阴阳离子交换膜被使用,导致装置结构复杂,拆装麻烦,因而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设备的成本。2、EDI装置的膜污染等污染现象时有发生。而膜污染后,设备的报废率极高。
[0004]这些缺陷都严重的影响了EDI的运行稳定,限制了其推广应用。综上所述,有待专利技术一种不需要离子交换膜的电去离子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膜电去离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使用的离子交换膜污染严重的问题。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无膜电去离子设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部电去离子端、布水器和下部电去离子端;
[0008]所述上部电去离子端包括上盖板和上壳体,所述上盖板、上壳体和布水器的上端面构成了中空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和上盖板贯穿设置有第一电极连接杆,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杆穿过上盖板上端面,所述上盖板中部设有上接口,所述上壳体侧面设置有第二电极连接杆,所述布水器的上端面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树脂滤板和第二电极网,所述第二电极网与第二电极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部与第二树脂滤板中间的容纳空间设置有上离子交换树脂层;
[0009]所述布水器为中空结构,所述布水器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为多孔压板,所述布水器侧面设置有中接口;
[0010]所述下部电去离子端包括下盖板和下壳体,所述下盖板、下壳体和布水器的下端面构成了中空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和下盖板贯穿设置有第四电极连接杆,所述第四电极连接杆穿过下盖板下端面,所述下盖板中部设有下接口,所述下壳体侧面设置有第三电极连接杆,所述布水器的下端面下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三树脂滤板和第三电极网,所述第三电极网与第三电极连接杆连接,
在所述第二电极部与第三树脂滤板中间的容纳空间设置有下离子交换树脂层。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多孔压板、第一树脂滤板和第一电极网,所述第二电极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四多孔压板、第四树脂滤板和第四电极网。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网与第三电极网使用涂钌铱的钛网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网与第三电极网的孔径为0.2mm~1.0mm。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网与第四电极网使用不锈钢电极或钛网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网与第四电极网的孔径为0.2mm~1.0mm。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杆与第四电极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三电极连接杆和外部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杆和外部电源负极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上离子交换树脂层内的离子交换树脂由强酸或弱酸阳离子交换树脂与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按体积比1:3~1:5均匀混合而成,所述下离子交换树脂层内的离子交换树脂由弱酸阳离子交换树脂与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按体积比1:1.5~1:2均匀混合而成。
[0016]优选地,所述上盖板通过上盖板紧固螺栓固定于上壳体的上端面,所述下盖板通过下盖板紧固螺栓固定于下壳体的下端面。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部由上连接螺栓固定于上盖板下端面,所述第二电极部由下连接螺栓固定于下盖板上端面。
[0018]优选地,所述布水器上端面与上壳体下端面通过中上紧固螺栓固定,所述布水器下端面与下壳体上端面通过中下紧固螺栓固定。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杆和第四电极连接杆设置在装置的偏心位置。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本专利技术无需使用阴阳离子交换膜,不存在膜污染的问题,节约了成本,保护了环境;
[0022]2、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容易拆卸,便以维护,并且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图。
[0025]附图标号说明:
[0026]1、第一电极连接杆;2、上接口;3、上盖板;4、上盖板紧固螺栓;5、第一多孔压板;6、上连接螺栓;7、第一树脂滤板;8、第一电极网;9、上壳体;10、上离子交换树脂层;11、第二电极连接杆;12、第二电极网;13、第二树脂滤板;14、第二多孔压板;15、第紧固螺栓;16、中接口;17、布水器;18、中下紧固螺栓;19、第三多孔压板;20、第三树脂滤板;21、第三电极网;22、第四离子交换树脂层;23、下壳体;24、第三电极连接杆;25、第四树脂滤板;26、第四电极网;27、第四多孔压板;28、下连接螺栓;29、第四电极连接杆;30、下接口;31、下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30]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膜电去离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部电去离子端、布水器(17)和下部电去离子端;所述上部电去离子端包括上盖板(3)和上壳体(9),所述上盖板(3)、上壳体(9)和布水器(17)的上端面构成了中空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和上盖板(3)贯穿设置有第一电极连接杆(1),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杆(1)穿过上盖板(3)上端面,所述上盖板(3)中部设有上接口(2),所述上壳体(9)侧面设置有第二电极连接杆(11),所述布水器(17)的上端面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树脂滤板(13)和第二电极网(12),所述第二电极网(12)与第二电极连接杆(11)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部与第二树脂滤板(13)中间的容纳空间设置有上离子交换树脂层(10);所述布水器(17)为中空结构,所述布水器(17)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为多孔压板,所述布水器(17)侧面设置有中接口(16);所述下部电去离子端包括下盖板(31)和下壳体(23),所述下盖板(31)、下壳体(23)和布水器(17)的下端面构成了中空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和下盖板(31)贯穿设置有第四电极连接杆(29),所述第四电极连接杆(29)穿过下盖板(31)下端面,所述下盖板(31)中部设有下接口(30),所述下壳体(23)侧面设置有第三电极连接杆(24),所述布水器(17)的下端面下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三树脂滤板(20)和第三电极网(21),所述第三电极网(21)与第三电极连接杆(24)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极部与第三树脂滤板(20)中间的容纳空间设置有下离子交换树脂层(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膜电去离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多孔压板(5)、第一树脂滤板(7)和第一电极网(8),所述第二电极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四多孔压板(27)、第四树脂滤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平张新国李彦生
申请(专利权)人:吴世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