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79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电路板,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电路板具有向前突出于所述绝缘本体前侧的舌板部,所述舌板部的表面设置有用以与对接端子相接触的金手指,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位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的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的前端面与所述短金手指的前缘平齐或位于所述短金手指的前缘与所述对接部的前端面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能够有效地避免斜插并及时纠正对位不正问题。时纠正对位不正问题。时纠正对位不正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由电路板上的金手指来充当时,由于电路板突伸在绝缘本体前侧,其会先与对接连接器相接触,而由于对接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弯曲状以具有弹性,电连接器容易倾斜地与对接插座连接器相插接,进而会导致电路板抵顶抵顶对接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最终导致对接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损坏。另外,现有电连接器设置的导引结构为封闭式结构,难以确定对接插座连接器是否对接到位,从而导致当对接插座连接器倾斜插入或插入不完全时,而使用者难以发现,进而造成对位不正及接触不良的情形。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避免斜插、及时纠正对位不正问题的电连接器。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电路板,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电路板具有向前突出于所述绝缘本体前侧的舌板部,所述舌板部的表面设置有用以与对接端子相接触的金手指,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位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的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的前端面与所述短金手指的前缘平齐或位于所述短金手指的前缘与所述对接部的前端面之间。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不对称设置地遮罩于所述对接部外侧且与所述对接部之间间隔形成有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第一、第二限位槽。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侧板及与所述第一侧板相连呈L形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三侧板及位于所述对接部在高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分置于所述舌板部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侧。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间隔形成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连通的检测孔。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孔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在横向方向上的外侧并与其相连通的侧检测孔、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在高度方向上的上侧并与其相连通的上检测孔。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侧板整体呈倾斜状,其具有靠近所述第三侧板的外侧和远离所述第三侧板的内侧,所述第四侧板的底面的内侧缘到所述对接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其底面的外侧缘到所述对接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将分置于所述对接部在横向方向上两侧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的一对限位块,所述一对限位块分别将所述第一、第三侧板与所述对接部的侧表面相连。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对限位块完全收容于所述第一、第二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块的上表面位于所述对接部的上表面下侧,所述限位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下表面平齐。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顶部的锁扣件,所述锁扣件包括位于所述对接部上侧的固定部、位于所述固定部上侧的锁扣部及自所述锁扣部向后延伸以供操作的按压部。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具有突设于其对接部上表面的卡扣部、位于所述卡扣部前侧的前凸部及位于所述卡扣部后侧的后凸部,所述固定部具有收容所述卡扣部并与其相配合的卡扣孔,所述前凸部和后凸部在所述固定部的前、后侧将其止挡限位,所述锁扣件还具有位于所述按压部后侧的横梁,所述绝缘本体具有相对设置于其主体部上侧的一对止挡部,所述一对止挡部在所述横梁的横向两端对其进行限制。
[0015]本技术电连接器通过在其绝缘本体的横向方向上的两侧设置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并且使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的前端面与所述短金手指的前缘平齐或位于所述短金手指的前缘与所述对接部的前端面之间,从而通过第一、第二限位结构来有效地导引对接连接器的插接,并且能够有效地避免斜插,进而有效防止电连接器的电路板撞垮对接端子。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侧视图。
[0018]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前视图。
[0019]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将线缆移除后的剖视图。
[0020]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0021]图6是图5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0022]图7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锁扣件的立体图。
[0023]图8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接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5]请参图1至图8所示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电路板2。
[0026]请参图1至图6及图8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主体部11及自所述主体部11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2,所述电路板2具有向前突出于所述绝缘本体1前侧的舌板部21,所述舌板部21用以与对接连接器200相对接,并且所述舌板部21的表面设置有用以与对接端子(未图示)相接触的金手指212。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金手指212包括长金手指2121和
短金手指2123。
[0027]所述绝缘本体1还具有位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的第一限位结构13和第二限位结构14,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3和第二限位结构14的前端面与所述短金手指2123的前缘平齐或位于所述短金手指2123的前缘与所述对接部12的前端面之间。同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3和第二限位结构14不对称设置地遮罩于所述对接部12外侧且与所述对接部12之间间隔形成有供对接连接器200插入的第一、第二限位槽151、152,如此以有效导引对接连接器200的插接,防止电路板2撞击到对接端子。
[0028]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3包括第一侧板131及与所述第一侧板131相连呈L形的第二侧板132,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4包括第三侧板141及位于所述对接部12在高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第四侧板142,所述第一侧板131和第三侧板141分置于所述舌板部21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侧。
[0029]所述第三侧板141与所述第四侧板142之间间隔形成与所述第二限位槽152相连通的检测孔153,以用于观察及检测对接壳体201是否插接到位。具体地,所述检测孔153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152在横向方向上的外侧并与其相连通的侧检测孔1531、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152在高度方向上的上侧并与其相连通的上检测孔1532,如此,通过检测孔153来观察及检测对接壳体201是否插接到位并及时纠正。
[0030]所述第四侧板142整体呈倾斜状,其具有靠近所述第三侧板141的外侧和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电路板,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电路板具有向前突出于所述绝缘本体前侧的舌板部,所述舌板部的表面设置有用以与对接端子相接触的金手指,所述金手指具有长金手指和短金手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位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的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的前端面与所述短金手指的前缘平齐或位于所述短金手指的前缘与所述对接部的前端面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不对称设置地遮罩于所述对接部外侧且与所述对接部之间间隔形成有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第一、第二限位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侧板及与所述第一侧板相连呈L形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三侧板及位于所述对接部在高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分置于所述舌板部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间隔形成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连通的检测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孔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在横向方向上的外侧并与其相连通的侧检测孔、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在高度方向上的上侧并与其相连通的上检测孔。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敏迪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