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毒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52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病毒过滤器,支撑板在环形密封部所围的区域内,形成至少两块可沿着垂直于滤膜表面方向浮动的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通过与环状密封部相连的连接边固定,并具有至少一条自由边,当支撑板在环形密封部所围区域的两端面及位于两端面的滤膜受到的压力不相等时,板状结构在自由边附近的区域可沿着垂直于滤膜表面方向浮动,即自由边附近的区域可沿着垂直于滤膜表面方向形成一定幅度的弯曲形变,其弯曲形变的方向与滤膜弯曲形变的方向相同,从而可避免发生弯曲变形的滤膜与板状结构的两端面间贴得过紧,进而可减小滤液在滤膜的下游表面和支撑板的端面即板状结构的端面间流动阻力,提高过滤速率的大小和稳定性,并保护滤膜。并保护滤膜。并保护滤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毒过滤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技术,特别是一种病毒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CN102065985B公开一种堆叠板形成的过滤盒体,其用于病毒过滤,包括入口、出口、排气口和顶罩盒、底罩盒及密封固定于二者之间的多个过滤单元,每个过滤单元包括2个过滤板,每个过滤板具有薄膜支撑板、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第一薄膜密封到薄膜支撑板的顶面,第二薄膜密封到薄膜支撑板的底面,第一薄膜的尺寸大于第二薄膜的尺寸,且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为适于病毒过滤的纳米级微孔滤膜。在薄膜支撑板的两侧,形成平行于薄膜支撑板长度方向的两组成排孔,每组成排孔包括两排穿透薄膜支撑板的孔。由入口流入的原料流体首先分流至相邻薄膜支撑板间的空腔内,并沿着薄膜支撑板的宽度方向分成两路,通过第一薄膜过滤得到的洁净滤液流经每组成排孔中靠外侧的一排孔流向出口,通过第二薄膜过滤得到的洁净滤液经每组成排孔中靠内侧的一排孔流向薄膜支撑板的顶面侧,再经每组成排孔中靠外侧的一排孔流向出口。
[0003]过滤过程中,入口侧有时会存在压力波动,导致支撑板的顶面和底面及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受到的压力不相等,由于支撑板整体刚度大、不易发生弯曲形变,而两滤膜又比较薄、比较软,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因此,支撑板受压较大侧的滤膜会朝着靠近支撑板的该侧端面的方向弯曲变形,进而造成该滤膜与支撑板的该侧端面贴得更紧,通过该滤膜过滤得到的滤液在该滤膜的下游表面和支撑板的该侧端面间的流动阻力增大,造成过滤盒体整体的过滤速率减小、且过滤速率不稳定。
[0004]同时,用于病毒过滤的滤膜通常为非对称膜,其靠近支撑板侧为小孔径的分离层,其为实际截留病毒的区域,滤膜由于压力作用与支撑板表面紧贴的过程中,分离层会与支撑板表面发生摩擦作用,而损伤,导致病毒截留失效。
[0005]因此,需要对该过滤盒体的支撑板的结构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在过滤过程中,由于支撑板两侧压力波动和压力不平衡,造成滤膜与支撑板的相应端面贴得过紧,及由此造成的滤液在滤膜的下游表面和支撑板的端面间流动阻力大,过滤速率小且不稳定,以及损坏滤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病毒过滤器,其具有改进结构的支撑板,可以解决在过滤过程中,由于支撑板两侧压力波动和压力不平衡,造成滤膜与支撑板的相应端面贴得过紧,及由此造成的滤液在滤膜的下游表面和支撑板的端面间流动阻力大,过滤速率小且不稳定,以及损坏滤膜的问题。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病毒过滤器,包括进液口、出液口、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和密封堆叠于第一端件和第二端件之间的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包括支撑板和通过环状密封部固定于支撑板
两端面的滤膜,所述滤膜的上游表面与进液口连通,所述支撑板具有与滤膜的下游表面和出液口均连通的滤液排出通道;所述支撑板在环状密封部所围区域内具有至少两块可沿着垂直于滤膜表面方向浮动的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具有与环状密封部相连的连接边和至少一条自由边。
[0009]本申请提供的病毒过滤器中,支撑板在环形密封部所围的区域内,形成至少两块可沿着垂直于滤膜表面方向浮动的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通过与环状密封部相连的连接边固定,并具有至少一条自由边,从而在过滤过程中,当支撑板在环形密封部所围区域的两端面及位于两端面的滤膜受到的压力不相等时,包覆在板状结构外侧、顺着外力的方向的滤膜会形成顺着外力方向的弯曲变形,而该具有至少一条自由边的板状结构,在该外力作用下,其自由边附近的区域也可沿着垂直于滤膜表面方向浮动,即自由边附近的区域可沿着垂直于滤膜表面方向形成一定幅度的弯曲形变,二者的弯曲形变朝着同一方向,从而可避免前述发生弯曲变形的滤膜与板状结构的两端面间贴得过紧,相当于支撑板在环形密封部所围区域具备一定的自适应性,在受到不平衡的外部压力时,可以随外侧的滤膜一起形成与外部压力相同方向的弯曲形变,因此,该顺着外部压力方向弯曲变形的滤膜与该区域的端面贴紧的程度不会随着压力的变化线性变化,进而可减小滤液在前述滤膜的下游表面和支撑板的端面即板状结构的端面间流动阻力,提高过滤速率的大小和稳定性,并保护滤膜。
[0010]进一步的,所述板状结构的厚度为1.2

2mm,并具有至少2条相邻的连接边。
[0011]连接边用于将板状结构和环形密封部连接、固定,而板状结构具有至少两条相邻的连接边,其可提高板状结构和环形密封部之间连接强度,并且,板状结构的厚度为1.2

2mm,以便板状结构能够形成垂直于滤膜表面方向的浮动,并确保该浮动的幅度合理,避免因板状结构浮动的幅度过大,而损坏位于板状结构浮动方向下侧的滤膜。
[0012]进一步的,所述板状结构的数量为2,各所述板状结构的自由边位于环状密封部所围区域的长度或宽度的一半处,且所述自由边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环状密封部所围区域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
[0013]环状密封部所围区域的长度或宽度的一半处对应于该区域的中心部分,板状结构数量为2,各板状结构的自由边设于环状密封部所围区域的长度或宽度的一半处,且自由边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区域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该设计更利于各板状结构形成垂直于滤膜表面方向的浮动。
[0014]进一步的,所述板状结构包括均匀阵列于环状密封部所围区域内的4块,各板状结构均具有2条相邻或相对的自由边。
[0015]板状结构包括4块,并均匀阵列于环状密封部所围的区域内,从而单个板状结构的尺寸更小,且各板状结构具有2条相邻或相对的自由边,更易于形成垂直于滤膜表面方向的浮动。
[0016]进一步的,所述自由边包括由环状密封部所围区域的中心处沿着平行于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自由边和由环状密封部所围区域的中心处沿着平行于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自由边。
[0017]板状结构具有第一自由边和第二自由边,二者分别由环状密封部所围区域的中心处沿平行于该区域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该设计进一步辅助板状结构形成垂直于滤膜表面方向的浮动。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自由边的长度大于环状密封部所围区域的长度的1/4,所述第二自由边的长度大于环状密封部所围区域的宽度的1/4。
[0019]第一自由边和第二自由边的上述长度设计,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板状结构沿垂直于滤膜表面方向的浮动的幅度。
[0020]进一步的,所述滤膜对应于环状密封部所围区域的面积大于环状密封部所围区域的面积。
[0021]上述面积关系的设置,可防止由于滤膜张紧而限制板状结构的自由边浮动的幅度,同时,也由于该面积关系的选择,使得滤膜略微向外鼓起、远离板状结构,从而可以避免板状结构在浮动时,其自由边戳伤滤膜的下游表面。
[0022]进一步的,相邻所述板状结构的相邻自由边之间形成通道,所述通道的宽度为1

2mm。
[0023]相邻板状结构的相邻自由边之间形成通道,该通道形成环形密封部所围区域内的缺料部分,滤膜由于润湿或者受到外压时,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毒过滤器,包括进液口、出液口、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和密封堆叠于第一端件和第二端件之间的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包括支撑板和通过环状密封部固定于支撑板两端面的滤膜,所述滤膜的上游表面与进液口连通,所述支撑板具有与滤膜的下游表面和出液口均连通的滤液排出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在环状密封部所围区域内具有至少两块可沿着垂直于滤膜表面方向浮动的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具有与环状密封部相连的连接边和至少一条自由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结构的厚度为1.2

2mm,并具有至少2条相邻的连接边。3.根据权利要1或2所述的病毒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结构的数量为2,各所述板状结构的自由边位于环状密封部所围区域的长度或宽度的一半处,且所述自由边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环状密封部所围区域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病毒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结构包括均匀阵列于环状密封部所围区域内的4块,各板状结构均具有2条相邻或相对的自由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病毒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边包括由环状密封部所围区域的中心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东陈玉道刘招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