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病毒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52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病毒过滤器,包括进液口、出液口、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和密封堆叠于二者间的多个过滤元件,过滤元件包括支撑板和密封固定于其两端面的第一除病毒膜,第一除病毒膜和支撑板之间还设有流体可透过的第一隔离层,第一隔离层将第一除病毒膜的下游表面和支撑板的端面隔开,二者间的摩擦作用力更为缓和、摩擦作用强度小,从而第一除病毒膜的中间区域的下游表面受到的摩擦损伤更小,第一隔离层对第一除病毒膜的中间区域朝着支撑板的端面弯曲、靠近的幅度起到限制作用,使得后者朝着支撑板的端面弯曲、靠近的幅度更小,第一除病毒膜整体尤其是被密封固定的外边缘的附近区域受到的拉伸作用强度降低,外边缘的附近区域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域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域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病毒过滤器


[0001]专利技术涉及过滤技术,特别是一种除病毒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技术专利CN213790973U提供一种过滤器,包括进液口、出液口、顶盖、底盖及密封固定于顶盖和底盖之间的过滤板,过滤板包括膜支撑板和分别密封固定于膜支撑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的外表面与进液口连通,第一表面具有第一通孔,第二表面具有第二通孔,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形成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出液口连通的汇流通道,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的下游表面通过该汇流通道与出液口连通。
[0003]过滤时,待过滤液由进液口流入,经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过滤后,到达二者下游表面的滤液经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汇流通道流向出液口。
[0004]该过滤器中,由于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直接密封固定在膜支撑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并且,过滤过程中,第一滤膜的外表面和第二滤膜的外表面即二者的上游表面和各自的下游表面间存在一定的压差,在该压差作用下,第一滤膜的中间区域和第二滤膜的中间区域会朝着膜支撑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靠近、甚至紧贴,第一滤膜的中间区域的下游表面和膜支撑板的第一表面间产生摩擦,同样地,第二滤膜的中间区域的下游表面和膜支撑板的第二表面间也产生摩擦。由于整个过滤过程中,上述压差是持续存在的,因此,第一滤膜的中间区域的下游表面和膜支撑板的第一表面间会持续不断的发生摩擦作用,第二滤膜的中间区域的下游表面和膜支撑板的第二表面间也会持续不断的发生摩擦作用,该摩擦作用持续一段时间后、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尚未达到最大使用寿命时,二者的中间区域已破损。一方面,滤膜破损造成待过滤液和滤液混合,过滤失效,另一方面,滤膜过早破损,其最大纳污容量未被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用户成本提高。
[0005]因此,需改进现有过滤器的过滤板的结构,避免滤膜和膜支撑板的表面产生摩擦作用,进而保护滤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除病毒过滤器,其可避免滤膜的表面和支撑板的表面产生摩擦作用,进而保护滤膜。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除病毒过滤器,包括进液口、出液口、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和密封堆叠于二者间的多个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包括支撑板和密封固定于其两端面的第一除病毒膜,且其上游表面与进液口连通,所述支撑板具有与第一除病毒膜的下游表面和出液口均连通的滤液排出通道,所述第一除病毒膜和支撑板之间还设有流体可透过的第一隔离层,所述第一隔离层将第一除病毒膜的下游表面和支撑板的端面隔开,其中,所述第一除病毒膜对于病毒杂质的LRV不低于 4,且蛋白质收率不低于98%。
[0009]本申请提供的除病毒过滤器中,支撑板和第一除病毒膜之间设置了第一隔离层,该第一隔离层将第一除病毒的下游表面和支撑板的端面间隔开,从而在过滤过程中,第一除病毒膜的上游表面和下游表面间存在压差的情况下,其中间区域朝着支撑板的端面弯曲、靠近时,与第一除病毒膜的中间区域的下游表面直接接触的是流体可透过的第一隔离层,二者间的摩擦作用力更为缓和、摩擦作用强度小,从而第一除病毒膜的中间区域的下游表面受到的摩擦损伤更小;并且,由于第一隔离层具有一定的厚度,第一隔离层和第一除病毒膜之间的距离更近,从而第一除病毒膜的中间区域朝着支撑板的端面形成幅度更小的弯曲、靠近后,其中间区域的下游表面便会抵靠第一隔离层的表面上,相当于第一隔离层对第一除病毒膜的中间区域朝着支撑板的端面弯曲、靠近的幅度起到限制作用,使得第一除病毒膜的中间区域朝着支撑板的端面弯曲、靠近的幅度更小,而且二者的抵靠作用强度也更低。另外,由于第一除病毒膜的外边缘是密封固定的,其中间区域的弯曲幅度变小后,整体受到的拉伸作用尤其是被密封固定的外边缘的附近区域受到的拉伸作用大幅减小,那么其外边缘的附近区域也得到有效的保护。总的来说,第一隔离层的设置同时起到保护第一除病毒膜的中间区域、及其被密封固定的外边缘的附近区域的作用。
[0010]另外,该第一除病毒膜对于病毒杂质的LRV不低于4,即其对病毒杂质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99%,且蛋白质收率不低于98%,满足生物制药行业的高病毒去除率和高蛋白收率要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两端面设有环状密封部,所述第一隔离层具有与环状密封部位置对应的环状焊接部及一体形成于环状焊接部内侧的缓冲部,所述第一除病毒膜的外边缘通过该环状焊接部焊接固定至环状密封部,所述缓冲部对应于支撑板的两端面位于环状密封部所围的区域,以将第一除病毒膜的下游表面和支撑板的端面隔开。
[0012]第一除病毒膜的外边缘和第一隔离层的环状焊接部一起密封固定至支撑板的环状密封部,而环状焊接部以内的缓冲部将第一除病毒膜中间区域的下游表面和支撑板的端面隔开,一方面,由于第一除病毒膜和第一隔离层一起通过环状焊接部与支撑板的环状密封部固定住,即第一隔离层和第一除病毒膜间不会形成相对移动,二者间不会额外产生相对摩擦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第一除病毒膜的外边缘和第一隔离层的环状焊接部都是被密封固定住的,从而第一除病毒膜和第一隔离层几乎以相同的幅度朝着支撑板的端面的方向弯曲、靠近,因此,第一除病毒膜的中间区域朝着支撑板的端面弯曲、靠近的幅度更小,即第一隔离层对第一除病毒膜的中间部分朝着支撑板的端面弯曲、靠近的幅度的限制作用更可靠,相应地,第一除病毒膜的外边缘的附近区域受到的拉伸作用也大幅减小,从而第一除病毒膜的外边缘的附近区域在上述压差作用下受到的拉伸损伤也得到缓解;即第一除病毒膜的中间区域和外边缘的附近区域受到的拉伸损伤均得到缓解,从而第一除病毒膜可得到更好的保护。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离层的平均孔径大于1μm,厚度为80

160μm。
[0014]因为第一除病毒膜的过滤精度为10

100nm,而第一隔离层的平均孔径大于 1μm,从而第一隔离层对流体额外造成的流动阻力与第一除病毒膜自身对流体形成的流动阻力相比,可忽略不计,即不会因为第一隔离层的设置过度增大流体的流动阻力;而第一隔离层的厚度设为80

160μm,目的是在确保其对第一除病毒膜和支撑板之间的隔离、保护作用有效的前提下,也减小滤液通过第一隔离层的流动阻力。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离层朝向第一除病毒膜一侧表面的粗糙度为2

25 μm;或者,所述第一隔离层的柔软度为100

250mN。
[0016]第一隔离层朝向第一除病毒膜一侧表面的粗糙度为2

25μm,从而第一除病毒膜的下游表面与第一隔离层朝向该第一除病毒膜的一侧表面间的摩擦作用力在合理范围,不会擦伤第一除病毒膜的下游表面,也不会出现第一除病毒膜的下游表面嵌入第一隔离层的表面间隙内的现象,保护第一除病毒膜,减小流动阻力,并且,该表面粗糙度范围的第一隔离层的制备也比较容易,不会过度提高制造成本。
[0017]或者,第一隔离层的柔软度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病毒过滤器,包括进液口、出液口、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和密封堆叠于二者间的多个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包括支撑板和密封固定于其两端面的第一除病毒膜,且其上游表面与进液口连通,所述支撑板具有与第一除病毒膜的下游表面和出液口均连通的滤液排出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病毒膜和支撑板之间还设有流体可透过的第一隔离层,所述第一隔离层将第一除病毒膜的下游表面和支撑板的端面隔开,其中,所述第一除病毒膜对于病毒杂质的LRV不低于4,且蛋白质收率不低于9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病毒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两端面设有环状密封部,所述第一隔离层具有与环状密封部位置对应的环状焊接部及一体形成于环状焊接部内侧的缓冲部,所述第一除病毒膜的外边缘通过该环状焊接部焊接固定至环状密封部,所述缓冲部对应于支撑板的两端面位于环状密封部所围的区域,以将第一除病毒膜的下游表面和支撑板的端面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病毒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的平均孔径大于1μm,厚度为80

160μ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病毒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朝向第一除病毒膜一侧表面的粗糙度为2

25μm;或者,所述第一隔离层的柔软度为100

250mN。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病毒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为聚酯无纺布或PES膜。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东陈玉道刘招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