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0016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0
一种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进水方式为新型的下进下出的进水方式,将膜柱的进水口、浓水口和产水口都安置在膜柱下方,将各种管路也调整在膜柱下方来使用,管路容纳空间包括进水总管路和浓水总管路,进水总管路的端部通过第一支撑座连接安装架,浓水总管路的端部通过第二支撑座连接安装架;平板膜膜柱固定在支撑板的上端,平板膜膜柱的下端连接有处于管路容纳空间的进水管路和浓水管路,进水管路一端连接进水总管路,进水管路另外一端连接平板膜膜柱的进水口;浓水管路一端连接浓水总管路,浓水管路另外一端连接平板膜膜柱的浓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降低了平板膜膜柱安装、更换过程中的操作难度和危险系数,使得设备本省更加安全,更加合理。加合理。加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


[0001]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的平板膜膜柱通常为进水、产水、浓水上进上出,上进上出的进出水方式导致的接线过于繁琐,设备整体稳定性,安全性不足。
[0003]另外,传统的平板膜膜柱与安装架的连接方式为,安装架上加设角钢,膜柱四个一组,夹在两根角钢中间,安装和更换过程中,膜柱会滑动,增大安装与更换难度;平板膜膜柱与进水、浓水管道的连接空间通常较小,高压软管之间相互交错,连接难度大,连接过程中易出现高压软管打结,相互缠绕的现象,一旦连接出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调整,并重新高压软管路。且一旦高压软管损坏,检修难度极大,相互交错的高压软管使得检查损坏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大大增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解决接线过于繁琐,维修不便,设备整体稳定性,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包括安装架和平板膜膜柱,所述安装架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方形成有管路容纳空间,所述管路容纳空间包括进水总管路和浓水总管路,所述进水总管路的端部通过第一支撑座连接所述安装架,所述浓水总管路的端部通过第二支撑座连接所述安装架;
[0006]所述平板膜膜柱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平板膜膜柱的下端连接有处于所述管路容纳空间的进水管路和浓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一端连接所述进水总管路,进水管路另外一端连接所述平板膜膜柱的进水口;所述浓水管路一端连接所述浓水总管路,浓水管路另外一端连接所述平板膜膜柱的浓水口。
[0007]作为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的优选方案,若干所述支撑板平行分布在所述安装架的内侧,支撑板上设有固定螺孔;所述平板膜膜柱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支撑板上的固定螺孔连接。
[0008]作为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水总管路和浓水总管路之间互相平行,若干所述平板膜膜柱并列的排布在所述支撑板的上端。
[0009]作为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的优选方案,处于所述进水总管路上方的平板膜膜柱的进水管路呈竖直状,竖直状的进水管路一端连接所述平板膜膜柱的进水口,竖直状的进水管路另外一端连接所述进水总管路的扣压接头;
[0010]处于所述进水总管路上方的平板膜膜柱的浓水管路呈倾斜状,倾斜状的浓水管路一端连接所述平板膜膜柱的浓水口,倾斜状的浓水管路另外一端连接所述浓水总管路的扣压接头。
[0011]作为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的优选方案,处于所述浓水总管路上方的平板膜膜柱的
浓水管路呈竖直状,竖直状的浓水管路一端连接所述平板膜膜柱的浓水口,竖直状的浓水管路另外一端连接所述浓水总管路的扣压接头;
[0012]处于所述浓水总管路上方的平板膜膜柱的进水管路呈倾斜状,倾斜状的进水管路一端连接所述平板膜膜柱的进水口,倾斜状的进水管路另外一端连接所述进水总管路的扣压接头。
[0013]作为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水总管路和第一支撑座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拷贝林接头;
[0014]所述浓水总管路和第二支撑座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拷贝林接头。
[0015]作为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水管路和进水总管路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高压软管,所述第一高压软管套接有第一热塑管;
[0016]所述浓水管路和浓水总管路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高压软管,所述第二高压软管套接有第二热塑管。
[0017]作为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的优选方案,所述平板膜膜柱的进水管路和浓水管路处于平板膜膜柱下方。
[0018]本技术安装架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下方形成有管路容纳空间,管路容纳空间包括进水总管路和浓水总管路,进水总管路的端部通过第一支撑座连接安装架,浓水总管路的端部通过第二支撑座连接安装架;平板膜膜柱固定在支撑板的上端,平板膜膜柱的下端连接有处于管路容纳空间的进水管路和浓水管路,进水管路一端连接进水总管路,进水管路另外一端连接平板膜膜柱的进水口;浓水管路一端连接浓水总管路,浓水管路另外一端连接平板膜膜柱的浓水口。相比于传统的平板膜膜组,采用下进下出的进出水方式,降低了管路连接的难度,将管路安置在整体的下方,安全性得到了提高,并且在膜组正常运行过程中,避免了高压软管过于占据工作空间这一问题,降低了日常工作的难度;本技术通过支撑板打孔,采用固定螺栓连接的连接方式,使得单个平板膜膜柱在安装和更换过程中更加安全、便捷,提高了平板膜膜柱安装和更换过程的效率和安全性;本技术增大了高压软管所占空间,但不增加平板膜膜柱的占地面积;使得管路排列整齐,便于安装、检修和更换;本技术通过增加平板膜膜柱的离地高度,留出工人的操作空间,大大降低了平板膜膜柱安装、更换过程中的操作难度和危险系数,使得设备本省更加安全,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0]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安装架;2、平板膜膜柱;3、支撑板;4、管路容纳空间;5、进水总管路;6、浓水总管路;7、第一支撑座;8、第二支撑座;9、进水管路;10、浓水管路;11、固定螺孔;12、第一拷贝林接头;13、第二拷贝林接头;14、第一高压软管;15、第一热塑管;16、第二高压软管;17、第二热塑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1)和平板膜膜柱(2),所述安装架(1)设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下方形成有管路容纳空间(4),所述管路容纳空间(4)包括进水总管路(5)和浓水总管路(6),所述进水总管路(5)的端部通过第一支撑座(7)连接所述安装架(1),所述浓水总管路(6)的端部通过第二支撑座(8)连接所述安装架(1);所述平板膜膜柱(2)固定在所述支撑板(3)的上端,平板膜膜柱(2)的下端连接有处于所述管路容纳空间(4)的进水管路(9)和浓水管路(10),所述进水管路(9)一端连接所述进水总管路(5),进水管路(9)另外一端连接所述平板膜膜柱(2)的进水口;所述浓水管路(10)一端连接所述浓水总管路(6),浓水管路(10)另外一端连接所述平板膜膜柱(2)的浓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支撑板(3)平行分布在所述安装架(1)的内侧,支撑板(3)上设有固定螺孔(11);所述平板膜膜柱(2)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支撑板(3)上的固定螺孔(1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总管路(5)和浓水总管路(6)之间互相平行,若干所述平板膜膜柱(2)并列的排布在所述支撑板(3)的上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处理用平板膜膜组,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进水总管路(5)上方的平板膜膜柱(2)的进水管路(9)呈竖直状,竖直状的进水管路(9)一端连接所述平板膜膜柱(2)的进水口,竖直状的进水管路(9)另外一端连接所述进水总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越彪高现林会杰吴伯呈路昌林世龙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金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