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3696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包括底座、封盖和内胸管,内胸管的一端设有多个侧孔,底座内设有通气腔体,底座和封盖之间设有可开闭的密封腔体,密封腔体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内胸管的另一端与底座内的通气腔体可拆卸式连接,内胸管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气体从侧孔向通气腔体单向流通的单向瓣膜,底座的外端设有多个与通气腔体连通的排气口,封盖内设有与密封腔体连通的出气通道,封盖的外端设有与出气通道连通的螺旋减压排气装置,控制模块将压力值与存储模块内存储的压力模型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提示螺旋减压排气装置动作或提示密封腔体打开或闭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气胸,以及肺部手术后需留管观察的患者。需留管观察的患者。需留管观察的患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当患者出现气胸,肺组织压缩超过30%时需留置胸管连接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以引流气体,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0003]胸腔引流装置由引流管、引流管接头和水封瓶组成,体型较大,患者带上后行动不便且容易打翻,并且大部分患者留置胸腔引流装置后行动倦怠,使静脉血栓风险增加。肺部手术楔形切除术后无管化或小管化已成为新趋势,临床上常以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管,术后患者行X光线胸部检查肺复张后予拔除,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气胸,需连接水封瓶引流气体,而中心静脉导管与水封瓶连接口不相吻合,因而引流气体时存在一定困难。
[0004]临床上现有的胸管均为单一的引流管,无调节胸腔与大气压力的功能,均需借助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引流气体,存在功能单一、体型巨大和使用不方便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包括底座、封盖和内胸管,所述内胸管的一端设有多个侧孔,所述底座内设有通气腔体,所述底座和封盖之间设有可开闭的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内胸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内的通气腔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内胸管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气体从侧孔向通气腔体单向流通的单向瓣膜,所述底座的外端设有多个与通气腔体连通的排气口,所述封盖内设有与密封腔体连通的出气通道,所述封盖的外端设有与出气通道连通的螺旋减压排气装置,所述封盖的外端还设有显示模块,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压力传感器所采集的压力值实时在显示模块上显示,所述控制模块将所述压力值与存储模块内存储的压力模型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提示所述螺旋减压排气装置动作或提示所述密封腔体打开或闭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外端设有第一锥形凹槽,所述封盖的内端设有第二锥形凹槽,所述底座的外端与封盖的内端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外端与封盖的内端相连接时所述第一锥形凹槽和第二锥形凹槽之间形成所述密封腔体,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
一锥形凹槽的底端。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内端还设有锥形的负压腔体,位于所述负压腔体外侧的底座内端面形成粘贴端,所述粘贴端通过负压腔体固定在胸壁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锥形的负压腔体底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向负压腔体一侧延伸形成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内设有与通气腔体连通的通孔,所述内胸管的另一端与通孔可可拆卸式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通气腔体为伞状结构,伞状结构的所述通气腔体内还设有无菌纺纱,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为环形开口凸部,所述固定环的外侧设有与环形开口凸部相配合的固定环凹部,所述第一锥形凹槽的底部为锥形板,所述锥形板的底部形成凸出部且该凸出部与通孔相对应。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外端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封盖的内端面设有密封圈,所述底座与所述封盖之间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封盖相配合时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减压排气装置包括一体式的螺旋盖和螺杆部,所述出气通道为锥形通道,位于所述第二锥形凹槽一端的出气通道的直径小于其另一端直径,所述螺杆部的端部设有多个与出气通道连通的扇形透气环,所述螺杆部的外侧设有多个与扇形透气环连通的透气环引出口。
[0014]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盖的外侧设有耐磨部,所述封盖的外端面在螺旋盖的圆周方向上均匀的设有多个级别窗口,所述螺旋盖上设有指示标识,旋转所述螺旋盖使所述指示标识位于不同的级别窗口,以使所述扇形透气环的透气量处于不同等级。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报警模块,在控制模块检测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报警模块启动并提示所述螺旋盖调整级别窗口。
[0016]进一步地,所述单向瓣膜采用硅胶软质材料,每个单向瓣膜包括固定于所述内胸管内侧的环形瓣,所述环形瓣的中间向所述底座的一端延伸形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瓣的中间呈常闭状态,所述环形瓣位于侧孔的一侧具有多条导流槽。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使用方法简单,病人舒适度高,可采用医用水胶体粘合胶亲肤,不易过敏,水胶体粘合胶是固定敷料,外表像厚质的双面胶,贴在人体上也能防止过敏,配合负压固定使粘贴更加稳固,不需要连接引流管及水封瓶,减少了患者的脱管率和管道被污染率,同时亦减少护士更换水封瓶工作,简易了工作流程,适用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气胸,以及肺部手术后需留管观察的患者。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的立体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的结构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图2中C处的放大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封盖的正面结构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原理图。
[0026]图中:底座1、封盖2、内胸管3、医用水胶体粘胶4、环形凹槽10、排气口11、第一锥形凹槽12、第一开口13、通孔14、压力传感器15、通气腔体16、锥形板17、负压腔体18、粘贴端19、密封圈20、第二锥形凹槽21、出气通道22、螺旋减压排气装置23、显示模块24、报警模块25、固定环131、凸出部132、环形开口凸部133、固定环凹部134、凸出部171、螺旋盖230、耐磨部31、螺杆部232、扇形透气环233、透气环引出口234、侧孔30、单向瓣膜31、控制模块32、存储模块33、环形瓣310、导流槽311、环形凹槽3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8]参阅图1

图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可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封盖和内胸管,所述内胸管的一端设有多个侧孔,所述底座内设有通气腔体,所述底座和封盖之间设有可开闭的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内胸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内的通气腔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内胸管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气体从侧孔向通气腔体单向流通的单向瓣膜,所述底座的外端设有多个与通气腔体连通的排气口,所述封盖内设有与密封腔体连通的出气通道,所述封盖的外端设有与出气通道连通的螺旋减压排气装置,所述封盖的外端还设有显示模块,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压力传感器所采集的压力值实时在显示模块上显示,所述控制模块将所述压力值与存储模块内存储的压力模型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提示所述螺旋减压排气装置动作或提示所述密封腔体打开或闭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外端设有第一锥形凹槽,所述封盖的内端设有第二锥形凹槽,所述底座的外端与封盖的内端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外端与封盖的内端相连接时所述第一锥形凹槽和第二锥形凹槽之间形成所述密封腔体,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锥形凹槽的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内端还设有锥形的负压腔体,位于所述负压腔体外侧的底座内端面形成粘贴端,所述粘贴端通过负压腔体固定在胸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的负压腔体底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向负压腔体一侧延伸形成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内设有与通气腔体连通的通孔,所述内胸管的另一端与通孔可可拆卸式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梅郑小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