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材料近红外宽带吸收器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红外吸收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超材料近红外宽带吸收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超材料是一种人工设计制造的具有周期性结构的复合材料,超材料吸收器是超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在传感器、滤波器、红外隐身、光电探测、太阳能光伏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2008年,Landy等人首次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第100卷,第207402页)提出了一种由金属裂环谐振器和金属线组成的单频完美吸收器,在该结构中,通过谐振环和底层金属层产生的电磁共振与入射电磁波的耦合,在11.5GHz附近实现了99%的完美吸收。在此之后,根据Landy的设计理念,Tao等人(《Physical Review B》,第78卷,第241103页)通过改变单元结构形状和优化结构参数,再次在1.6THz处实现了吸收率为99.9%的近完美吸收。但是由于微纳加工技术的限制,吸收器的波段都停留在微波和太赫兹波段。2010年,Cui等人设计实现了一种近红外波段窄带吸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材料近红外宽带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以及自下而上依次覆盖于所述衬底上方的金属底层、中部介质层、金属微结构层以及顶部介质层,所述金属微结构层由多个金属微结构周期性阵列排布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材料近红外宽带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的材料选自硅或石英;所述中部介质层以及所述顶部介质层的材料均选自二氧化硅、氟化镁、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材料近红外宽带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底层的材料选自铬、银、铝、金、铜、铁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所述金属微结构层的材料选自铬、钛、钨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材料近红外宽带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底层的厚度不小于100nm;所述中部介质层的厚度范围为100~200nm;所述顶部介质层的厚度范围为100~30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材料近红外宽带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微结构包括若干呈阵列排布的金属微结构组,每一所述金属微结构组包括1个中心微结构以及4个对称设置于所述中心微结构边缘外的子微结构,所述中心微结构的中心与所述子微结构的中心的间距范围为300~500nm。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云飞,陈溢杭,董剑楠,许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