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维持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及其快速培养方法和培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3507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维持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及其快速培养方法和培养系统。快速培养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获取黑曲霉菌的真菌孢子,并制备孢子悬液;孢子悬液经培养形成菌丝球;菌丝球和藻液经共培养获得菌丝球裹藻凝结核;在光照序批式生物反应器中接种活性污泥,然后投加菌丝球裹藻凝结核;无曝气条件下运行所述光照序批式生物反应器,获得完全颗粒化的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本技术方案解决了好氧颗粒污泥制备周期长、能耗高、生物量易流失以及污染物去除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方案的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平均粒径大、颗粒结构致密、沉降性能好以及污染物去除效果优良等优点,应用推广前景良好。推广前景良好。推广前景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维持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及其快速培养方法和培养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生物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自维持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及其快速培养方法和培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是通过微生物自凝聚作用形成的颗粒状活性污泥。它具有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抗冲击能力强、能承受高有机负荷,集不同性质的微生物(好氧、兼氧和厌氧微生物)于一体等特点。但是,普通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周期长和培养能耗高,如何降低好氧颗粒污泥的制备难度、降低制备能耗以及提升好氧颗粒污泥的污染物去除能力,是本领域学者和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0003]中国专利CN106006950B报道了一种菌丝球促进好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过程:制备菌丝球;菌丝球在SBR反应器中的投加;反应器的启动与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反应器启动运行过程中,定期观察好氧颗粒污泥粒径、外观形态、沉降性能、密度等性质,并定期测定出水水质,分析判断污泥颗粒化程度、颗粒污泥长期运行的稳定程度。该方案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维持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步骤一:获取黑曲霉菌的真菌孢子,并制备孢子悬液;步骤二:孢子悬液经培养形成菌丝球;步骤三:菌丝球和小球藻经过共培养,获得菌丝球裹藻凝结核;步骤四:在光照序批式生物反应器中接种活性污泥,然后投加菌丝球裹藻凝结核;步骤五:运行所述光照序批式生物反应器,获得完全颗粒化的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维持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黑曲霉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板中于20

40℃培养1

7天,获得真菌孢子;使用真菌孢子配制孢子悬液,并调整孢子悬液的浓度为102‑
108CFU/m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维持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将孢子悬液接种于查氏培养基中,在初始pH为4

8、温度为20

40℃、转速为100

180rpm条件下,经1

5天培养获得粒径为0.5

5mm的菌丝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维持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将湿重为1

15g的菌丝球加入30

100mL含有小球藻的藻液中,在20

40℃和100

180rpm的条件下共培养12

24h,获得菌丝球裹藻凝结核;所述藻液中小球藻的密度为105‑
108个/m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维持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光照序批式生物反应器的有效体积为0.5

5L,光照强度为2000

8000Lux;活性污泥接种于光照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后,并控制初始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为2

10g/L;菌丝球裹藻凝结核与活性污泥干重比为1%

5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维持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冰邬莲时文歆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