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功率电池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3240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功率电池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属于电池测试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包括:为M块电池充电,并获取每块电池充电数据的充电分系统;同一时刻,最多为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功率电池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高功率电池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在生产出来后一般需要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对二次电池来说一般对其进行充电、放电来确定其容量、内阻等性能,并以此作为筛选、分档、电池组中单体电池性能匹配的依据。在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一般也会有化成等工序,这类工序的本质也是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对电池进行充放电的过程一般是将电池置于专用的充放电测试设备上,每块电池对应一个充放电通道,每个设备可以拥有多个通道,每个通道都可以独立控制对电池进行充放电的电流并且具有采样功能,以保证电池测试的准确性。在测试全过程中每块电池都要一直占用一个独立的通道。电流一般不超过10C。
[0003]近年来,在民用领域随着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的发展,在军用领域随着各类高功率装备的发展,对电池高功率放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0004]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所都需要电池具备倍率非常高的短时(分钟级)放电能力甚至是脉冲(纳秒级至秒级)放电能力,电流达到30C甚至200C以上。在这种应用中,如果采用上述传统的测试设备的测试模式,需要每路的放电能力都达到几十甚至几百C,才能满足这类大倍率放电工况的要求,设备电流绝对值、精度、场地、能耗、成本都增加很多。如果每只单体电池都需要进行这类测试,就需要为每只电池配备一个具备大倍率放电能力的通道。但在实际使用中设备用于电池上架、下架、充电的时间占据了设备使用的绝大多数时间,用于大倍率放电的时间非常短,设备大倍率放电能力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功率电池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用于增加大倍率放电能力的利用率,避免闲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功率电池测试系统,包括:
[0007]为M块电池充电,并获取每块电池充电数据的充电分系统,其中:M为大于1的自然数;
[0008]同一时刻,最多为M

1块电池放电,并获取该电池放电数据的放电分系统。
[0009]优选地,还包括中控分系统,中控分系统的功能包括向充电分系统和放电分系统发送工作参数、接收充电分系统和放电分系统的采样数据、对充电分系统和放电分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逻辑判断、向充电分系统和放电分系统发送指令。
[0010]优选地,还包括接受中控分系统发出的指令将所述充电分系统完成充电的电池送到放电分系统中的传送分系统。
[0011]优选地,所述放电分系统包括:
[0012]用于承载N块电池的载体;N为大于1的自然数;
[0013]同一时刻,最多为N

1块电池放电的放电设备或充放电设备;
[0014]具有L套端子的接触模块,每套端子至少包括一个正极电流端子、一个正极采样端子、一个负极电流端子、一个负极采样端子;L为1至N的自然数;
[0015]与接触模块、外设进行数据交互的通讯接口。
[0016]优选地,还包括将电池输送至放电工位的驱动机构。
[0017]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输送皮带,所述载体为托盘;或所述驱动机构为受电机驱动实现旋转运动的转盘,所述载体为托盘或固定于转盘上的限位块。
[0018]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上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为机械限位开关、行程开关、光电开关、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优选地,还包括实现电池电极与设备端子电连接的动力构件。
[0020]优选地,所述动力构件为A结构或B结构,其中:
[0021]A结构包括:实现电池正极与正极电流端子、正极采样端子电连接的第一气缸,所述正极电流端子和正极采样端子安装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实现电池负极与负极电流端子、负极采样端子电连接的第二气缸,所述负极电流端子和负极采样端子安装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
[0022]B结构包括:实现电池正极与正极电流端子、正极采样端子电连接的第一螺杆,所述正极电流端子和正极采样端子安装于第一螺杆上;实现电池负极与负极电流端子、负极采样端子电连接的第二螺杆,所述负极电流端子和负极采样端子安装于第二螺杆上。
[0023]优选地,所述充电分系统包括:
[0024]用于承载P块电池的载体;P为大于1的自然数;
[0025]同一时刻,为一块电池或多块电池同时充电的充电设备;
[0026]具有Q套端子的接触模块,每套端子至少包括一个正极电流端子、一个正极采样端子、一个负极电流端子、一个负极采样端子;Q为大于1的自然数;
[0027]与接触模块、外设进行数据交互的通讯接口。
[0028]优选地,所述充电分系统还包括实现电池电极与设备端子电连接的动力构件。
[0029]优选地,所述动力构件为C结构或D结构,其中:
[0030]C结构包括:实现电池正极与正极电流端子、正极采样端子电连接的第三气缸,所述正极电流端子和正极采样端子安装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上;实现电池负极与负极电流端子、负极采样端子电连接的第四气缸,所述负极电流端子和负极采样端子安装于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上;
[0031]D结构包括:实现电池正极与正极电流端子、正极采样端子电连接的第三螺杆,所述正极电流端子和正极采样端子安装于第三螺杆上;实现电池负极与负极电流端子、负极采样端子电连接的第四螺杆,所述负极电流端子和负极采样端子安装于第四螺杆上。
[0032]优选地,所述充电设备包括放电模块,所述放电模块的最大放电电流小于放电分系统的最大放电电流,或所述放电模块最大放电电流值精度低于放电分系统的最大放电电流值精度。
[0033]优选地,所述充电分系统和/或放电分系统包括温控模块。
[003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功率电池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5]S1:将测试内容输入中控分系统;
[0036]S2:中控分系统将测试参数注入充电分系统和放电分系统;
[0037]S3:在充电的过程当中,获取充电的数据,该数据包括时间、电流、电压中的一个或多个,并将该数据通过通信接口上传至中控分系统,其中:数据上传采用同步上传,或将数据打包分次上传,或在测试完成后一次性上传;充电完成以后,断开电池的电极与充电分系统的端子;
[0038]S4:将电池通过传送分系统传送至放电分系统;
[0039]S5:在放电分系统中,
[0040]若L等于1,首先通过驱动机构将第一块待测电池置于放电工位,将待测电池的正极与正极电流端子、正极采样端子电连接;将待测电池的负极与负极电流端子、负极采样端子电连接;然后进行放电测试,将电流和/或电压数据通过通信接口上传放电分系统;放电完成后,断开待测电池的电极与放电分系统的端子,通过驱动机构将下一块待测电池置于放电工位,循环测试,直至所有待测电池测试完成;
[0041]若L大于1,将第一块待测电池对应的端子通过动力机构实现电连接,其他电池与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功率电池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为M块电池充电,并获取每块电池充电数据的充电分系统,其中:M为大于1的自然数;同一时刻,最多为M

1块电池放电,并获取该电池放电数据的放电分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电池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控分系统,中控分系统的功能包括向充电分系统和放电分系统发送工作参数、接收充电分系统和放电分系统的采样数据、对充电分系统和放电分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逻辑判断、向充电分系统和放电分系统发送指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功率电池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受中控分系统发出的指令将所述充电分系统完成充电的电池送到放电分系统中的传送分系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电池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分系统包括:用于承载N块电池的载体;N为大于1的自然数;同一时刻,最多为N

1块电池放电的放电设备或充放电设备;具有L套端子的接触模块,每套端子至少包括一个正极电流端子、一个正极采样端子、一个负极电流端子、一个负极采样端子;L为1至N的自然数;与接触模块、外设进行数据交互的通讯接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功率电池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电池输送至放电工位的驱动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功率电池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输送皮带,所述载体为托盘;或所述驱动机构为受电机驱动实现旋转运动的转盘,所述载体为托盘或固定于转盘上的限位块。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功率电池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上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为机械限位开关、行程开关、光电开关、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功率电池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实现电池电极与设备端子电连接的动力构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功率电池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构件为A结构或B结构,其中:A结构包括:实现电池正极与正极电流端子、正极采样端子电连接的第一气缸,所述正极电流端子和正极采样端子安装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实现电池负极与负极电流端子、负极采样端子电连接的第二气缸,所述负极电流端子和负极采样端子安装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B结构包括:实现电池正极与正极电流端子、正极采样端子电连接的第一螺杆,所述正极电流端子和正极采样端子安装于第一螺杆上;实现电池负极与负极电流端子、负极采样端子电连接的第二螺杆,所述负极电流端子和负极采样端子安装于第二螺杆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电池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分系统包括:用于承载P块电池的载体;P为大于1的自然数;同一时刻,为一块电池或多块电池同时充电的充电设备;具有Q套端子的接触模块,每套端子至少包括一个正极电流端子、一个正极采样端子、一个负极电流端子、一个负极采样端子;Q为大于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周凌金圣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空间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