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弧割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324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等离子弧割炬,属于等离子切割技术领域。主要包括炬座、设于炬座上用于接入保护气的保护气流道、设于炬座上用于接入水雾的水雾流道、安装于炬座上的喷头、安装在炬座上并套设于喷头外侧的压帽、安装于炬座上并套设于压帽外侧的外套,以及设于压帽和外套之间的混合室,保护气流道和水雾流道均与混合室连通,喷头上开设有供等离子体电弧喷出的喷口,外套上开设有与喷口对位的中心孔,中心孔与混合室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等离子弧割炬,能够有效解决烟尘随意散发的问题,提高环保性。提高环保性。提高环保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等离子弧割炬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切割
,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弧割炬。

技术介绍

[0002]等离子弧切割是将混合气体通过高频电弧,气体可以是空气,也可以是氢气、氩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高频电弧使一些气体“分解”或离子化,成为基本的原子粒子,从而产生“等离子”,然后,电弧跳跃到工件上,高压气体把等离子从割炬烧嘴吹出。这样,结合等离子中的各种气体恢复到正常状态时所释放的高能量产生高温,从而使工件待切割的部分快速熔化,熔化的金属由喷出的高压气流吹走。等离子弧割炬是等离子弧切割中产生等离子体电弧的装置。
[0003]但是现有的等离子弧割炬常因为工件的不充分燃烧,或用于等离子体电弧割炬的气体不纯,从而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烟尘,烟尘的随意散发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也不符合环保理念。
[0004]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等离子弧割炬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弧割炬,能够有效解决烟尘随意散发的问题,提高环保性。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等离子弧割炬,包括炬座、设于所述炬座上用于接入保护气的保护气流道、设于所述炬座上用于接入水雾的水雾流道、安装于所述炬座上的喷头、安装在所述炬座上并套设于所述喷头外侧的压帽、安装于所述炬座上并套设于所述压帽外侧的外套,以及设于所述压帽和所述外套之间的混合室,所述保护气流道和所述水雾流道均与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喷头上开设有供等离子体电弧喷出的喷口,所述外套上开设有与所述喷口对位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与所述混合室相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等离子弧割炬还包括电极以及离子气流室,所述电极安装在所述炬座上并收容于所述喷头内,所述离子气流室设于所述喷头和所述电极之间,所述离子气流室与所述喷口相通,所述离子气流室连接用于等离子体电弧割炬的气体。
[0008]进一步的,所述喷头和所述电极分别连接相反的电极。
[0009]进一步的,所述炬座包括炬座一、炬座二、炬座三以及炬座四,所述炬座一呈圆筒状结构,所述炬座一上安装有用于接入保护气的保护气进气管和用于接入水雾的水雾进水管,所述炬座二收容于所述炬座一的内部,所述炬座二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保护气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水雾进水管连通,所述保护气流道和所述水雾流道相间隔地设于炬座三上,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保护气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水雾流道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炬座二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电极座,所述电极座用于安装电极。
[0011]进一步的,所述炬座四抵接在所述炬座三远离所述炬座一的一端,所述炬座四上
开设有一端与所述保护气流道连通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另一端与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炬座四上开设有一端与所述水雾流道连通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另一端也与所述混合室连通。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孔远离保护气流道的一端贯穿至所述炬座四的侧壁,所述第二连接孔远离水雾流道的一端也贯穿至所述炬座四的侧壁,所述压帽套设在所述炬座四的外侧,所述炬座四和所述压帽之间设有相间隔的第一扩散室和第二扩散室,所述第一扩散室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通,所述第二扩散室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通,所述炬座还包括绝缘套,所述绝缘套套设在所述压帽上,并且所述绝缘套和所述压帽之间设有连通室,所述压帽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扩散室连通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扩散室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与所述连通室相通,所述绝缘套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连通室和所述混合室的排出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扩散室和所述第二扩散室沿所述压帽的周向延伸成环状结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具有多个,多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沿所述压帽的周向均匀分布于所述压帽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排出口沿所述压帽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
[0015]进一步的,所述压帽外侧壁上安装有配流环,所述配流环密封抵接在所述压帽的外侧壁和所述外套的内侧壁上,所述配流环上开设有多个涡流孔,涡流孔沿所述配流环的大致径向延伸并偏离于所述配流环的中心,以使经过涡流孔的流体呈现涡流状态流动。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等离子弧割炬,包括炬座、设于炬座上用于接入保护气的保护气流道、设于炬座上用于接入水雾的水雾流道、安装在炬座末端的喷头、安装在炬座上并套设于喷头外侧的压帽、安装于炬座上并套设于压帽外侧的外套,以及设于压帽和外套之间的混合室,保护气流道和水雾流道均与混合室连通,喷头上开设有供等离子体电弧通喷出的喷口,外套上开设有与喷口对位的中心孔,中心孔与混合室相通,从而相比于现有技术,在当水雾经过混合室并从中心孔流出时,使经过中心孔的部分水雾经过喷口的电弧时被电离,生成氢气和氧气,以有助于燃烧更加充分,从而有效减少由于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烟尘,另外,其余通过中心孔的水雾可附着于烟尘颗粒上,促使烟尘颗粒发生沉降,避免烟尘随意散发,降低了对人体的伤害,提高了环保性。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中: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等离子弧割炬的断面图;
[0020]图2为图1的部分视图;
[0021]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帽和绝缘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3]图5为沿图4中E

E方向对配流环的剖视图。
[0024]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5]1、炬座;11、炬座一;111、保护气进气管;112、水雾进水管;113、胶水填充物;12、炬座二;121、电极座;122、第一流道;123、第二流道;13、炬座三;14、炬座四;141、第一连接孔;
142、第二连接孔;15、绝缘套;151、排出口;101、第一扩散室;102、第二扩散室;103、连通室。
[0026]2、保护气流道;3、水雾流道;4、喷头;41、喷口;5、压帽;51、第一通孔;52、第二通孔;53、配流环;6、外套;61、中心孔;62、侧出口;7、混合室;8、电极、9、离子气流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8]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等离子弧割炬,包括炬座1、设于炬座1上用于接入保护气的保护气流道2、设于炬座1上用于接入水雾的水雾流道3、安装在炬座1末端的喷头4、安装在炬座1上并套设于喷头4外侧的压帽5、安装于炬座1上并套设于压帽5外侧的外套6,以及设于压帽5和外套6之间的混合室7,保护气流道2和水雾流道3均与混合室7连通,喷头4上开设有供等离子体电弧通喷出的喷口41,外套6上开设有与喷口41对位的中心孔61,中心孔61与混合室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弧割炬,其特征在于:包括炬座、设于所述炬座上用于接入保护气的保护气流道、设于所述炬座上用于接入水雾的水雾流道、安装于所述炬座上的喷头、安装在所述炬座上并套设于所述喷头外侧的压帽、安装于所述炬座上并套设于所述压帽外侧的外套,以及设于所述压帽和所述外套之间的混合室,所述保护气流道和所述水雾流道均与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喷头上开设有供等离子体电弧喷出的喷口,所述外套上开设有与所述喷口对位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与所述混合室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弧割炬,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弧割炬还包括电极以及离子气流室,所述电极安装在所述炬座上并收容于所述喷头内,所述离子气流室设于所述喷头和所述电极之间,所述离子气流室与所述喷口相通,所述离子气流室连接用于等离子体电弧割炬的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弧割炬,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和所述电极分别连接相反的电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弧割炬,其特征在于:所述炬座包括炬座一、炬座二、炬座三以及炬座四,所述炬座一呈圆筒状结构,所述炬座一上安装有用于接入保护气的保护气进气管和用于接入水雾的水雾进水管,所述炬座二收容于所述炬座一的内部,所述炬座二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保护气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水雾进水管连通,所述保护气流道和所述水雾流道相间隔地设于炬座三上,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保护气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水雾流道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弧割炬,其特征在于:所述炬座二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电极座,所述电极座用于安装电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弧割炬,其特征在于:所述炬座四抵接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宇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九圣焊割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