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分子负载的不对称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催化剂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分子负载的不对称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是手性碳
‑
碳键构建策略中一种高效合成目标产物的方法。它以原子经济性、优良的不对称选择性、广泛的官能团耐受性以及产物的高可拓展性等多种优点,成为手性不对称催化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然而,已报道的这类反应,绝大部分都是均相催化体系,其在更广泛的工业应用中,仍然存在的卡脖子问题是:均相催化剂的手性配体成本高昂,不易回收;同时,也为反应产物的后续分离和纯化带来不便(例如,催化剂金属残留、产物分离产率下降)。目前已经报道使用有机负载型的亚磷酰胺配体作为催化剂,对非稳定性亲核试剂的共轭加成反应做了初步的探索。2002年Waldmann课题组实现了该类催化剂的固载化,以有机锌作为亲核试剂,实现了首例非稳定亲核试剂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反应的ee值达到67%。2003年,Salvadori课题组调整了有机负载型催化剂的结构,将亚磷酰胺配体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子负载的不对称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以(S)
‑
联萘酚为起始原料,先将(S)
‑
联萘酚其中一个萘酚环上的羟基形成羧酸酯;然后在另一个萘酚环的6
’
位上进行溴取代;进一步使形成的羧酸酯发生水解;再将取代溴原子替换成4
‑
乙烯基苯基;然后与(R)
‑
双((R)
‑1‑
苯乙基)胺和氯化磷经亚磷酰胺化反应获得苯乙烯基取代亚磷酰胺单体;将苯乙烯基取代亚磷酰胺单体与苯乙烯发生共聚得到共聚物;将共聚物再与有机铜化合物进行络合反应,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负载的不对称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具体包括:步骤1,将(S)
‑
联萘酚与新戊酰氯在碱性催化剂一作用下发生单酯化反应,对反应产物进行后处理和柱层析纯化,得到中间体(s)
‑
1;步骤2,将中间体(s)
‑
1与液溴在其另一个萘酚环6
’
位上发生溴取代反应,之后加入NaHSO3水溶液猝灭,萃取有机相后浓缩,将浓缩物进行酯水解反应,对反应产物进行后处理和柱层析纯化,得到中间体(s)
‑
2;步骤3,将中间体(s)
‑
2与(4
‑
乙烯基苯基)硼酸在6
’
位溴取代基位置进一步发生4
‑
乙烯基苯基偶联反应,对反应产物进行后处理和柱层析纯化,得到中间体(s)
‑
3;步骤4,将中间体(s)
‑
3、(R)
‑
双((R)
‑1‑
苯乙基)胺、三氯化磷在碱性催化剂二作用下发生亚磷酰胺化反应,对反应产物进行后处理和柱层析纯化,得到单体1;步骤5,将单体1在共聚催化剂、交联剂、引发剂的作用下与苯乙烯发生共聚反应,将反应产物过滤并洗涤、干燥,获得共聚物;步骤6,将共聚物与CuTc发生络合反应,将反应产物过滤后洗涤并干燥,即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分子负载的不对称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酯化反应的过程控制为:将(S)
‑
联萘酚与碱性催化剂一溶于溶剂一中,于
‑
5~5℃滴加新戊酰氯,(S)
‑
联萘酚与新戊酰氯的摩尔比为1:(1.0~1.01),滴毕升温至20~30℃反应4~6h。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分子负载的不对称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溴取代反应的过程控制为:将中间体(s)
‑
1溶于溶剂二,于
‑
5~5℃加入液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恒志,王君雯,卿晶,李国威,陈凯,贾雪雷,陈芬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