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列车车体复合结构的声学指标分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噪声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列车车体复合结构的声学指标分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是我国国民经济命脉,核心技术是安全、舒适、绿色和智能,其中噪声与振动(声振)对安全、舒适和绿色至关重要。轨道列车车体结构是外部噪声传入车内的重要路径,其声学性能直接影响车内噪声水平。因此,在轨道列车的低噪声设计阶段,通常将总噪声设计目标分解到不同区域的车体结构,约束车体结构的声学性能,从而确保在设计阶段实现轨道列车的减振降噪控制。轨道列车车体主要包括地板、侧墙、顶板和平顶等,典型的车体结构主要由铝型材、多孔吸声材料和层状内饰板复合而成。
[0003]现有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107862141A,专利名称为一种轨道车辆低噪声正向设计方法,在整车噪声的声学指标分解时,考虑了车体复合结构整体的声学性能,但没有考虑单个部件结构声学性能变化对车体复合结构声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其他的现有的声学指标分解方法都是主要将车内噪声分解到车体复合结构,但是如何再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列车车体复合结构的声学指标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铝型材的材料及结构参数属性,建立铝型材结构的隔声预测模型,得到铝型材结构的隔声量;S2、根据多孔材料的材料及结构参数属性,建立多孔材料的吸声预测模型,得到多孔材料的吸声系数;S3、根据内饰板的材料及结构参数属性,建立内饰板的隔声预测模型,得到内饰板的隔声量;S4、根据铝型材、多孔材料及内饰板的材料及结构参数属性,考虑铝型材、多孔材料和内饰板的耦合作用关系,建立车体复合结构的隔声预测模型,得到车体复合结构的隔声量;S5、将步骤S1
‑
S3中的铝型材隔声量、多孔材料吸声系数和内饰板隔声量作为输入变量,获得初始输入参数;将步骤S4中的车体复合结构隔声量作为输出变量,获得初始输出参数;S6、对初始输入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确定输入参数的变化范围;S7、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确定优化的迭代次数,并在输入参数变化范围内随机产生一组新的输入参数;S8、将新的输入参数加载至车体复合结构隔声预测模型,得到一组新的输出参数;S9、将新的输出参数与初始输出参数对比,计算当前结果和车体复合结构隔声量目标值的匹配程度,并判断多目标优化的迭代是否完成;S10、若迭代未完成,则根据多目标优化算法动态调整下一组输入参数,再重复步骤S8和步骤S9;若迭代完成,则将当前最优的输入参数作为车体复合结构指标分解结果,完成车体复合结构的声学指标分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列车车体复合结构的声学指标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的铝型材结构隔声预测模型和步骤S3中的内饰板隔声预测模型,均是采用传统的有限元法、边界元法、有限元
‑
边界元法或有限元
‑
统计能量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建立采用的工具是ESI VA One、LMS Virtual.lab Acoustics、COMSOL Mult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丹,张捷,庞杰,张玉梅,赵悦,肖新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