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应华专利>正文

机电磁数模循环式动力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303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机电磁数模循环式动力机的设计是在重力曲柄永动机的基础上,采用机电磁联合循环的“负功”产生模式是用数模磁力代替重力设计和应用磁力与重力的替换或依磁力代替这个说明的外力加磁力的设计,其所形成这个高智能数模与机电一体的机电磁数模循环式控制能量大小产生的设计。在海、陆、空、天、水下与宇宙空间就获得高智能数模与机电一体的“永动电源”和“永动圆轴旋转”的输出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物理的力学、机械动力学与电子学,特别牵涉的是电、磁循环加重力曲柄式永动机与数字“电脑”控制数字电磁所产生的数模形式的联合设计模式。力能量的存在不管从微观世界,还是到宏观世界的形成,它们都是由力能量的作用所导致。虽然,微观世界的构成是那么的微小,但它也是从力能量的作用下而获得寅化所得的“功”大小,并扩展到宇宙的大小存在,这是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开始。直线运动数轴或直线运动轨迹、曲线运动轨迹和圆上运动数轴或圆轴运动轨迹与机械力学的这个力能量转换表示关系,是物态运动轨迹或物质运动轨迹的具体表现。力能量转换功过程与功转换力能量过程,只有通过直接运动轨迹与非直接运动轨迹的引力、重力、磁力轨迹形式的传递,是它所带力能量转换功的传递给物体或物质来获得这种力能量传输的具体展示。它不管在星际,还是在一个运动结构内,其都存在着同样的理念有直接传递的力能量转换与引力的非直接传递的力能量转换过程。它包含引力、重力效应或磁力的非直接传递的力能量转换效率过程,都是等同的效应过程。力能量的存在,首先体现在物体的质量的这种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任何有质量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它包含自然界一切相作用的本质上,都可归纳为从万有引力中所获得力能量的这种自然“功”的寅化。而万有引力的作用只能通过直线引力能量轨迹的传递作用,就出现直线或射线的运动力能量转换,是二个物质或物体通过万有引力的作用力来获得最微小的这种“尘埃离子质量”的相互吸引作用,并得到直线运动碰撞的组合质量物质或获得物体扩展的增大。当假设“尘埃离子质量”的这个物质获得扩展或变大时,它的万有引力场同时也获得扩展的变大。其形成的万有引力的作用力,为随二个物体的质量与相差距离所产生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作用是万有引力的直线轨迹加速度定律。即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二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是F=G*m1m2/r2,式中m1m2表示二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的质量间距离,G为万有引力的恒量,G=6.67*10-11N·m2/kg2。当假设“尘埃离子质量”的物体这个质量扩展或变大时,它的万有引力场同时也获得扩大。这是随着这种过程的继续和由万有引力的作用力所产生这类物体的体质达到一定时,再由二个物体在万有引力的导引下获得直线运动的碰撞而产生的力能量转换功与功的转换力能量过程是当二个以上的物体或物质在产生万有引力的相互作用导引下,其物质与物质、物体与物体、物质与物体所获得相互作用的非中心直线运动的碰撞时,它所产生圆轴式的这种力能量转换模式其一,中心直线运动碰撞作用的力能量转换而改变原有的物态是物态在运动过程中所形成力能量转换的变质或变态的显视。按牛顿的引力加速度到重力加速度定律是直线到射线的非直接力能量转换到直接力能量转换的功寅示。其二,受力碰撞的这个物质就产生这种圆轴旋转作用的力能量而转换功,这是其产生力能量转换在圆轴上的数轴编排与排列的规律是圆轴上的数字排列与圆轴旋转的假设代数方程。而圆轴上的数字排列是根据二个以上的物体在万有引力的相互作用下,并导致这二个物体的非中心直线碰撞的出现,它就形成除中心直线运动的碰撞理念与这个力能量转换外,是非中心直线运动的碰撞就产生像似机构偏离设计的理念与像似力能量偏离设置的碰撞理念。当非中心直线运动的碰撞的出现时,由此就产生机构偏离设计的理念与力能量偏离设置的理念是一个力能量直接传递与力能量非直接传递的相互作用过程,并形成直接传递力能量与非直接传递力能量相互交熔的运动轨迹,是显示物态所带力能量的具体表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含义有三种第一种含义是力能量的直接传递作用和其所产生物质的变态与非变质过程或产生变态与变质的过程;第二种含义是力能量非直接传递的引力作用和其所产生物质的变态不变质过程或保持原状的不动过程;第三种含义是直接传递力能量与非直接传递力能量相互交熔的运动轨迹的作用,而产生力能量传递的理念有二种一种是静力传输过程;另一种是动力传输过程。静力,静力的概念是二个与二个以上物体或物质在一种外力的作用下获得相互作用而保持原有状态的静止不动。即静止不动的物体只能产生压力或静止重力的效应。其这种力效应的能量作用在机械上时,就不可能与有运动轨迹的物体有产生力能量转换机械功的作用。动力,动力的概念是物质克服引力相吸与外力作用所产生的运动轨迹效应或由重力作用所产生的运动轨迹效应时,其这种运动轨迹效应所产生的力能量作用是通过主运动轨迹与副运动轨迹的物质或物体、物体或物体在设置的机械构造上所产生力能量的转换功过程,是由主运动轨迹与副运动轨迹的直接力能量的传递作用或主运动轨迹的非直接力能量的传递作用来获得力能量转换而产生机械能的这种功。动力的能量转换功是用其主运动轨迹与副运动轨迹的假设设定或实际设定来达到力能量转换功的目的。当静止的,又无实际运动轨迹或无独立轨迹的任何物质它都不可能通过设置的机械结构来获得力能量转换功的输出。有运动轨迹的任何物质它都能通过设置的机械结构来获得力能量转换功的输出。但力的能量转换功有三种理念第一是“零功”,它的特性只能维持原有的状态。即是牛顿的第一定律。第二是“正功”,它的特性在机械上的体现是物体直线运动轨迹的力能量。它所通过曲线运动轨迹传输最大力点而获得转换给圆轴的费力杠杆轨迹到圆轴轨迹作用所产生的机械功是一种物质或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跟所产生同属于同性或非同属于同性的多个运动轨迹的传动;其往复循环所带动的另一个至另二个以上的物体或物质的力能量转换功时,等同力能量输入的转换功就小于一。即它是一种设置循环的消耗能量而产生转换功的机器,也是一种产生“正功”的机器。第三是“负功”,它的特性在机械上的具体表现是物体直线运动轨迹的力能量通过曲线运动轨迹传输其最大力点而获得转换给圆轴省力杠杆轨迹到圆轴轨迹作用所产生的机械功是一种物质或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跟只能产生与非同属于同一种性质的多个运动轨迹的传动,其往复循环所带动另二个以上的物体或另二个以上物质的力能量转换功时,在维持原有的状态后可获得力能量转换功的实质输出其等同力能量输入的转换功就大于一。它是一种设置联合循环力能量转换功的机器,也是一种产生“负功”增大的机器。由此及彼,力能量跟目前的力学关系,是建立在直接与非直接的二种力能量单一作用的传递上。当掌握或运用三种力能量的转换与力学关系的“功”时,人类的科技将再一次获得飞跃。机电磁数模循环式曲柄永动机的设计理念是耗能机器与非耗能机器的联合能量转换过程总是依力能量转换形式的模式在进行力能量转换后的变态和变质时,就所出现单一的并包含多种运动变化轨迹的转换功。它是用假设的磁力代替重力的设计作用而说明在重力曲柄永动机的基础上来设计机电磁数模循环式曲柄永动机的设计概念是力能量是随着物体或物质的主、副运动轨迹相互作用而转换功时,其耗能机器与非耗能机器的能量输入轨迹必定为受到外力的引力、重力、包括磁力的非直接力能量传递作用与直接力能量传递作用而产生消耗力能量的输入过程,其能量转换所输出功的过程是通过圆轴的费力杠杆作用而获得小于一、通过圆轴的省力杠杆而大于一。这是取值于主运动轨迹与副运动轨迹的设定关系,这就是正直设置与偏离设置的关系。当用假设设置联合循环的耗能机器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机电磁数模循环式动力机,其构造、结构的基本组成与联合循环模式特征是:在机械上,它包括曲柄重力永动机所有特征加磁力体活塞的外力数模控制力能量转换作功的机器(1)、发电机组(2)、电器与电子控制机构的机器(3)、执行线圈的电磁机构(4),配套机构、冷却润滑系、真空到有压控制装置通道及机构装置(5)、控制分配电能量的输出配线用(E)表示,动力传输机构用(F)表示,其总体设计包括配套控制线、不通电时的非产生阻磁力材料缸体、曲轴、连杆与相关的零部件所组成;其机械的工作循环作功特征是:采用二个过程的循环方式,即“二行程”的循环模式到对称、等称与按需控制的“多行程”循环模式。其数字控制特征是:数模随波转换能量与随负载消耗转换能量到机械设置的极限或到数字控制循环模式的设计极限与转换力能量所产生的“负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华
申请(专利权)人:应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