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鲜香口感的猪杂粥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93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鲜香口感的猪杂粥及其制备工艺,所述猪杂粥以新鲜猪杂、东北大米、老母鸡浓汤、猪大骨浓汤为主料,以花生酱、芝麻酱、大地鱼干粉、枸杞叶为辅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猪杂粥,其具有更加强烈的味觉香气、更加醇厚的口感以及更加丰富的营养价值,能符合更广泛人群的口味需求,对猪杂粥这一传统美食作出了传承以及工艺创新。出了传承以及工艺创新。出了传承以及工艺创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鲜香口感的猪杂粥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鲜香口感的猪杂粥,以及这种猪杂粥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猪杂粥是广东地区的一种传统美食,更涉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粥道工艺。传统的猪杂粥一般是以广式做法为主,其用料一般只有猪杂、粥水、枸杞和适量盐,配料非常简单,目的在于追求原汁原味的口感,传统做法的重点始终在于突显猪杂本身原有的味道。
[0003]传统猪杂粥做法更偏向于广府地区的清淡口味。其缺点在于: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食品面临着不同地区的口味融合,只追求原味的口感难以面向越来越广泛的人群,只符合特定地域的口味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时代需求。因此,传统猪杂粥也面临着工艺改良,使其从原来清淡、原味的口感中增加更丰富的味道,以符合更广泛人群的喜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鲜香口感的猪杂粥配方,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这种猪杂粥的制备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具有鲜香口感的猪杂粥,所述具有鲜香口感的猪杂粥以新鲜猪杂、东北大米、老母鸡浓汤、猪大骨浓汤为主料,以花生酱、芝麻酱、大地鱼干粉、枸杞叶为辅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猪杂200~250份,东北大米60~80份,老母鸡浓汤400~500份,猪大骨浓汤300~400份,山泉水300~400份,花生酱30~50份,芝麻酱10~30份,大地鱼干粉40~60份,枸杞叶150~200份,花生油30~60份,盐30~50份,酱油20~30份,白糖20~30份。
[0007]进一步地,所述具有鲜香口感的猪杂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0008]猪杂250份,东北大米80份,老母鸡浓汤500份,猪大骨浓汤300份,山泉水350份,花生酱30份,芝麻酱10份,大地鱼干粉40份,枸杞叶150份,花生油60份,盐30份,酱油20份,白糖20份。
[0009]一种猪杂粥的制备工艺,包括:S1、猪杂备料步骤:取新鲜宰杀的猪杂原料,称取所需重量,洗净切片待用;S2、汤底备料步骤:分别熬制老母鸡浓汤以及猪大骨浓汤,将老母鸡原料和猪大骨原料分别与山泉水混合搅拌后,用细火慢熬,直至汤底呈乳白色浓汤形态,取出浓汤;S3、粥底熬制步骤:向锅内加入东北大米80份、老母鸡浓汤500份、猪大骨浓汤300份,花生油60份;大火熬制20分钟至粥水处于微滚状态后,转中小火熬制90分钟,直至东北大米、老母鸡浓汤以及猪大骨浓汤完全融合成绵滑形态;S4、粥品熬制步骤:将250份猪杂放置于锅内,加入350份山泉水,熬制至猪杂熟成后,加入配料:花生酱30份、芝麻酱10份、盐30份、大地鱼干粉40份、酱油20份以及白糖20份,继续熬煮2分钟;S5、枸杞调味步骤:加入枸杞叶150份,将枸杞叶和粥底充分混合搅拌,熬煮1分钟;S6、取成品步骤:得到具有鲜香口感、
高营养价值的成品猪杂粥,取出待用。
[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S2、汤底备料步骤中:对汤底用细火慢熬3小时以上,使老母鸡原料和猪大骨原料的脂肪和油份充分析出,同时汤底内的水份充分蒸发,得到高浓度、深色泽的骨头高汤。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S1、猪杂备料步骤中:洗净猪杂后,将猪杂逆纹路切大片待用,使得猪杂切片后纤维完整。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S1、猪杂备料步骤中:将猪杂洗净切片后,对猪杂进行焯水处理,将猪杂下冷水,大火将水烧开,将猪杂翻面,使血水和腥味充分析出;焯水至少1分钟后,将猪杂捞出备用。
[0013]进一步地,在所述S3、粥底熬制步骤以及S4、粥品熬制步骤中:采用食品级砂锅熬制。
[0014]进一步地,在所述S3、粥底熬制步骤内:向锅内加入东北大米前,先将东北大米淘净后于山泉水内浸泡30分钟,以使米粒充分吸收水分。
[0015]进一步地,在所述S3、粥底熬制步骤以及S4、粥品熬制步骤中:在加入原料熬制之前,先用小火将所述食品级砂锅进行预热,使原料下锅后即马上受热。
[0016]进一步地,在所述S3、粥底熬制步骤内:在大火熬制期间,持续对粥底进行搅动,使大米与汤底充分融合;在中小火熬制期间减少翻搅。
[00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为:采用老母鸡、猪大骨和大地鱼干粉熬制得到的浓汤来制作猪杂粥,相比于以往只添加清水的传统做法,高汤底具有更加醇厚、鲜香的口感,香味更加突出;而且选用东北大米具有饱满、颗粒度大的特性,能充分将浓汤吸收至米粒内部,咀嚼时更加浓香;加入的花生酱、芝麻酱充分提鲜,将猪杂的鲜味更加突显。因此,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猪杂粥,其具有更加强烈的味觉香气、更加醇厚的口感以及更加丰富的营养价值,能符合更广泛人群的口味需求,对猪杂粥这一传统美食作出了传承以及工艺创新。
附图说明
[0018]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猪杂粥制备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0]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鲜香口感的猪杂粥,其以新鲜猪杂、东北大米、山泉水、老母鸡浓汤、猪大骨浓汤为主料,以花生酱、芝麻酱、大地鱼干粉、枸杞叶为辅料;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猪杂200~250份,东北大米60~80份,老母鸡浓汤400~500份,猪大骨浓汤300~400份,山泉水300~400份,花生酱30~50份,芝麻酱10~30份,大地鱼干粉40~60份,枸杞叶150~200份,花生油30~60份,盐30~50份,酱油20~30份,白糖20~30份。
[0024]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鲜香口感的猪杂粥,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鲜香口感的猪杂粥以新鲜猪杂、东北大米、老母鸡浓汤、猪大骨浓汤为主料,以花生酱、芝麻酱、大地鱼干粉、枸杞叶为辅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猪杂200~250份,东北大米60~80份,老母鸡浓汤400~500份,猪大骨浓汤300~400份,山泉水300~400份,花生酱30~50份,芝麻酱10~30份,大地鱼干粉40~60份,枸杞叶150~200份,花生油30~60份,盐30~50份,酱油20~30份,白糖20~30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鲜香口感的猪杂粥,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鲜香口感的猪杂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猪杂250份,东北大米80份,老母鸡浓汤500份,猪大骨浓汤300份,山泉水350份,花生酱30份,芝麻酱10份,大地鱼干粉40份,枸杞叶150份,花生油60份,盐30份,酱油20份,白糖20份。3.一种猪杂粥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S1、猪杂备料步骤:取新鲜宰杀的猪杂原料,称取所需重量,洗净切片待用;S2、汤底备料步骤:分别熬制老母鸡浓汤以及猪大骨浓汤,将老母鸡原料和猪大骨原料分别与山泉水混合搅拌后,用细火慢熬,直至汤底呈乳白色浓汤形态,取出浓汤;S3、粥底熬制步骤:向锅内加入东北大米80份、老母鸡浓汤500份、猪大骨浓汤300份,花生油60份;大火熬制20分钟至粥水处于微滚状态后,转中小火熬制90分钟,直至东北大米、老母鸡浓汤以及猪大骨浓汤完全融合成绵滑形态;S4、粥品熬制步骤:将250份猪杂放置于锅内,加入350份山泉水,熬制至猪杂熟成后,加入配料:花生酱30份、芝麻酱10份、盐30份、大地鱼干粉40份、酱油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什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白云区同和筷上餐餐饮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