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的均匀性的轮胎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263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包括胎体增强件和工作增强件的轮胎的方法,所述胎体增强件包括胎体层,所述工作增强件包括单个工作层。该方法包括:围绕支撑件形成旨在形成胎体层的缠绕胎体组件(52)和旨在形成工作层的缠绕工作组件,然后使支撑件变形。将缠绕胎体组件(52)形成为使得,形成邻接的接合部(56)(其中没有形成重叠部),或者形成重叠的接合部(56),或者不形成接合部。不形成接合部。不形成接合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改进的均匀性的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轮胎的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获得的轮胎。

技术介绍

[0002]从现有技术已知轮胎包括胎冠、两个胎侧和两个胎圈,每个胎侧将每个胎圈连接至胎冠。每个胎圈包括至少一个通常为丝线形式的周向增强元件。
[0003]轮胎还包括胎体增强件,该胎体增强件锚固在每个胎圈中并且在每个胎侧和胎冠中延伸。胎体增强件包括胎体层,该胎体层包括围绕每个周向增强元件缠绕的部分。胎体层由胎体层的两个轴向边缘沿轴向界定,并且包括从胎体层的一个轴向边缘沿轴向延伸到另一个轴向边缘的胎体丝状增强元件。每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在每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的主方向上延伸,每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的主方向与轮胎的周向方向在胎体帘布层的两个轴向边缘之间的胎体层的整个轴向宽度上形成范围为80
°
至90
°
的恒定角度。
[0004]胎冠包括旨在在轮胎滚动时与地面接触的胎面以及沿径向布置在胎面和胎体增强件之间的胎冠增强件。胎冠增强件包括工作增强件,该工作增强件包括两个工作层。每个工作层由所述工作层的两个轴向边缘沿轴向界定并且包括从所述工作层的一个轴向边缘沿轴向延伸到另一个轴向边缘的工作丝状增强元件,这些工作丝状增强元件在工作丝状增强元件的主方向上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工作丝状增强元件的主方向与轮胎的周向方向形成严格大于10
°
(例如等于26
°
)的角度。在轮胎的由工作增强件的轴向边缘沿轴向界定的部分中,一个工作层的每个工作丝状增强元件的主方向和另一个工作层的每个工作丝状增强元件的主方向与轮胎的周向方向形成取向相反的角度,即在此为+26
°


26
°

[0005]通常,胎冠增强件还包括沿径向布置在工作增强件外侧的环箍增强件,该环箍增强件由两个轴向边缘沿轴向界定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环箍丝状增强元件,所述环箍丝状增强元件沿周向螺旋缠绕,从而在环箍丝状增强元件或每个环箍丝状增强元件的主方向上从环箍增强件的一个轴向边缘沿轴向延伸到另一个轴向边缘。
[0006]传统上以已知的方式,这种轮胎是通过实施使用可变形制造支撑件的制造方法的多个步骤来制造的,所述可变形制造支撑件具有围绕主轴线的大致圆柱形形状并且还可以在变形之后呈现环面形状。
[0007]在该方法中,将通常基于丁基橡胶的密封帘布层围绕支撑件进行缠绕,所述支撑件具有围绕其主轴线的大致圆柱形形状。
[0008]然后,在密封帘布层的径向外侧,缠绕旨在形成胎体层的胎体帘布层。胎体帘布层由胎体帘布层的两个轴向边缘沿轴向界定并且包括胎体丝状增强元件,这些胎体丝状增强元件在胎体丝状增强元件的主方向上基本上彼此平行地从胎体帘布层的一个轴向边缘沿轴向延伸到另一个轴向边缘元件,并且胎体丝状增强元件的主方向与支撑件的周向方向形成每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的范围为80
°
至90
°
的初始角度。
[0009]在缠绕胎体帘布层的步骤期间,胎体帘布层具有从胎体帘布层的一个轴向边缘沿轴向延伸到另一个轴向边缘的两个周向端部边缘。在缠绕步骤期间,将胎体帘布层缠绕成
使得通过重叠在两个周向端部边缘之间形成接合部,从而在胎体帘布层的两个轴向边缘之间的胎体帘布层的整个宽度上,在一个周向端部边缘的多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与另一个周向端部边缘的多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之间形成径向叠置部。
[0010]然后,围绕胎体帘布层布置两个周向增强元件,并且将胎体帘布层的每个轴向边缘沿轴向向内转动,从而由胎体帘布层的一个轴向边缘沿径向覆盖各个周向增强元件,并且形成胎体帘布层的围绕各个周向增强元件缠绕的部分。
[0011]于是获得密封层、胎体帘布层和围绕支撑件的主轴线呈大致圆柱形形状的周向增强元件的组件。
[0012]然后,使大致圆柱形形状的组件变形,从而获得大致环面形状的组件,使得每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的主方向与支撑件的周向方向形成每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的与初始角度相同的最终角度,该最终角度在胎体帘布层的两个轴向边缘之间的胎体帘布层的整个宽度上基本恒定。在该变形期间,尽管周向力施加在胎体帘布层上,位于接合部的一个周向端部边缘的大量胎体丝状增强元件和另一个周向端部边缘的大量胎体丝状增强元件仍维持接合。若在接合部使用少量的沿径向重叠的胎体丝状增强元件,变形步骤将导致接合部打开并在两个周向端部边缘之间产生无法控制的周向距离。
[0013]然后,在围绕支撑件的主轴线呈大致环面形状的胎体帘布层的径向外侧,相继缠绕旨在形成两个工作层的两个工作帘布层。每个工作帘布层由工作帘布层的两个轴向边缘沿轴向界定并且包括工作丝状增强元件,这些工作丝状增强元件在工作丝状增强元件的主方向上基本上彼此平行地从工作帘布层的一个轴向边缘沿轴向延伸到另一个轴向边缘,并且工作丝状增强元件的主方向与支撑件的周向方向形成工作丝状增强元件的基本上等于26
°
的角度。
[0014]然后,在径向最外工作帘布层的径向外侧布置有环箍增强件和胎面。然后将如此形成的组件(其由于存在未交联状态的可交联组合物而被称为轮胎生坯)置于交联模具中,以对生坯,特别是轮胎胎面花纹进行模制并且使可交联组合物交联。
[0015]应注意,由于大量的胎体丝状增强元件在接合部沿径向重叠,所获得的轮胎一方面存在在胎侧上的外观缺陷(如WO2019180352中所说明的),另一方面存在高速均匀性缺陷,这些缺陷与在接合部中的胎体丝状增强元件的局部密度高于在接合部外的胎体丝状增强元件的密度有关。

技术实现思路

[001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该轮胎没有与位于接合部的胎体丝状增强元件的高密度有关的缺陷。
[0017]为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轮胎的方法,所述轮胎包括胎冠、两个胎侧和两个胎圈,每个胎侧将每个胎圈连接至胎冠,所述轮胎包括锚固在每个胎圈中的胎体增强件,所述胎体增强件在每个胎侧中并且在胎冠的径向内侧延伸,所述胎体增强件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层,所述胎冠包括:
[0018]‑
旨在在轮胎滚动时与地面接触的胎面,
[0019]‑
沿径向布置在所述胎面和所述胎体增强件之间的胎冠增强件,所述胎冠增强件包括含有单个工作层的工作增强件,
[0020]在所述方法中:
[0021]‑
通过围绕支撑件缠绕一个胎体帘布层或多个胎体帘布层来形成至少一个旨在形成胎体层的缠绕胎体组件,所述支撑件具有围绕主轴线的大致圆柱形形状,所述缠绕胎体组件由缠绕胎体组件的两个轴向边缘沿轴向界定并且包括基本上彼此平行地从缠绕胎体组件的一个轴向边缘沿轴向延伸到另一个轴向边缘的胎体丝状增强元件,每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在胎体帘布层或每个胎体帘布层中沿每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的主方向延伸,在胎体帘布层或每个胎体帘布层中的每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的主方向与所述支撑件的周向方向形成每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的初始角度,
[0022]在所述方法中: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用于制造轮胎(10)的方法,所述轮胎(10)包括胎冠(12)、两个胎侧(22)和两个胎圈(24),每个胎侧(22)将每个胎圈(24)连接至胎冠(12),所述轮胎(10)包括锚固在每个胎圈(24)中的胎体增强件(32),所述胎体增强件(32)在每个胎侧(22)中并且在胎冠(12)的径向内侧延伸,所述胎体增强件(32)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层(34),所述胎冠(12)包括:

旨在在轮胎(10)滚动时与地面接触的胎面(20),

沿径向布置在所述胎面(20)和所述胎体增强件(32)之间的胎冠增强件(14),所述胎冠增强件(14)包括含有单个工作层(18)的工作增强件(16),在所述方法中:

通过围绕支撑件(60)缠绕一个胎体帘布层(51)或多个胎体帘布层(51)来形成至少一个旨在形成胎体层(34)的缠绕胎体组件(52),所述支撑件(60)具有围绕主轴线(A)的大致圆柱形形状,所述缠绕胎体组件(52)由缠绕胎体组件(52)的两个轴向边缘(52A、52B)沿轴向界定并且包括基本上彼此平行地从缠绕胎体组件(52)的一个轴向边缘(52A、52B)沿轴向延伸到另一个轴向边缘(52A、52B)的胎体丝状增强元件(340),每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340)在胎体帘布层(51)或每个胎体帘布层(51)中沿每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340)的主方向(K3)延伸,在胎体帘布层(51)或每个胎体帘布层(51)中的每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340)的主方向(K3)与支撑件(60)的周向方向(Z)形成每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340)的初始角度(A3),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缠绕胎体组件(52)的径向外侧通过缠绕一个工作帘布层(49)或多个工作帘布层(50)来形成旨在形成工作层(18)的缠绕工作组件(50),所述缠绕工作组件(50)由缠绕工作组件(50)的两个轴向边缘(50A、50B)沿轴向界定并且包括基本上彼此平行地从缠绕工作组件(50)的一个轴向边缘(50A、50B)沿轴向延伸到另一个轴向边缘(50A、50B)的工作丝状增强元件(180),每个工作丝状增强元件(180)在工作帘布层(49)或每个工作帘布层(49)中沿每个工作丝状增强元件(180)在工作帘布层(49)或每个工作帘布层(49)中的主方向(K2)延伸,在工作帘布层(49)或每个工作帘布层(49)中的每个工作丝状增强元件(180)的主方向(K2)与支撑件(60)的周向方向(Z)形成每个工作丝状增强元件(180)的初始角度(A2),所述缠绕胎体组件(52)和所述缠绕工作组件(50)形成围绕支撑件(60)的主轴线(A)呈大致圆柱形形状的组件(58),

使围绕支撑件(60)的主轴线(A)呈大致圆柱形形状的组件(58)变形,从而获得围绕支撑件(60)的主轴线(A)呈大致环面形状的组件(58),使得:

每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340)的主方向(K3)与支撑件(60)的周向方向(z)形成:

在缠绕胎体组件(52)的与缠绕工作组件(50)径向对齐地沿轴向延伸的部分(52S)中每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340)的绝对值严格小于80
°
的最终角度(B3S),

在缠绕胎体组件(52)的旨在在每个胎侧(22)中沿径向延伸的部分(52F)中每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340)的绝对值范围为80
°
至90
°
的最终角度(B3F),

每个工作丝状增强元件(180)的主方向(K2)与支撑件(60)的周向方向(z)形成每个工作丝状增强元件(180)的绝对值严格大于10
°
的最终角度(B2),在形成缠绕胎体组件(52)的步骤期间,所述缠绕胎体组件(52)具有从缠绕胎体组件(52)的轴向边缘(52A、52B)中一者沿轴向延伸到轴向边缘(52A、52B)中另一者的两个周向
端部边缘(54A、54B),实施以下备选方案I、II、III之一:I

将缠绕胎体组件(52)形成为使得至少在缠绕胎体组件(52)的旨在与缠绕工作组件(50)径向对齐地沿轴向延伸的部分(52S)中,通过邻接来在缠绕胎体组件(52)的两个周向端部边缘(54A、54B)之间形成接合部(56),而在缠绕胎体组件(52)的周向端部边缘(54A、54B)中一者的胎体丝状增强元件(340)与缠绕胎体组件(52)的周向端部边缘(54A、54B)中另一者的胎体丝状增强元件(340)之间没有形成叠置部,II

将缠绕胎体组件(52)形成为使得至少在缠绕胎体组件(52)的旨在与缠绕工作组件(50)径向对齐地沿轴向延伸的部分(52S)中,通过重叠以在缠绕胎体组件的周向端部边缘(54A、54B)中一者的至少一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340)与缠绕胎体组件的周向端部边缘(54A、54B)中另一者的至少一个胎体丝状增强元件(340)之间形成径向叠置部,从而在缠绕胎体组件的两个周向端部边缘(54A、54B)之间形成接合部(56),并且使得在变形步骤之前没有进行形成缠绕工作组件(50)的步骤的情况下变形步骤将导致接合部(56)张开,III

将缠绕胎体组件(52)形成为使得至少在缠绕胎体组件(52)的旨在与缠绕工作组件(50)径向对齐地沿轴向延伸的部分(52S)中,缠绕胎体组件的两个周向端部边缘(54A、54B)沿周向彼此间隔开。2.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形成缠绕胎体组件(52)的步骤期间,实施备选方案I或II之一。3.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形成缠绕胎体组件(52)的步骤期间,实施备选方案I。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使组件(58)变形的步骤之后,在大致环面形状的组件(58)的径向外侧布置旨在形成环箍增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
申请(专利权)人: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