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场混装铵油炸药混拌效果评价方法及原料检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2339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场混装粒状铵油炸药混拌效果评价方法及原料检验方法,混拌效果评价方法包括利用现场混装设备,通过在油相材料中添加染色剂并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由已染色的油相材料与多孔粒状硝酸铵进行混拌,并确保部分颗粒料不染色,再随机采集混拌后的现场样品;通过统计分析和计算,获得现场样品已染色和未染色的多孔粒状硝酸铵占所取样品量的百分比,并将其中一个比率定义为混拌效果的评价指标。原料检验方法通过实验室再现方式,验证在任一原料改变时,借助评价指标考察其符合性,从而间接判断原料的可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混拌效果实现了量化评价,能快速、可靠指到生产;原料的合格性基于混拌效果量化评价指标实施,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场混装铵油炸药混拌效果评价方法及原料检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孔粒状铵油炸药的实验室制备技术,特别是一种现场混装粒状铵油炸药混拌效果评价及原料检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场混装多孔粒状铵油炸药是由多孔硝酸铵颗粒和燃料油构成的一种粒状爆炸性混合物,主要适用于露天及无沼气和矿尘爆炸危险的爆破工程。其中,燃料油主要有柴油、煤制油、机油等。现场混装通常由现场混装车进行,通过按比例分别向搅拌罐内输送多孔硝酸铵颗粒和燃料油,经过设定转速和规定时间的搅拌混合后,直接输送炮孔内。为确保炸药质量和爆破效果,通常需要在确定搅拌参数前,通过对原料的检验,以及对混合后的炸药样品在爆破现场或与爆破现场相同或相近的岩质条件下进行爆破试验,以验证爆炸效果。
[0003]现有技术中对多孔粒状硝酸铵的质量检验方法最常用的是测试多孔粒状硝酸铵的吸油率。其测试方法是多孔粒状硝酸铵与油相材料混拌后,通过重量变化判断吸油率。该检测方法存在以下明显缺陷:一是混拌时间较长,混拌时一般采用手工混拌或借助简单工具搅动混拌,一般需要10min左右,实际生产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场混装多孔粒状铵油炸药的混拌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现场样品采集:利用现场混装设备,通过在油相材料中添加适量染色剂并混合均匀,且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由已染色的油相材料与多孔粒状硝酸铵进行混拌,并在确保部分多孔粒状硝酸铵不发生染色的条件下,随机采集混拌后的炸药作为现场样品;第二步,混拌效果评价:随机取出设定量的所述现场样品,并通过统计分析和计算,获得现场样品已染色和未染色的多孔粒状硝酸铵数量占所取样品量的百分数比率,并将已染色和未染色中任一种比率定义为混装炸药的混拌效果评价指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拌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步中,所述染色剂的添加量与油相材料的比例按质量百分比计,且所述比例为0.01

~2

;所述染色剂由苏丹红、油性绿或油性翠绿中的任一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拌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剂为苏丹红;所述比例为0.1

~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混拌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步中,所述已染色和未染色的多孔粒状硝酸铵数量统计包括按重量统计;或按颗粒数量统计;或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设定区域内的图像按面积统计。5.一种现场混装多孔粒状铵油炸药的原料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现场混拌效果采集:基于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现场混装多孔粒状铵油炸药的混拌效果评价方法,对生产现场混拌的多孔粒状铵油炸药进行评价,并获得量化的评价指标;第二步,实验室再现:采用生产现场相同的多孔粒状硝酸铵、具有相同染色剂及形同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维杨敏会齐红雪李俊杰董云熊佐骥鲁国涛吴宝玲夏广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葛洲坝集团易普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