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永红专利>正文

一种马铃薯微型薯收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292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8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马铃薯微型薯收获设备,涉及马铃薯收割技术领域。该设备包括割秧组件和收获组件。割秧组件包括车体、割秧卷筒和处置筒,割秧卷筒设置于车体上,且和处置筒相互连通,割秧卷筒被设置用于割秧。收获组件包括架体和设置于架体内的传送机构,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传送单元,第一传送单元包括第一传动轴、具有网孔的第一传送盘和第一皮带轮。架体和车体相互连接,且架体的最低处低于割秧卷筒的最低处。该设备能够通过割秧组件实现对秧苗的收割,将地上的植株割倒后,经由处置筒进行存储,同时,其收获组件可以将土里的马铃薯铲出,并经由设置有网孔的第一传送盘进行传送,经筛选后保证马铃薯能够和砭石分离。后保证马铃薯能够和砭石分离。后保证马铃薯能够和砭石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微型薯收获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马铃薯收割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马铃薯微型薯收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又称土豆,其作为具有发展前景的高产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一。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的重要粮食作物,由于它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全世界的高度重视,马铃薯的种薯及各种加工产品已成为全球经济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现有的马铃薯收获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收获前的准备:收获前应检修好收获农机具,准备好足够包装,还要准备好预贮场地等;(2)促进薯皮老化:收获前7~10天应停止浇水,以促进薯皮老化,降低块茎内水分含量,以增强其耐贮性;(3)收获前植株处理:收获前地上部茎叶尚未枯萎时,可采用压秧的方法。在收获前一周用碎子把植株压倒,造成轻微创伤,使茎叶营养迅速转入块茎,起到催熟增产作用;(4)选择适宜收获天气。块茎在秋立气爽的阳光下其表皮水分易晒干,带病菌和虫蛀的块茎可表现出特征和特点,易被发现剔除;(5)避免烈日暴晒:收获方式可用机械收获,也可用人力挖掘。
[0004]在步骤(3)中,还有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割秧。在收获前采取机械杀秧的方法把地上植株割倒,清除田间残留枝叶,以免病菌传播,留茬10~20厘米,有利于土壤水分蒸发,便于收获。收获时土壤湿度以块茎干净不带泥土最佳。
[0005]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马铃薯收获设备大都只能对块茎进行收获,其无法同时完成割秧作业,需要人工提前进行割秧,该收获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
[0006]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一种马铃薯微型薯收获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微型薯收获设备,其能够通过割秧组件实现对秧苗的收割,将地上的植株割倒后,经由处置筒进行存储,同时,其收获组件可以将土里的马铃薯铲出,并经由设置有网孔的第一传送盘进行传送,经筛选后保证马铃薯能够和砭石分离,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0008]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马铃薯微型薯收获设备,包括割秧组件和收获组件。上述割秧组件包括车体、割秧卷筒和处置筒,上述割秧卷筒设置于上述车体上,且和上述处置筒相互连通,上述割秧卷筒被设置用于割秧。上述收获组件包括架体和设置于上述架体内的传送机构,上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传送单元,上述第一传送单元包括第一传动轴、具有网孔的第一传送盘和第一皮带轮,上述第一传动轴穿设于上述第一皮带轮内,且和上述第一传送盘相互连接,上述架体和上述车体相互连接,且上述架体的最低处低于上述割秧卷筒的最低处。
[0010]该马铃薯微型薯收获设备能够通过割秧组件实现对秧苗的收割,将地上的植株割
倒后,经由处置筒进行存储,同时,其收获组件可以将土里的马铃薯铲出,并经由设置有网孔的第一传送盘进行传送,经筛选后保证马铃薯能够和砭石分离,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架体的最低处低于割秧卷筒的最低处,其能保证将土里的土豆铲出的同时,避免割秧卷筒对土豆造成物理性损伤,保证土豆的出土率和完整性。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传送机构还包括第二传送单元和同轴传动单元;
[0012]上述第二传送单元包括第二传动轴、具有网孔的第二传送盘和第二皮带轮,上述第二传动轴穿设于上述第二皮带轮内,且和上述第二传送盘相互连接,上述第一传送盘的末端高于上述第二传送盘;
[0013]上述同轴传动单元包括同轴皮带轮,上述第二传动轴和上述第一传动轴穿设于上述同轴皮带轮内。
[0014]第二传送单元的设置使得土豆能经过二次传动后,与土壤中的砭石进行二次分离,提高砭石和土豆的分离效果,进而提高土豆的收获效率。同时,同轴皮带轮的设置使得第二传送单元和第一传送单元能够同轴传动,其传动频率相同,不会出现运动干涉。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传送盘在水平面上的正面投影和上述第二传送盘在水平面上的正面投影部分重合。
[0016]第一传送盘在水平面上的正面投影和第二传送盘在水平面上的正面投影部分重合,也就是指,第一传送盘部分高于第二传送盘,此时土豆能顺利地从第一传送盘传送到第二传送盘中,保证土豆能在重力的作用下经由两个传送盘进行二次分离,提高最终的分离效果。
[00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架体包括架身和铲斗,上述第一传送盘设置于上述架身内,且上述铲斗的延伸方向和上述第一传送盘的延伸方向相同,上述铲斗和上述第一传送盘均为倾斜设置。
[0018]铲斗的设置,使得收获组件能顺利的将土壤中的土豆铲出,避免收获不到的现象的发生。
[001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架体还包括连接机构,上述连接机构包括支撑杆、连接杆和活动锁销,上述支撑杆穿设于上述架身上,上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上述支撑杆和上述活动锁销相互连接,上述车体和上述活动锁销可拆卸连接。
[0020]活动锁销是一种通过旋转螺杆头部或手柄实现模块与模块、模块与平台之间轴向快速锁紧或松开的圆柱销。主要组成元件:锁紧体、锁紧杆、钢珠,(或手柄),不同结构形式还有其他不同的元件。锁紧销体内装有5个同心钢珠。当松动锁紧销螺纹时,钢珠会自动缩回锁紧体内部,这时,锁紧销可插入或抽出被锁工件的圆孔。使用时锁紧销插入被锁工件孔后用手逐渐拧紧锁紧销头部,同时钢珠逐渐突出,锁紧销自动对中并夹紧模块。此处采用活动锁销其结构简单,锁紧力度较强,利于架体和车体的相对固定。
[00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割秧卷筒内设置有刀片单元和滚筒单元,上述刀片单元包括交错设置的割秧刀片,上述割秧刀片朝向上述割秧卷筒的开口方向,上述滚筒单元至少包括一级滚筒和二级滚筒,上述一级滚筒和上述二级滚筒上均设置有导向块。
[0022]割秧刀片可以采用杀秧刀在杀秧轴上成双螺旋对称分布的形式。杀秧片形状设置为至少5种,且长短不一,刀片于杀秧轴单一连接,某一杀秧刀损坏或磨损严重时可单独更换,调整、维修方便,且杀秧刀运动轨迹与垄型基本一致,保证粉碎效果。将薯田里的秧苗及
杂草切除干净,利于后期马铃薯的收获。
[002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导向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上述导向块均匀间隔的设置于上述一级滚筒和/或上述二级滚筒的延伸方向上。
[0024]导向块能将秧苗和杂草进行转运,避免其长时间设置于割秧卷筒中对卷筒造成堵塞或者损伤。
[002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一级滚筒的传动方向和上述二级滚筒的传动方向相同。
[002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处置筒为具有一端开口的箱体结构,且上述处置筒朝向上述割秧卷筒的一侧设置有网格栅。
[0027]网格栅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随时监测到处置筒内的空间剩余状态,进而避免处置筒内余存过多杂草影响其储藏效果。
[002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割秧组件和上述收获组件均包括车轮,上述车轮设置于上述车体和上述架体上,且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微型薯收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割秧组件,所述割秧组件包括车体、割秧卷筒和处置筒,所述割秧卷筒设置于所述车体上,且和所述处置筒相互连通,所述割秧卷筒被设置用于割秧;收获组件,所述收获组件包括架体和设置于所述架体内的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传送单元,所述第一传送单元包括第一传动轴、具有网孔的第一传送盘和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穿设于所述第一皮带轮内,且和所述第一传送盘相互连接,所述架体和所述车体相互连接,且所述架体的最低处低于所述割秧卷筒的最低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微型薯收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第二传送单元和同轴传动单元;所述第二传送单元包括第二传动轴、具有网孔的第二传送盘和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传动轴穿设于所述第二皮带轮内,且和所述第二传送盘相互连接,所述第一传送盘的末端高于所述第二传送盘;所述同轴传动单元包括同轴皮带轮,所述第二传动轴和所述第一传动轴穿设于所述同轴皮带轮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铃薯微型薯收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盘在水平面上的正面投影和所述第二传送盘在水平面上的正面投影部分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微型薯收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架身和铲斗,所述第一传送盘设置于所述架身内,且所述铲斗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传送盘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斌苏永红朱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苏永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