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泥与含油土壤超临界CO2萃取回收综合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196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0
一种油泥与含油土壤超临界CO2萃取回收综合处理工艺,将液态CO2依次通过压缩机和预热器变成超临界CO2流体后送入第一、第二萃取反应釜与经过脱水脱盐处理的油泥或含油土壤逆流接触;处理油泥时第一、第二萃取反应釜串联,处理含油土壤时第一、第二萃取反应釜并联;萃取物依次送入第一、第二分离器进行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泥与含油土壤超临界CO2萃取回收综合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泥与含油土壤综合处置
,具体涉及一种油泥与含油土壤超临界CO2萃取回收综合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能源,在石油的勘探、开采、储运、炼制、加工过程中,由于原油中混入了土壤及其他杂质会产生含油污泥(简称油泥)。油泥长期堆存会对大气、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此外,油泥的不正当处理及原油泄露会导致石油进入土壤,从而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通透性,降低土壤质量而产生含油土壤。油泥是富含石油烃类的固体危险废物,主要由油份(10

70%)、泥沙和水(40

90%)组成。油泥和含油土壤中都含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如果不加以资源化回收利用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0003]油泥和含油土壤中除了含有油份、泥沙和水外,还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如铁、铜和镍等)以及苯系物、酚类、蒽、芘等有恶臭气味的有毒有害化合物,因此在油泥和含油土壤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同时还需要去除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中含有的有毒有害化合物。此外,含油污泥一般由水包油(O/W)、油包水(W/O)及悬浮固体组成,是一种较稳定的悬浮乳状液体系,油泥颗粒呈絮凝体状,水、油和泥沙三相间充分乳化且粘度较大,造成油泥中的悬浮物难以沉降。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作为一种将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把一种成分(萃取物)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技术常被用作油泥中油份的萃取分离。CO2作为一种无毒溶剂,具有无味、不易燃、廉价易得且可循环使用等特点而成为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
[0004]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189182U)和(公告号CN102453494B)都提出了超临界CO2萃取油泥的工艺和方法,但是并没有考虑到油泥的高粘度对萃取装置的影响以及油泥和含油土壤的综合处置、资源化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泥与含油土壤超临界CO2萃取回收综合处理工艺,以回收油泥和含油土壤中的油份,实现了油泥和含油土壤的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油泥与含油土壤超临界CO2萃取回收综合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第一步,CO2储罐1中的液态CO2通过高压泵2将压力提高至10

20MPa后与通过计量泵4输送的夹带剂甲醇在混合器5中混合,然后分别送入第一预热器6A和第二预热器6B的管程中,依次将热水送入第一预热器6A和第二预热器6B的壳程中与液态CO2流体逆流接触,使其预热至45

55℃,然后分别送入第一萃取反应釜9和第二萃取反应釜11底部的第一超临界CO2喷射管94和第二超临界CO2喷射管114中;预热第一预热器6A和第二预热器6B后的保温水分别送入第一萃取反应釜9的第一保温夹套92和第二萃取反应釜11的第二保温夹套112中;
喷射管114的下方开设微孔,微孔直径为5mm,开孔率为30%。
[0017]所述的第一分离器13内设置中心管132,操作温度为60℃,操作压力为2.5

3.0MPa;所述的第二分离器15的操作压力为4.5

5.0MPa。
[0018]所述的高级氧化池20底部设置CO2喷射盘管201,CO2喷射盘管201下方开设微孔,微孔直径为3mm,开孔率为35%,反应时间为5

7h。
[0019]所述的生物炭和过硫酸钠的质量比为1:6。
[0020]所述的冷却器23冷却后的CO2气体温度为0

4℃。
[0021]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1.在预处理池7中加入破乳剂与超声波辅助联用,不仅可以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和空化作用破坏含油污泥的结构,降低油泥中的石油烃类的粘度,还可以在破乳剂的作用下加速石油烃类的分离,达到脱水脱盐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后续的超临界萃取分离效率。
[0023]2.预处理池7和第一分离器13均采用保温水来控制操作温度,这有利于降低石油烃类的粘度,增加流动性;此外,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分离器13的操作温度将萃取物变成低压气体,便于分离。
[0024]3.将萃取分离后的CO2气体通入高级氧化池20的底部,不仅可以起到搅拌作用,降低搅拌能耗,还可以去除掉CO2气体中携带的少量轻质石油烃类化合物,有利用CO2气体的循环利用;此外,高级氧化池内有机物的氧化产生的CO2也是CO2气体的一种补充。
[0025]4.采用生物炭活化过硫酸钠的高级氧化方法,不仅可以氧化去除萃余物、废水和CO2气体中的石油烃类和芳香族化合物,还可以实现其中重金属的稳定/固定化;此外,生物炭本身是一种很好的土壤改良剂,有利于处理后的洁净土壤回填。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参照图1,一种油泥与含油土壤超临界CO2萃取回收综合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9]第一步,CO2储罐1中的液态CO2通过高压泵2以55m3/h将压力提高至10

20MPa后与通过计量泵4以5kg/h输送的甲醇储罐3中的夹带剂甲醇在混合器5中混合,然后分别送入第一预热器6A和第二预热器6B的管程中,再依次将95

100℃的热水以4.0m3/h送入第一预热器6A和第二预热器6B的壳程中与液态CO2流体逆流接触,使其预热至45

55℃,然后分别送入第一萃取反应釜9和第二萃取反应釜11底部的第一超临界CO2喷射管94和第二超临界CO2喷射管114中;预热第一预热器6A和第二预热器6B后的80

85℃的保温水分别送入第一萃取反应釜9的第一保温夹套92和第二萃取反应釜11的第二保温夹套112中,对第一萃取反应釜9和第二萃取反应釜11进行加热;第一萃取反应釜9中65

70℃的保温水出水送入预处理池7的第三保温夹套72内,第二萃取反应釜11中65

70℃的保温水出水送入第一分离器13的第四保温夹套131内;
[0030]第二步,对于油泥,由于油泥的含水率较高且为较稳定的悬浮乳状液体系,所以先将含油率30%、含水率50%的油泥以100kg/h加入预处理池7中,然后以1.5kg/h加入破乳
剂,在超声波协同作用下达到脱水除盐的目的,脱盐率90%以上,脱水率80%以上,脱水除盐后的油泥以60kg/h通过第一螺旋进料装置8送至第一萃取反应釜9的上部,经过第一一级锁斗91送入第一萃取反应釜9内与超临界CO2流体逆流接触;经过第一萃取反应釜9萃取后的萃取物从第一萃取反应釜9的上部出料以60m3/h通过第一减压阀12调节压力送入第一分离器13的第一中心管132中,萃取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泥与含油土壤超临界CO2萃取回收综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CO2储罐(1)中的液态CO2通过高压泵(2)将压力提高至10

20MPa后与通过计量泵(4)输送的夹带剂甲醇在混合器(5)中混合,然后分别送入第一预热器(6A)和第二预热器(6B)的管程中,依次将热水送入第一预热器(6A)和第二预热器(6B)的壳程中与液态CO2流体逆流接触,使其预热至45

55℃,然后分别送入第一萃取反应釜(9)和第二萃取反应釜(11)底部的第一超临界CO2喷射管(94)和第二超临界CO2喷射管(114)中;预热第一预热器(6A)和第二预热器(6B)后的保温水分别送入第一萃取反应釜(9)的第一保温夹套(92)和第二萃取反应釜(11)的第二保温夹套(112)中;第一萃取反应釜(9)的保温水出水送入预处理池(7)的第三保温夹套(72)内,第二萃取反应釜(11)的保温水出水送入第一分离器(13)的第四保温夹套(131)内;第二步,对于油泥,先将油泥加入预处理池(7)中,然后加入破乳剂,在超声波协同作用下进行脱水除盐,脱水除盐后的油泥通过第一螺旋进料装置(8)送至第一萃取反应釜(9)的上部,经过第一一级锁斗(91)送入第一萃取反应釜(9)内与超临界CO2流体逆流接触;经过第一萃取反应釜(9)萃取后的萃取物从第一萃取反应釜(9)的上部出料通过第一减压阀(12)调节压力送入第一分离器(13)的第一中心管(132)中,萃余物从第一萃取反应釜(9)的底部出料通过第二螺旋进料装置(10)送至第二萃取反应釜(11)的上部,经过第二一级锁斗(111)送入第二萃取反应釜(11)内与超临界CO2流体逆流接触;经过第二萃取反应釜(11)萃取后的萃取物从第二萃取反应釜(11)的上部出料通过第一减压阀(12)送入第一分离器(13)的第一中心管(132)中,萃余物从第二萃取反应釜(11)的底部出料流入高级氧化池(20)中进一步去除萃余物中残留的石油及其他芳香族化合物、重金属,其他芳香族化合物包括苯系物、酚类、蒽和芘;预处理池(7)脱除的废水通过第一出料泵(18)送入电渗析器(19),电渗析器(19)产生的浓缩盐水进行后续浓缩结晶处理,剩下的水送入高级氧化池(20)中进一步处理;对于含油土壤,将含油土壤分别通过第一螺旋进料装置(8)和第二螺旋进料装置(10)送到第一萃取反应釜(9)和第二萃取反应釜(11)的上部,然后分别经过第一一级锁斗(91)和第二一级锁斗(111)送入第一萃取反应釜(9)和第二萃取反应釜(11)内与超临界CO2流体逆流接触;经过萃取后的萃取物分别从第一萃取反应釜(9)和第二萃取反应釜(11)的上部出料通过第一减压阀(12)送入第一分离器(13)的第一中心管(132)中,萃余物分别从第一萃取反应釜(9)和第二萃取反应釜(11)的底部出料直接作为洁净土壤回填;第三步,萃余物在第一分离器(13)进行水



气三相分离,含有部分轻组分油的CO2气体由第一分离器(13)顶部出料通过第二减压阀(14)调节压力送入第二分离器(15)中部,油相从第一分离器(13)的中上部出料送入第一储罐(16)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宽李进顾兆林梁馨心张冠胡文睿杨瑶林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