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194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0
一种除臭装置,包括壳体、电机、减速器;所述壳体内设有离心结构、离心腔、进口、污泥容器、液体罐、容器门、拆卸腔、浮球单元、排泥通道、排液口、腔壁、导泥块、开口、石灰腔、石灰箱、腔门、插板、挂钩、底壁、吊钩;所述浮球单元包括浮球、顶杆、活塞、连杆、闸板、套筒、拉索;其中所述离心腔内设有所述离心结构,所述离心腔右侧设有进口,所述离心腔下方左侧设有排泥通道,所述离心腔下方右侧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泥通道下方设有所述污泥容器。下方设有所述污泥容器。下方设有所述污泥容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的污水处理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污水处理能力及处理率增长迅速,同时也带来了污泥产量的迅速增加。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其他城市达到75%;县城力争达到60%”。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继污水处理之后的下一个环保热点。
[0003]中铁五局承建的工程中,重视对环境的处理保护,承建了多处环境处理系统,例如针对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污水处理工程新建镇级污水处理厂9座、村级污水处理厂4座,移民安置点29座,设计污水总处理规模为7740m3/d。商州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出水水质按黄河A标准排放,配套建设污水管网192.755km及相关设施。
[0004]而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5]1、现有技术的污泥离心机两端分别排出污泥和液体,液体通过管道排出,污泥由于流动性差,不适合通过管道排出,因此在离心机排泥口下面设置容器承接落下的污泥;对应的需要设计支架,支架需要承重且又不能与容器干涉,因此承重能力不足且占用空间大。
[0006]2、现有技术的污泥容器,由于离心机排泥口不能设置的过大,而下方的污泥容器则需要尽量大,而污泥又流动性差,因此造成污泥无法均匀堆积。
[0007]3、现有技术的污泥往往异味较大,造成环境污染。然而现有的离心机不具备除臭功能。
[0008]4、现有技术的除臭过程中,需要添加石灰,然而添加石灰往往是人工添加或者通过电气控制添加,人工成本与电子器械成本高。
[0009]5、现有技术的集成装置,无法实现内部部件或介质的替换与清理维护。
[0010]6、现有技术的浮球结构,只针对液体应用,浮球上浮顶开活塞,上方的液体落下,但无法针对固体使用,即使固体是粉末,也很难通过活塞让出的小空隙(浮球杆与筒之间的间隙)。
[0011]7、现有技术的落料阀,只能通过腔体上方的漏斗补充物料,既占用空间高度高,需要大空间供操作,物料容器也无法替换,且不容易实现定量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同时解决上述多种问题的方案。
[0013]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除臭装置,包括壳体、电机、减速器;所述壳体内设有离心结构、离心腔、进口、污泥容器、液体罐、容器门、拆卸腔、浮球单元、排泥通道、排液口、腔壁、导泥块、开口、石灰腔、石灰箱、腔门、插板、挂钩、底壁、吊钩;所述浮球单元包括浮球、顶杆、活塞、连杆、闸板、套筒、拉索;
[0014]其中所述离心腔内设有所述离心结构,所述离心腔右侧设有进口,所述离心腔下
方左侧设有排泥通道,所述离心腔下方右侧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泥通道下方设有所述污泥容器,所述排液口下方设有所述液体罐;所述排泥通道上方贯穿所述离心腔的底壁,所述排泥通道的下方贯穿所述污泥容器上方的腔壁,所述底壁与所述腔壁之间构成所述拆卸腔;所述拆卸腔中可拆卸的连接有所述导泥块,所述导泥块左端设有通孔,所述排泥通道右侧设有所述石灰腔与所述浮球单元;
[0015]所述石灰腔中设有所述石灰箱、腔门,所述石灰箱下壁构造为插板,所述插板可抽离所述石灰箱并悬挂在所述石灰箱左壁,所述石灰箱上方设有所述挂钩,所述底壁下方设有吊钩,所述挂钩可吊挂连接所述吊钩;所述浮球设置在所述污泥容器中,所述腔壁中设有所述套筒,所述套筒中设有所述顶杆,所述顶杆可在所述套筒中上下滑动;所述顶杆下方连接所述浮球,所述顶杆上方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左侧下方连接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可相对所述套筒上下滑动,所述连杆下方连接有所述拉索,所述套筒中设有绳孔以约束拉索,所述拉索穿过所述绳孔延伸连接至所述闸板,所述闸板可启闭腔壁上的所述开口以连通石灰箱与所述污泥容器。
[0016]进一步的,所述绳孔包括横孔与竖孔。
[0017]进一步的,所述腔壁上方设有滑轨,所述闸板可在所述滑轨上滑动,所述滑轨左端高度低于右端高度,从而无拉力时闸板由于重力滑动关闭开口。
[001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电子设备腔。
[0019]进一步的,所述底壁包括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第一壁的高度高于第三壁,第二壁连接在所述第一壁与第三壁之间。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壁内设有排泥孔连通排泥通道。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壁倾斜设置。
[0022]进一步的,所述污泥容器的高度尺寸小于所述离心腔的最小高度尺寸。
[0023]进一步的,所述导泥块包括导向斜面。
[0024]进一步的,所述容器门设置在所述污泥容器的左壁,腔门位于石灰腔左侧。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1点,将离心机与下方容器一体构成,降低了容器高度,增大了容器宽度,以增加装置稳定性;并且将排液口与管道连通改为排液口下方设有罐体,通过罐体自身与内部液体重量增加配重稳定性与支撑性能。
[0027]2、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2点,利用了坡度导泥块与导泥块内部的导泥孔双措施保证导泥效果,使得污泥均匀堆积。
[0028]3、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3点,在装置内部增加了石灰添加结构,通过石灰与污泥的混合达到除臭效果。
[0029]4、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4点,当污泥在容器内超过一定高度时,通过浮球结构实现上方石灰腔的打开,石灰落下实现自动落料,无需机电人工操作,节省成本。
[0030]5、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5点,通过拆卸腔、可拆卸导泥块与石灰箱的设计,使得石灰箱可以随时更新替换。
[0031]6、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6点,不通过传统的顶杆通道开启连通,而是通过顶杆活塞的抬起带动拉索运动,拉索带动闸板运动,滑轨上表面左端高度略低于右端高度,从而拉索不提供拉力时闸板回位,从而改为用闸板开启这种大开口的落料方式,从而利用浮球阀
实现固体的落料。
[0032]7、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7点,采用了一种可悬挂式石灰箱,石灰箱的底板可抽离并悬挂在石灰箱的侧壁,石灰箱的顶部设有挂钩可悬挂在拆卸腔内的吊钩上,起到连接、支撑的作用,吊钩悬挂后抽离所述底板,当闸板开启时石灰落下。
[0033]注:上述设计不分先后,每一条都使得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区别和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5]图1是本专利技术除臭装置示意图
[0036]图2是本专利技术浮球结构原位示意图
[0037]图3是本专利技术浮球结构抬起示意图
[0038]图4是本专利技术石灰腔示意图
[0039]图5是本专利技术石灰箱悬挂示意图
[0040]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0041]1、电机2、减速器3、离心结构4、离心腔5、进口6、污泥容器7、液体罐8、电子设备腔9、容器门10、拆卸腔11、浮球单元12、排泥通道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壳体、所述电机、减速器;所述壳体内设有离心结构、离心腔、进口、污泥容器、液体罐、容器门、拆卸腔、浮球单元、排泥通道、排液口、腔壁、导泥块、开口、石灰腔、石灰箱、腔门、插板、挂钩、底壁、吊钩;所述浮球单元包括浮球、顶杆、活塞、连杆、闸板、套筒、拉索;其中所述离心腔内设有所述离心结构,所述离心腔右侧设有进口,所述离心腔下方左侧设有排泥通道,所述离心腔下方右侧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泥通道下方设有所述污泥容器,所述排液口下方设有所述液体罐;所述排泥通道上方贯穿所述离心腔的底壁,所述排泥通道的下方贯穿所述污泥容器上方的腔壁,所述底壁与所述腔壁之间构成所述拆卸腔;所述拆卸腔中可拆卸的连接有所述导泥块,所述导泥块左端设有通孔,所述排泥通道右侧设有所述石灰腔与所述浮球单元;所述石灰腔中设有所述石灰箱、腔门,所述石灰箱下壁构造为插板,所述插板可抽离所述石灰箱并悬挂在所述石灰箱左壁,所述石灰箱上方设有所述挂钩,所述底壁下方设有吊钩,所述挂钩可吊挂连接所述吊钩;所述浮球设置在所述污泥容器中,所述腔壁中设有所述套筒,所述套筒中设有所述顶杆,所述顶杆可在所述套筒中上下滑动;所述顶杆下方连接所述浮球,所述顶杆上方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左侧下方连接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可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俊玮王满谷雷勇祥汤宇彭学军苏志来吴钢罗世云凌涛尹来容余关龙杜春艳鲁晓明杨锡斌童昌符谦段磊刘文拓何林云林巍杰谢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