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站端头井前上部含风井结构及其下穿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186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地下车站端头井前上部含风井结构及其下穿施工方法,下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对地面进行平整;步骤S2,风井外围设置围护结构;步骤S3,在围护结构范围之内进行土体加固,土体加固区域在上下方向覆盖风井开挖区域以及盾构区域;步骤S4,开挖风井结构基坑,从上自下分段分层开挖,先撑后挖,基坑开挖后立即封底;风井基坑开挖完成以后立即开始风井结构主体施工,进行基底底板处理、侧墙及顶板施工与接口施工;步骤S5,待土体加固区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进行地铁隧道盾构施工,盾构施工过程配合二次注浆,在管片外进行二次注浆,以确保管片壁后注浆密实。盾构穿越产生的扰动不会破坏风井结构,保护风井结构的质量。质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车站端头井前上部含风井结构及其下穿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工程
,具体涉及地下车站端头井前上部含风井结构及其下穿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内的轨道交通建设越来越多,基坑和隧道工程的建设量也大大增加。出于轨道交通运营期间安全通风的考虑,风井设置是非常必要的,风井建造相关问题由此提出。常见的端头井风井结构通常设计在端头井垂直隧道沿线的两侧,减少盾构开挖扰动,减少地下工程工程量和施工难度,保证风井结构安全。
[0003]但是对于端头井垂直隧道沿线两侧已经布置出入口和紧靠高架桥桥墩时,该设置形式不适用,风井结构只能设置在端头井前上部、隧道正上方的位置,隧道开挖时盾构机需要下穿风井结构。风井设置在软土地区时,软土自身的易触变性、高压缩性会对风井结构施工的安全带来极大挑战。同时,风井施工一般先施工风井基坑,然后盾构机在风井基坑下部穿越,故对风井结构自身稳定性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在深厚软土地层施工端头井侧风井时,容易施工扰动而造成的土体变形不均匀、变形量过大,容易引发风井结构甚至端头井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车站端头井前上部含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风井结构设置在端头井前上部,盾构隧道穿越风井结构的正下方所在位置;端头井前上部含风井结构包括围护结构,所述围护结构包括三轴搅拌桩、钻孔灌注桩与旋喷桩;三轴搅拌桩的深度大于风井基坑的深度,小于盾构轮廓范围的上部;钻孔灌注桩设置在三轴搅拌桩的内圈,钻孔灌注桩的深度大于盾构轮廓范围的下部;任意相邻的两个三轴搅拌桩相互搭接,以使三轴搅拌桩连为一体;在任意两个所述钻孔灌注桩之间均设置有旋喷桩,所述旋喷桩与相邻的两个钻孔灌注桩以及相邻的三轴搅拌桩均存在搭接部分;所述旋喷桩的深度与所述三轴搅拌桩的深度相同;所述钻孔灌注桩相互间隔设置,在所述钻孔灌注桩的顶部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冠梁,所述冠梁用于将一圈钻孔灌注桩连接起来;所述钻孔灌注桩垂直于盾构线路延伸方向,位于盾构轮廓范围之内的钻孔灌注桩的主筋采用玻璃纤维筋;在围护结构范围之内进行土体加固,土体加固区域在上下方向覆盖风井开挖区域以及盾构区域,土体加固区域包括弱加固区与强加固区;所述弱加固区范围为底面至风井基坑的基底;所述强加固区范围为风井基坑的基底至盾构轮廓范围下方至少5m。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站端头井前上部含风井结构的下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对需要设置风井的地面及周边进行平整;步骤S2,风井外围设置围护结构,围护结构用于加固风井周围土体;步骤S3,在围护结构范围之内进行土体加固,土体加固区域在上下方向覆盖风井开挖区域以及盾构区域,以使风井与盾构区域更加稳固;步骤S4,开挖风井结构基坑,从上自下分段分层开挖,先撑后挖,基坑开挖后立即封底;风井基坑开挖完成以后立即开始风井结构主体施工,进行基底底板处理、侧墙及顶板施工与接口施工;步骤S5,待土体加固区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进行地铁隧道盾构施工,盾构施工过程配合二次注浆,在管片外进行二次注浆,以确保管片壁后注浆密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结构包括三轴搅拌桩与钻孔灌注桩;先施工三轴搅拌桩,三轴搅拌桩的深度大于风井基坑的深度,小于盾构轮廓范围的上部;然后在三轴搅拌桩的内圈施工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的深度大于盾构轮廓范围的下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三轴搅拌桩相互搭接,以使三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颖丁春林朱海星安刚建杨新安王充陆玉和周超苗李欣袁正璞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