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缺血程度可控的外周动脉疾病造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1736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缺血程度可控的外周动脉疾病造模装置,包括工作台、设于工作台上的移动架、连接于移动架的电动杆、固定设于工作台上的放模板、固定连接于电动杆的外壳、设于外壳两侧的侧板、设于外壳下方用于夹住动脉血管的夹板、设于外壳内部并连接于夹板的控制结构、设于外壳内部并连接于夹板用于对控制结构进行控制的卡位结构、设于夹板上的滑槽、设于滑槽中的第一推钮和第二推钮、设于外壳外侧的通孔;通过设置了控制结构,用于对血管的粗细程度进行校准,从而使其可以适配不同直径的动脉血管,并对其进行缺血程度的控制以及完全缺血的控制,提高了使用便捷性。提高了使用便捷性。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缺血程度可控的外周动脉疾病造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缺血控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缺血程度可控的外周动脉疾病造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周围动脉疾病所导致的严重肢体缺血已得到了广泛研究,但近10年来以动脉转流或腔内支架成行术为主的外科治疗措施仍未能改善患者的病死率和截肢率。目前,以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为目的的治疗型血管生成是临床严重肢体缺血研究的新方向,如何构建良好的严重肢体缺血动物模型是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
[0003]现有的技术:
[0004]1.既往研究中使用的慢性肢体缺血模型主要是通过结扎或切除股动脉,导致短时间内肢体完全缺血,但35d后其肢体血流量恢复达基础值84%,不符合PAD患者缺血肢体血管生成障碍的特征。
[0005]2.Ameroid收缩环理论上虽可模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聚引起的动脉逐渐狭窄,但缺血程度较轻,血流恢复更快,且不能诱导血管完全闭塞的危急肢体缺血阶段。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血管的粗细程度模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聚引起的动脉逐渐狭窄,又能诱导血管完全闭塞的危急肢体缺血阶段的装置或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根据不同血管的粗细程度模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聚引起的动脉逐渐狭窄,又能诱导血管完全闭塞的危急肢体缺血阶段的缺血程度可控的外周动脉疾病造模装置。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缺血程度可控的外周动脉疾病造模装置,包括工作台、设于工作台上的移动架、连接于移动架的电动杆、固定设于工作台上的放模板、固定连接于电动杆的外壳、设于外壳两侧的侧板、设于外壳下方用于夹住动脉血管的夹板、设于外壳内部并连接于夹板的控制结构、设于外壳内部并连接于夹板用于对控制结构进行控制的卡位结构、设于夹板上的滑槽、设于滑槽中的第一推钮和第二推钮、设于外壳外侧的通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设于工作台内部并连接于夹板用于驱动夹板进行运动的夹紧组件、连接于夹紧组件和夹板的第一滑动台、连接于夹紧组件用于带动夹紧组件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滑槽中用于卡住第一驱动组件位置的第二驱动组件、设于滑槽中用于控制第二驱动组件并用于完全使动脉血管闭合的第三驱动组件、设于夹紧组件上方并和卡位结构连接的转移组件、设于外壳内部并和夹板和第二驱动组件配合用于使夹板和第一滑动台卡住位置的卡位组件、设于第一滑动台内部并连接于夹板和卡位结构的控制组件、设于第一滑动台下方并连接于夹板用于对夹板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连接于夹板和第二驱动组件用于使夹板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所述夹板中设有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和第六
通道;所述通孔和所述第六通道连通。
[0009]所述两个夹板之间设有空心伸缩管、所述夹板内部设有空心伸缩管连通的液压通道、所述夹板上设有增加液压通道长度的凸台、所述适配板连通于所述液压通道,两个夹板夹住血管,之后两个夹板会进行运动,也就是会使空心伸缩管被压缩,从而会导致空心伸缩管中的液体到达液压通道中,从而也就是会使适配板进行伸出以及缩回,从而也就是提高了适配板的运动形成,从而也就是实现了侧板设置的比较大,可以更好的容纳本专利技术的传动件的同时还可以通过适配板对很细的血管进行夹持,从而也就是更好的进行生产加工,降低加工成本。
[0010]主要通过夹板夹在动脉血管上,并将血管夹紧,使血管缺血,之后第二驱动组件设置有两对,使用时,先通过第一推钮使第一驱动组件运动,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配合,从而也就是会使夹板的位置进行调节,这时也就是使该装置对动脉血管的粗细程度的不同进行适配,之后通过第一推钮调节第一驱动组件的位置,来带动第一滑动台运动,也就是带动夹板运动,会使夹板夹持住动脉血管,从而也就是会使动脉血管被挤压,从而实现缺血,之后夹板会对血管的粗细程度进行适配,也就是针对缺血的程度进行调节会针对不同粗细程度的血管进行适配,从而也就是不管血管有多粗或者多细,都可以获得指定的缺血程度,从而可以更好的模拟患者缺血程度不同,从而更好的进行手术的练习和模拟,之后也就是夹板在调节时会带动卡位结构进行运动,之后夹紧组件运动会通过转移组件进行方大,从而也就是夹紧组件运动很小的距离会使转移组件运动很大的距离,从而也就是可以加方便的对转移组件进行卡住位置,从而也就是可以更好的进行安装,之后是通过卡位结构对转移组件卡住位置,夹板进行适配血管粗细程度时也使卡位结构进行调节,从而也就是会使卡位结构卡住转移组件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也就是可以适配不同粗细程度的血管都可以获得指定的缺血程度,之后当需要进行完全闭合动脉血管,使其完全堵塞时,需要向下拉动第二推钮,使两个夹板完全夹紧动脉血管,从而也就是可以更好的完全闭合动脉血管,从而也就是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了动脉血管的闭合程度的调节。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推钮的第二驱动杆、固定连接于第二驱动杆的第二卡板、固定连接于第二卡板的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的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板的第三导向杆、设于第三导向杆上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三导向杆并和第二驱动杆对接在一起的第三滑动块、固定连接于第三滑动块的连接板、设于滑槽边侧并位于夹板中用于和连接板避开位置的避位腔、固定连接于避位腔的连接杆、固定连接于连接杆并滑动设于第六通道中的第二推板;
[0012]主要是通过用手推动第一推钮运动,使第二驱动杆和第二卡板运动,之后第二卡板卡在下方的第二驱动组件中,从而会使第二驱动组件进行运动,也就是先使第二卡板卡在下方的第二驱动组件中对夹板进行校准,从而使夹板适配不同直径大小的动脉血管,适配好了之后继续推动第一推钮进行运动,这时第一推钮进行运动会卡住位置,卡住位置也就是会使第一推钮停留在一个位置不会进行运动,从而也就是通过第一推钮处于不同的位置对动脉血管进行缺血程度的控制,之后也就是需要先对血管进行校准,之后再使夹板对动脉血管的夹紧程度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也就是可以对直径很大的动脉血管做到一半的缺血程度也可以对直径很小的动脉血管做到一半的缺血程度,而实现的方法主要是对夹板夹紧的程度进行调节的,之后由于夹板的夹紧程度收到第一推钮的控制,也就是第一驱动
组件的驱动,之后第一驱动组件运动会被卡住位置,之后第一驱动组件卡住位置的方式是通过夹紧组件进行的,也就是通过转移组件和卡位结构对夹紧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进行卡住位置,之后卡住位置的位置如果是固定不变的,那么也就是夹板进行夹紧运动距离不会变化,那么无法进行适配不同直径大小的动脉血管,所以通过先对血管进行适配,之后实现对不同直径大小的动脉血管的夹紧程度进行调节,从而也就是实现了可以针对更多的患者,更好的适配患者的动脉血管的大小,并且提供更好的缺血程度的控制。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滑动设于夹板上的第四导向杆、固定连接于第四导向杆并与第二卡板进行配合的第三卡板、设于第三卡板和夹板之间的夹板放模板、固定连接于第四导向杆的第三推板、设于夹板中并和第三推板滑动连接的气腔、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缺血程度可控的外周动脉疾病造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设于工作台(1)上的移动架(2)、连接于移动架(2)的电动杆(21)、固定设于工作台(1)上的放模板(3)、固定连接于电动杆(21)的外壳(4)、设于外壳(4)两侧的侧板(41)、设于外壳(4)下方用于夹住动脉血管的夹板(42)、设于外壳(4)内部并连接于夹板(42)的控制结构(5)、设于外壳(4)内部并连接于夹板(42)用于对控制结构(5)进行控制的卡位结构(6)、设于夹板(42)上的滑槽、设于滑槽中的第一推钮(7)和第二推钮(8)、设于外壳(4)外侧的通孔(9);所述夹板上设有用于提高精准度的适配板(4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缺血程度可控的外周动脉疾病造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5)包括设于工作台(1)内部并连接于夹板(42)用于驱动夹板(42)进行运动的夹紧组件(54)、连接于夹紧组件(54)和夹板(42)的第一滑动台(55)、连接于夹紧组件(54)用于带动夹紧组件(54)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51)、设于滑槽中用于卡住第一驱动组件(51)位置的第二驱动组件(52)、设于滑槽中用于控制第二驱动组件(52)并用于完全使动脉血管闭合的第三驱动组件(53)、设于夹紧组件(54)上方并和卡位结构(6)连接的转移组件(56)、设于外壳(4)内部并和夹板(42)和第二驱动组件(52)配合用于使夹板(42)和第一滑动台(55)卡住位置的卡位组件(57)、设于第一滑动台(55)内部并连接于夹板(42)和卡位结构(6)的控制组件(58)、设于第一滑动台(55)下方并连接于夹板(42)用于对夹板(42)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50)、连接于夹板(42)和第二驱动组件(52)用于使夹板(42)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5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缺血程度可控的外周动脉疾病造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42)中设有第四通道(43)、第五通道(44)和第六通道(45);所述通孔(9)和所述第六通道(45)连通;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1)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推钮(7)的第二驱动杆(511)、固定连接于第二驱动杆(511)的第二卡板(512)、固定连接于第二卡板(512)的第一支撑板(513)、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513)的第二支撑板(514)、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板(514)的第三导向杆(515)、设于第三导向杆(515) 上的第一弹簧(516);所述第三驱动组件(53)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三导向杆(515)并和第二驱动杆(511)对接在一起的第三滑动块(531)、固定连接于第三滑动块(531)的连接板(532)、设于滑槽边侧并位于夹板(42)中用于和连接板(532)避开位置的避位腔(533)、固定连接于避位腔(533)的连接杆(534)、固定连接于连接杆(534)并滑动设于第六通道(45)中的第二推板(53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缺血程度可控的外周动脉疾病造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2)包括滑动设于夹板(42)上的第四导向杆(522)、固定连接于第四导向杆(522)并与第二卡板(512)进行配合的第三卡板(521)、设于第三卡板(521)和夹板(42)之间的夹板(42)放模板(3)、固定连接于第四导向杆(522)的第三推板(524)、设于夹板(42)中并和第三推板(524)滑动连接的气腔(525)、连接于气腔(525)的第一通道(526);所述第一通道(526)连通于所述第五通道(44);所述卡位组件(57)包括固定连接于夹板(42)的卡位杆(571)、连接于第五通道(44)的第七导向杆(572)、固定连接于第七导向杆(572)的第五推板(573)、固定设于第一滑动台(55)下方的第三弹簧(575)和第八导向杆(576)、固定连接于第三弹簧(575)和第八导向杆(576)并和卡位杆(571)配合用于限制卡位杆(571)位置的卡槽板(57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缺血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良荣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