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声器单元和具有吸声装置的车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声器单元和一种具有吸声装置的车轮,特别是配有充气轮胎的汽车车轮。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的正常行驶过程中,路面对车轮的激励和车轮旋转不平衡导致的轮轴对车轮的激励,均可激发车轮内的空气室产生声共振,该共振又经过轮轴、悬架系统传至车身结构,继而向车内辐射噪声。其噪声特征以低频窄带为主,量值较高,给车内乘坐环境形成噪声干扰,需进行有效控制。
[0003]目前,有众多研究和专利提供了有效控制这种声共振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吸声控制原理,其中赫姆霍兹共振吸声应用较为广泛,效果较好。例如,中国专利CN101301842B、CN104981359B、CN105209267B、CN104908513B涉及一系列基于赫姆霍兹共振器降噪法实施的车轮技术方案。然而,在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方案中,赫姆霍兹共振器的构造设计和安装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在其吸声效果方面亦不甚理想。实践当中,即使是相同型号的车轮,由于行驶状态不同和自身产品定位不同,其出现声共振频率也不尽相同,另外也经常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吸声器单元,该吸声器单元(10)安装在处于气体环境的运动部件上用以降低声共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器单元构造为呈六面体状的盒体并形成一种双孔和单孔相结合的三层赫姆霍兹共振吸声结构,所述盒体具有两个在运动部件的运动方向上限定该盒体两端边界的侧面,其中一端形成开口端侧面(D),具有通入盒体内部空腔的开口,而另一端形成封闭端侧面(D
’
);盒体内部通过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6)被分割为沿着所述运动部件的运动方向相继布置的第一空腔(2)、第二空腔(5)和第三空腔(8);其中,在所述开口端侧面(D)上形成有两个第一空心管(1,1
’
)的管口,所述第一空心管的管口向气体环境空间开放,所述第一空心管以相应于其管长的距离延伸到所述第一空腔(2)之中;在所述第一隔板(3)上形成有一个第二空心管(4)的管口,所述第二空心管的管口向所述第一空腔(2)开放,所述第二空心管以相应于其管长的距离延伸到所述第二空腔(5)之中;在所述第二隔板(6)上形成有两个第三空心管(7,7
’
)的管口,所述第三空心管的管口向所述第二空腔(5)开放,所述第三空心管以相应于其管长的距离延伸到所述第三空腔(8)之中;所述第一空腔(2)、第二空腔(5)和第三空腔(8)构成三层赫姆霍兹共振吸声结构的三个分层作用的共振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器单元(10)为由金属材料或者塑料材料一体成型制成的弧形六面体状盒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器单元(10)为由金属板材或者塑料板材拼装焊接制成的弧形六面体状盒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管(1,1
’
)、第二空心管(4)和第三空心管(7,7
’
)为方管或者圆管。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任一项所述的吸声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器单元(10)的盒体的结构参数由所述三层赫姆霍兹共振吸声结构的预定吸声系数和吸声量确定,所述结构参数包括所述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6)、所述开口端侧面(D)及封闭端侧面(D
’
)的板体厚度、所述第一空心管(1,1
技术研发人员:李希,徐佐,朱志华,徐世文,李世德,黄少兵,陈铭博,李明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