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晓锴专利>正文

门窗防夹手保护套及凹凸角防护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1207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门窗防夹手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包括板,所述板的中部开设有多个与门把手卡接的第一限位孔,且多个第一限位孔依次连通,所述板为弹性材料,所述板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的导槽,当板弯曲时,两个所述导槽将板分割成第三连接部、第二防护部和第四连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的简单设计,能够有效避免门体的关闭,达到防夹手目的,同时和门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在不使用时,无须拆卸,通过简单的翻转等其他操作,可解除防护状态,便于门体关闭,同时稳固性较高。同时稳固性较高。同时稳固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窗防夹手保护套及凹凸角防护条


[0001]本技术涉及门窗
,具体为门窗防夹手保护套及凹凸角防护条。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门窗夹到手的情况出现。究其原因,可归结为门受到非人为的力(如大风)异常关闭,或关门的人疏忽,特别是在学校等公共场合,在儿童众多的环境中,大多数孩子有扶门框、抓门边、抠门缝等习惯,容易使儿童受伤,安全隐患较大,现有技术中一般未注重门窗框和门窗扇之间的缝隙夹手的功能,或者为了降低夹手风险,避免夹手事件的发生,一般在门窗框和门窗扇之间的缝隙位置设置有防夹装置。现有的门在防夹手方面做的改进但依然存在以下弊端:
[0003]1、常见的防夹手结构是在门扇以及门框处卡接防夹手门缝保护条等形式,无法和门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同时频繁的拆卸容易发生脱落情况;
[0004]2、另外一些是将保护套粘贴在门窗框上,由于经常性的撞击,脱落后容易造成门窗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门窗防夹手保护套及凹凸角防护条,能够有效避免门体的关闭,达到防夹手目的,同时和门形成一个统一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门窗防夹手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包括板(217),所述板(217)的中部开设有多个与门把手卡接的第一限位孔(211),且多个第一限位孔(211)依次连通,所述板(217)为弹性材料;所述板(217)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的导槽(216),当板(217)弯曲时,两个所述导槽(216)将板(217)分割成第三连接部(212)、第二防护部(213)和第四连接部(215)。2.门窗防夹手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包括第一连接部(111)、第一防护部(117)和第二连接部(118),所述第一连接部(111)、第一防护部(117)和第二连接部(118)注塑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防护部(117)所在的侧壁开设有容纳锁舌的第一通孔(1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1)的底部通过连接绳(115)固定连接有套环(116),所述套环(116)可与对应门把手套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18)与第一连接部(111)的相对面分别通过弹性伸缩杆安装有第一吸盘(113),所述第一吸盘(113)可与门体的表面吸附。3.门窗防夹手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包括第五连接部(311)、第三防护部(314)和第六连接部(315),所述第五连接部(311)和第三防护部(314),第三防护部(314)和第六连接部(315)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轴(313)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接部(311)的中部开设有多个与门把手卡接的第二限位孔(312),所述第六连接部(315)的下表面通过弹性伸缩杆安装有的第二吸盘(317),所述第三防护部(314)所在的侧壁开设有容纳锁舌的第二通孔(318)。4.门窗防夹手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包括第七连接部(411)、第四防护部(413)和第八连接部(414),所述第四防护部(413)与第八连接部(414)之间注塑一体成型,所述第四防护部(413)与第七连接部(41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轴(416)转动连接,所述第七连接部(411)的中部开设有与门把手卡接的第三限位孔(412),所述第八连接部(414)的下表面通过弹性伸缩杆安装有的第三吸盘(415),所述第四防护部(413)所在的侧壁开设有容纳锁舌的第三通孔(417)。5.凹凸角防护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条包括固定部和防护部,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锴刘嘉禾
申请(专利权)人:刘晓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