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102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位于第二板体的外侧,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间隔设置,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间隙围成注塑成型腔;其中,第一板体上设置有注塑入口,第二板体与注塑入口相对设置的位置处具有缓冲凹槽,以使由注塑入口进入的液体进入缓冲凹槽内进行缓冲。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成型的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的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的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框架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注塑框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框架内一般设置有注塑成型腔以及与所述注塑成型腔连通的注塑口,在注塑时,一般将注塑嘴与注塑口对接,以使注塑嘴内的液体经注塑口流入至注塑成型腔内注塑成型。
[0003]然而,上述结构在注塑时,由注塑口内进入的液体将直接冲击至与注塑口相对设置的注塑框架的内壁上,由于注塑框架的内壁为平面,流体在冲击平面时将向四周溅射,产生大面积的浇口纹,从而影响注塑成型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框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成型的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位于第二板体的外侧,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间隔设置,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间隙围成注塑成型腔;其中,第一板体上设置有注塑入口,第二板体与注塑入口相对设置的位置处具有缓冲凹槽,以使由注塑入口进入的液体进入缓冲凹槽内进行缓冲。
[0006]进一步地,缓冲凹槽具有缓冲槽口和缓冲槽底,沿缓冲槽底向缓冲槽口的延伸方向,缓冲凹槽的槽深逐渐减小。
[0007]进一步地,缓冲凹槽为弧形凹槽。
[0008]进一步地,缓冲凹槽具有缓冲槽口,注入入口对应的入口面在缓冲槽口对应的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缓冲槽口内。
[0009]进一步地,注塑入口与第一板体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d1,d1>2mm
[0010]进一步地,第一板体包括:第一主板;定位板,设置在第一主板上,定位板位于第一主板靠近第二板体的一侧,定位板上设置有注塑入口,定位板用于对注塑嘴进行定位。
[0011]进一步地,定位板与第一主板之间的距离为d2,0.3mm<d2<2mm。
[0012]进一步地,第二板体包括:第二主板;缓冲板,设置在第二主板上,缓冲板向远离第一板体的方向凸出于第二主板设置,缓冲板用于围成缓冲凹槽。
[0013]进一步地,缓冲板为弧形板结构。
[0014]进一步地,缓冲板在定位板的板面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覆盖定位板的板面设置。
[0015]进一步地,定位板和缓冲板均为中心对称结构,定位板的对称中心线与缓冲板的定位中心线重合设置。
[0016]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由缓冲凹槽的存在,使得由注塑入口进入注塑成型腔内的液体经缓冲凹槽进行缓冲,缓冲后的注塑液将均匀由注塑入口的周缘处流至注
塑成型腔内。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减缓直冲喷射,能够提高注塑成型的均匀性,从而便于有效保证注塑成型的质量。因此,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成型的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注塑嘴对注塑框架进行注塑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图1中的A处的放大图;
[0020]图3示出了图2中的注塑液的流向图;
[0021]图4示出了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5示出了图4中的B处的放大图。
[00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4]10、框架本体;11、第一板体;111、第一主板;112、定位板;12、第二板体;121、缓冲凹槽;122、第二主板;123、缓冲板;13、注塑成型腔;20、注塑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6]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塑框架,该注塑框架包括框架本体10,框架本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第一板体11位于第二板体12的外侧,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间隔设置,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的间隙围成注塑成型腔13;其中,第一板体11上设置有注塑入口,第二板体12与注塑入口相对设置的位置处具有缓冲凹槽121,以使由注塑入口进入的液体进入缓冲凹槽121内进行缓冲。具体地,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的间距对应注塑成型腔13的厚度。
[0027]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框架,由于由缓冲凹槽121的存在,使得由注塑入口进入注塑成型腔13内的液体经缓冲凹槽121进行缓冲,流体冲击缓冲凹槽121的凹面,凹面能阻挡一部分的溅射,减小浇口纹的面积,通过缓冲凹槽121还能够缓冲流向避免料流直冲,缓冲后的注塑液将均匀由注塑入口的周缘处流至注塑成型腔13内。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减缓直冲喷射,能够提高注塑成型的均匀性,从而便于有效保证注塑成型的质量。
[0028]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凹槽121具缓冲槽口和缓冲槽底,沿缓冲槽底向缓冲槽口的延伸方向,缓冲凹槽121的槽深逐渐减小。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通过缓冲凹槽121对由注塑入口进入的液体进行充分的缓冲,并便于将缓冲槽底的液体引导流入至缓冲槽口的位置处,也便于提高液体的流向均匀性。
[002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缓冲凹槽121为弧形凹槽。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结构可靠,便于稳定对缓冲凹槽121内的液体进行充分缓冲。
[0030]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凹槽121具有缓冲槽口,注塑入口对应的入口面在缓冲槽口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缓冲槽口内。这样,能够使得缓冲槽口能够充分覆盖由注塑入口流
出的液体的区域范围内,以便于使得由注塑入口流出的液体能够充分进入至缓冲槽口内,并通过缓冲槽口进行充分缓冲。
[0031]具体地,注塑入口与第一板体1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d1,d1>2mm。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使得经注塑入口进入的熔体能够具有充足的缓冲空间进行缓冲。
[0032]具体地,第一板体11包括第一主板111和定位板112,定位板112设置在第一主板111上,定位板112位于第一主板111靠近第二板体12的一侧,定位板112上设置有注塑入口,定位板112用于对注塑嘴20进行定位。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使得由注塑入口流入的液体更好地被缓冲凹槽121进行缓冲,同时由于缓冲凹槽121的结构使得定位板112和缓冲凹槽121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的平均间隙,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定位板112和缓冲凹槽121之间的间距值,避免间距过大造成结构的不均匀性问题。
[0033]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板112与第一主板111之间的距离为d2,0.3mm<d2<2mm。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定位板112与缓冲凹槽121之间的间距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定位板112与缓冲凹槽121之间的间距与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的平均间距值相差不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本体(10),所述框架本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所述第一板体(11)位于所述第二板体(12)的外侧,所述第一板体(11)和所述第二板体(12)之间的间隙围成注塑成型腔(13);其中,所述第一板体(11)上设置有注塑入口,所述第二板体(12)与所述注塑入口相对设置的位置处具有缓冲凹槽(121),以使由所述注塑入口进入的液体进入所述缓冲凹槽(121)内进行缓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凹槽(121)具有缓冲槽口和缓冲槽底,沿所述缓冲槽底向所述缓冲槽口的延伸方向,所述缓冲凹槽(121)的槽深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凹槽(121)为弧形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凹槽(121)具有缓冲槽口,所述注塑入口对应的入口面在所述缓冲槽口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缓冲槽口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入口与所述第一板体(1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d1,d1>2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框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仕阳涛李朝伟龙云钲刘秋元王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