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组装的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0931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组装的棚,其特征在于:包括竖杆、横梁以及板;竖杆相对地面垂直,为多根,沿横向、纵向间隔排列,所述竖杆能够上下伸缩而调整竖杆的高度;横梁为多根,各横梁与沿横向排列的各竖杆可拆装转动连接,所述横梁能够在竖杆上方位置和与竖杆相平行的位置之间转动切换,实现横梁相对竖杆的打开和折叠;板可拆装地铺设在两横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竖杆能够上下伸缩而调整竖杆的高度,工人站在地面或者不太高的地方即可完成横梁的安装、板的铺设,大大降低了整体棚搭设的安全性。横梁能够相对竖杆打开和折叠,利于整体棚的移动和搬运。竖杆、横梁以及板可拆装组合在一起,提高了各部件的重复利用率。提高了各部件的重复利用率。提高了各部件的重复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组装的棚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组装的棚。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情况下施工区临时钢筋棚均为钢结构或者轻钢结构为主,通过逐步焊接或者锚接钢梁支架后,随着结构提升,工人逐步进行登高作业,最终在大于两米的顶部以高空作业的形式完成棚顶的铺设和固定。具体操作为:在地面竖立钢柱,并将钢柱底部与地基进行混凝土浇筑。确认钢柱固定符合要求后,作业工人穿戴安全带后,逐步登高作业,搭设钢梁,必要时需通过吊装设备对钢梁进行吊装,同时对逐步就位的钢梁进行焊接固定或锚接固定。确认钢梁固定符合要求后,铺设棚顶,并进行固定。
[0003]现有钢筋棚的整体施工周期较长,需要等基础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才能继续向上施工。施工工序繁琐,涉及混凝土施工,登高作业,施工中可能还需要吊装设备对材料进行吊装。工人需要较长时间的登高作业增加了不安全性。完工后的临时钢筋棚的材料回收率不高,在拆除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同时会增加重复不必要的登高作业和吊装作业。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工地,无法随着施工进度更有效的适应变化后的施工场地。
[0004]因此,针对现有的钢筋棚的设计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块化组装的棚,其高度可调节而便于顶棚的铺设,且便于移动,能够折叠和打开,便于收纳和运输。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块化组装的棚,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竖杆,相对地面垂直,为多根,沿横向、纵向间隔排列,所述竖杆能够上下伸缩而调整竖杆的高度;
[0008]横梁,为多根,各横梁与沿横向排列的各竖杆可拆装转动连接,所述横梁能够在竖杆上方位置和与竖杆相平行的位置之间转动切换,实现横梁相对竖杆的打开和折叠;
[0009]板,可拆装地铺设在两横梁之间。
[0010]竖杆能够上下伸缩的方式有多种,作为优选,所述竖杆包括至少两根套接在一起的中空结构的杆体,上下相邻的一杆体能够相对另一根杆体上下移动。
[0011]为利于对竖杆上下伸缩的控制,作为优选,还包括与杆体驱动相连的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上下相邻的一杆体能够相对另一根杆体上下移动。
[0012]横梁与竖杆转动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作为优选,所述横梁与竖杆之间设置有活动铰链,而实现横梁相对竖杆的转动。
[0013]为避免横梁位于竖杆上方时而相对竖杆转动,作为优选,所述竖杆上活动铰接有斜撑,所述斜撑的自由端与横梁可脱卸连接,在横梁位于竖杆上方而相对竖杆打开时,将斜撑的自由端与横梁相抵接而固定,将斜撑的自由端脱离横梁后,横梁能够转动到与竖杆相
平行的位置而相对竖杆折叠。
[0014]板与横梁的可拆装方式有多种,作为优选,所述斜撑的自由端呈卡勾状,所述横梁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斜撑的自由端能够卡设在卡槽内和从卡槽内脱离。
[0015]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横梁的两侧边开设有开口朝右或者朝左的第一钩形卡槽,对应地,所述板的两侧边开设有朝左或者朝右的第二钩形卡槽,所述第一钩形卡槽和第二钩形卡槽扣接在一起实现板可拆装地铺设在两横梁之间。
[0016]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横梁的端部设置有能够将第一钩形卡槽露出和遮挡的挡块,在板扣接在横梁之前,挡块将第一钩形卡槽露出,在板扣接在横梁之后,挡块将第一钩形卡槽遮挡而阻止板沿第一钩形卡槽滑落。
[0017]为提高棚整体的移动性,作为优选,所述竖杆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竖杆能够上下伸缩而调整竖杆的高度,工人站在地面或者不太高的地方即可完成横梁的安装、板的铺设,大大降低了整体棚搭设的安全性。横梁能够相对竖杆打开和折叠,利于整体棚的移动和搬运。竖杆、横梁以及板可拆装组合在一起,提高了各部件的重复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横梁相对竖杆的打开)。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横梁相对竖杆的打开)。
[0021]图3为图1中I处的放大图。
[0022]图4为图2中Π处的放大图(挡块将第一钩形卡槽遮挡)。
[0023]图5为板与横梁的分解图。
[0024]图6为图5中Ш处的放大图。
[0025]图7为图5中Ⅳ处的放大图(挡块将第一钩形卡槽露出)。
[002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横梁相对竖杆的折叠)。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参见图1至图8所示为本技术的模块化组装的棚一个优选实施例,该模块化组装的棚包括竖杆1、横梁2、板3以及驱动装置4。
[0029]竖杆1相对地面垂直,为多根,沿横向、纵向间隔排列,本实施例中,竖杆1的数量为6根,沿横向设置2根,沿纵向设置3根,即三排两列布置。竖杆1包括三根套接在一起的中空结构的杆体11,上下相邻的一杆体11能够相对另一根杆体11上下移动而调整竖杆1的高度。竖杆1上活动铰接有斜撑6,斜撑6的自由端呈卡勾状。竖杆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8,利于棚的移动,本实施例中万向轮8为橡胶轮,可进行刹车固定。
[0030]横梁2为钢板,数量为三根,各横梁2与沿横向排列的各竖杆1可拆装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横梁2与竖杆1之间设置有活动铰链5,横梁2能够在竖杆1上方位置和与竖杆1相平行的位置之间转动切换,实现横梁2相对竖杆1的打开和折叠。横梁2的底部开设有卡槽,在横梁2位于竖杆上方而相对竖杆1打开时,将斜撑6的自由端与横梁2卡槽卡接固定,将横梁2牢牢地固定在竖杆1的上方,将斜撑6的自由端脱离卡槽后,横梁2能够转动到与竖杆1相
平行的位置而相对竖杆1折叠。横梁2的两侧边开设有开口朝右的第一钩形卡槽21。横梁2的端部设置有能够将第一钩形卡槽21露出和遮挡的挡块7,本实施例中,挡块7分为上挡块和下挡块,下挡块始终固定在横梁2的端部而将第一钩形卡槽21露出,上挡块与下挡块上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钉而可拆卸连接,当上挡块与下挡块连接在一起时,第一钩形卡槽21被遮挡。
[0031]板3为钢板,板3的两侧边开设有朝左的第二钩形卡槽31,第一钩形卡槽21和第二钩形卡槽31扣接在一起实现板3可拆装地铺设在两横梁2之间。在板3扣接在横梁2之前,上挡块将第一钩形卡槽21露出,在板3扣接在横梁2之后,上挡块与下挡块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将第一钩形卡槽21遮挡而阻止板3沿第一钩形卡槽21滑落。安装好的板3跟随横梁2相对竖杆1打开和折叠。
[0032]驱动装置4设置在竖杆1上,与杆体11驱动相连的,用于驱动上下相邻的一杆体11能够相对另一根杆体11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为电驱动,上述驱动相连可以直接相连、间接相连或以各种传动方式相连。
[0033]通过模块化设计,减少整个过程的高空作业时间;减少材料在拆除过程中的损耗;减少安装和拆除时间、人力及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组装的棚,其特征在于:包括竖杆(1),相对地面垂直,为多根,沿横向、纵向间隔排列,所述竖杆(1)能够上下伸缩而调整竖杆(1)的高度;横梁(2),为多根,各横梁(2)与沿横向排列的各竖杆(1)可拆装转动连接,所述横梁(2)能够在竖杆(1)上方位置和与竖杆(1)相平行的位置之间转动切换,实现横梁(2)相对竖杆(1)的打开和折叠;板(3),可拆装地铺设在两横梁(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组装的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包括至少两根套接在一起的中空结构的杆体(11),上下相邻的一杆体(11)能够相对另一根杆体(11)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组装的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杆体(11)驱动相连的驱动装置(4),用于驱动上下相邻的一杆体(11)能够相对另一根杆体(11)上下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组装的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与竖杆(1)之间设置有活动铰链(5),而实现横梁(2)相对竖杆(1)的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组装的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上活动铰接有斜撑(6),所述斜撑(6)的自由端与横梁(2)可脱卸连接,在横梁(2)位于竖杆上方而相对竖杆(1)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心泽缪海飞王正宏吴柯元薛佳波陈屹辉王怡懿张顺周春晖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