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荣海专利>正文

磁动机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0904 阅读:3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动机,它包括永磁体和电磁体,所述的电流控制器连接,所述的电流控制器与蓄电池串连,控制器电磁体通断电时间,所述的电磁体连接连杆或永磁体连接连杆,所述的连杆连接曲轴接发电机,所述永磁与电磁体相接触,永磁体与电磁体为同名磁极,利用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的属性,永磁体、电磁体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力不会产生废气、废热,不需添任何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大大减少,解决了围绕人类多年的能源替代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发动机的制造方法,尤其是一种能极好地利用永磁体磁力的。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人们常见的发动机以汽油、柴油作燃料,以汽油、柴油燃烧的能量做功的内燃机,这种内燃机缺点是排放废热、噪声,需要经常添加燃料不利于环保。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研制出一系列新型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利用电能或太阳能作动力,不仅不排放废气、废热而且稳定性好。但该发动机制造成本太高,日常维护不便。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的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操作灵活。本,利用永磁体磁场,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的属性,以电磁体作为永磁体磁力的转化平台(媒介),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推动曲轴(或其他传动装置)的。为了达到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它包括永磁体2,电流控制器3,电磁体1,连杆4曲轴(或其他传动置)5,蓄电池6,发电机7,利用永磁体2,电磁体1串联电流控制器3,电流控制器3串联蓄电池6,控制电磁体1产生的磁力。永磁体2、电磁体1的相互作用力作用于电磁体1,电磁体1连接连杆4,连杆4连接曲轴(或其他传动装置)5,接发电机7,发电机7串联蓄电池6,也可以永磁体2与电磁体1的位置调换,电磁体1产生的磁力作用于永磁体2,永磁体1连接连杆4。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永磁体2分为两部分,永磁体21与电磁体1顶部接触,永磁体22与电磁体互底部相接触,连杆4穿透永磁体22,能往返动动。也可以电磁体1分为两部分,电磁体11、12相并联,相互串联电流控制器3。也可以电流控制器3分为两部分,电流控制器31串联电磁体11,电流控制器32串联电磁体12,电流控制器31、32并联电流控制器32,电流控制器31、32并联蓄电池6。也可以永磁体2、电磁体1接触面互为凹凸型。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曲轴(或其他传动装置)5往返动动作用力是永磁体2、电磁体1相互作用力。这种磁力在产生时不会产生废气、废热,不需添加任何燃料,因此,与现有内燃机相比,大大减少了内燃机在工作时对环境的影响,解决了困扰人类多年的能源替代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5的结构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永磁体和电磁体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在图1中电流控制器3与电磁体1串连,电流控制器3控制电磁体1通电时间,即磁力产生的时间,电磁体1产生的磁极与永磁体2接触面为同名磁极,由于同名磁极相排斥,电磁体1经电流控制器3的瞬间电流,产生的瞬间磁力与永磁体2作用产生相排斥,电磁体1向下动动连接连杆4,带动曲轴(或其他传动装置)5向下动动,曲轴5(或其他传动装置)带动发电机7转达动,发电机7串联蓄电池6,电磁体1向上运动靠曲轴5的惯性。如图1所示电磁体1为直流电磁铁,永磁体2为磁性最强的材料制成如钕钦硼。其他传动装置如盒塞式飞机盒塞下的传动装置,广西电视台《百姓专利栏目组》播出的改进的石油机用在盒塞式摩托车的传动装置。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与实施1的区别在于永磁体2的位置与电磁体1相调换,电磁体1产生的磁力作用于永磁体2,永磁体2连接连杆4。如图2与实施例1、2相比,实施例3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永磁体2分为两部分21、22,永磁体22与电磁体1运动到末端底部相接触,连杆4穿透永磁体22与曲轴(或其他传动装置)5相连,电磁体1串联电流控制器3,电磁体1经电流控制器3产生的瞬间磁力与永磁体21磁极为同名磁极相排斥推动电磁体1向下运动,由于永磁体22具有磁性能吸引电磁体1铁芯,产生一个与电磁体1运动方向相同的同方向吸力,这两种力作用于电磁体1,电磁体1向下运动。电磁体1运动到末端与永磁体22相接触,电磁体1经电流控制器3产生瞬间磁力与永磁体22为同名磁极相排斥,电磁体1向上运动,由于永磁体21具有磁性能吸引电磁体1铁芯,产生一个与电磁体1运动方向相同的同方向吸力,这两种力同作用于电磁体1向上运动。如图3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电磁体1分为两部分11、12,分别串联电流控器3,电磁体11、12相互并联。如图4所示。实施例5与实施例1、2、3、4的区别在于电流控制器3分为两部分31、32,电流控制31、32联蓄电池6。电磁体11与电流控制器31串联,电磁体12与电流控制器32串联。电流控制器31、32控制电流的关系为;当电流控制器31处于通电状态,电流控制器32处于通电状态,电流控制器23处于断电状态,电流控制32处于通电状态。如图5所示实施例6与实施例1、2、3、4、5的区别在于电磁体11、12并联电流控制器31,电磁体11与永磁体21的作用力为斥力,即电磁体11与永磁体21的磁极力同名磁极。电磁体12与永磁体22的作用力为吸力,即电磁体12与永磁体22的磁极为异名磁极。电磁体12、11并联电流控制器32,电磁体12与永磁体22的作用力为斥力,即电磁体与永磁体的磁极为同名磁极,电磁体与11永磁体21的作用力为吸力,即电磁体11与永磁体21的磁极为异名磁极。如图5所示实施例7与以上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永磁体2与电磁体1的接触面互为凹凸型。如图6所示。权利要求1.一种磁动机的制方法包括永磁体,电流控制,电磁体,连杆,曲轴或其他传动装置,蓄电池,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利用永磁体磁场,电流控制器串联电磁体接蓄电池,控制电磁体产生的磁力,作用于永磁体,电磁体连接连杆,连杆连接曲轴或其他传动装置,接发电机,发电机串联蓄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磁体电磁体的位置调换,电磁体产生的磁力作用于永磁体永磁体连接连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磁体分为两部分,永磁体与电磁体顶部接触永磁体与电磁体底部接触,连杆空透永磁体。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磁动机的制造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磁体分为两部分,电磁体、相并联,相互串联于电流控制器。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电流控制器分为两部分,电流控制器串联电磁体,电流控器串联电磁体,电流控制器、并联蓄电流。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电磁体、并联电流控制器,电磁体、并联电流控制器,电流控制器、并联蓄电流。7.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磁动机的制造法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磁体、电磁体接触面互为凹凸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动机,它包括永磁体和电磁体,所述的电流控制器连接,所述的电流控制器与蓄电池串连,控制器电磁体通断电时间,所述的电磁体连接连杆或永磁体连接连杆,所述的连杆连接曲轴接发电机,所述永磁与电磁体相接触,永磁体与电磁体为同名磁极,利用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的属性,永磁体、电磁体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力不会产生废气、废热,不需添任何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大大减少,解决了围绕人类多年的能源替代问题。文档编号H02K33/18GK1707923SQ20041002271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7日专利技术者潘荣海 申请人:潘荣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动机的制方法包括:永磁体[2],电流控制[3],电磁体[1],连杆[4],曲轴或其他传动装置[5],蓄电池[6],发电机[7],其特征在于利用永磁体[2]磁场,电流控制器[3]串联电磁体[1]接蓄电池[6],控制电磁体[1]产生的磁力,作用于永磁体[2],电磁体[1]连接连杆[4],连杆[4]连接曲轴或其他传动装置[5],接发电机[7],发电机[7]串联蓄电池[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荣海
申请(专利权)人:潘荣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