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PVC膜车身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086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静电PVC膜车身贴,涉及车身贴技术领域,包括PVC膜本体和涂胶层,所述涂胶层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撕纸层,所述PVC膜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抗静电机构,所述PVC膜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保温机构,所述抗静电机构包括导电内埋网板,所述导电内埋网板设置在PVC膜本体的内部,所述导电内埋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出块,所述导出块设置为五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电内埋网板的设计可对PVC膜本体上形成的静电进行吸收,随之将其通过导出块和弧形座导向导电线束,最终通过导电线束将静电导向除静电天线上,进而借助除静电天线进行空气防电,降低车体上静电汇集的概率,避免静电对乘客安全造成影响的问题,提升本车膜的安全性。提升本车膜的安全性。提升本车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PVC膜车身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PVC膜车身贴,涉及车身贴
,具体涉及一种抗静电PVC膜车身贴。

技术介绍

[0002]车身贴是贴在车辆表面的美化装饰,需要户外使用,基本要求能够防晒、防雨,因此通常使用的材质是PVC。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1、常见的PVC膜车身贴不具备抗静电的功能,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会在车身贴的表面形成静电,静电的聚集会影响乘客的安全,有待改进;
[0004]2、常见的PVC膜车身贴不具备保温的功能,车辆内部的温度自然散失的速度较快,会影响车内人员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抗静电PVC膜车身贴,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抗静电的功能,解决静电的聚集会影响乘客安全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车辆内部的温度自然散失速度较快的问题,以达到对车辆进行保温的效果。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抗静电PVC膜车身贴,包括PVC膜本体和涂胶层,所述涂胶层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撕纸层,所述PVC膜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抗静电机构,所述PVC膜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保温机构。
[0008]所述抗静电机构包括导电内埋网板,所述导电内埋网板设置在PVC膜本体的内部,所述导电内埋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出块,所述导出块设置为五个,五个所述导出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座。
[0009]所述保温机构包括聚苯乙烯保温基板,所述聚苯乙烯保温基板固定连接在PVC膜本体的底部,所述聚苯乙烯保温基板的内部设置有铝箔复合层,所述铝箔复合层的内部设置有橡塑保温层。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位于顶部中心处的所述弧形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皮套,其余所述弧形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辅助皮套,所述辅助皮套缠绕设置在主皮套的外壁上。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皮套、辅助皮套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玻璃纤维层,所述主皮套、辅助皮套的内部均设置有导电线束,所述导电线束的外壁上设置有金属电镀层,所述导电线束的一端与弧形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电线束的另一端与外接除静电天线的输入端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PVC膜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覆盖薄膜,所述覆盖薄膜的顶部涂设有防静电车蜡。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涂胶层固定连接在聚苯乙烯保温基
板的底部,所述聚苯乙烯保温基板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环。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强环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每个所述加强环外壁设置的加强筋的数量均为六个。
[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6]1、本技术提供一种抗静电PVC膜车身贴,采用导电内埋网板、导出块、弧形座、导电线束的结合,通过导电内埋网板的设计可对PVC膜本体上形成的静电进行吸收,随之将其通过导出块和弧形座导向导电线束,最终通过导电线束将静电导向除静电天线上,进而借助除静电天线进行空气防电,降低车体上静电汇集的概率,避免静电对乘客安全造成影响的问题,提升本车膜的安全性。
[0017]2、本技术提供一种抗静电PVC膜车身贴,采用聚苯乙烯保温基板、铝箔复合层、橡塑保温层的结合,通过聚苯乙烯保温基板的设计,可提升PVC膜本体的保温能力,通过铝箔复合层和橡塑保温层的添加,进一步提升PVC膜本体的保温能力,降低车辆内部的温度自然散失的速度,增加车内人员的舒适度,提升本车模的实用性,且通过海绵层的设计,可对噪音进行吸收降低,进一步增加车内人员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抗静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主皮套和辅助皮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保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海绵层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PVC膜本体;4、涂胶层;5、撕纸层;
[0024]2、抗静电机构;21、导电内埋网板;22、导出块;23、弧形座;24、主皮套;25、辅助皮套;251、玻璃纤维层;252、金属电镀层;253、导电线束;26、覆盖薄膜;27、防静电车蜡;
[0025]3、保温机构;31、聚苯乙烯保温基板;32、铝箔复合层;33、橡塑保温层;34、海绵层;341、加强环;342、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静电PVC膜车身贴,包括PVC膜本体1和涂胶层4,涂胶层4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撕纸层5,PVC膜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抗静电机构2,PVC膜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保温机构3,抗静电机构2包括导电内埋网板21,导电内埋网板21设置在PVC膜本体1的内部,导电内埋网板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出块22,导出块22设置为五个,五个导出块2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座23,保温机构3包括聚苯乙烯保温基板31,聚苯乙烯保温基板31固定连接在PVC膜本体1的底部,聚苯乙烯保温基板31的内部设置有铝箔复合层32,铝箔复合层32的内部设置有橡塑保温层33,通过聚苯乙烯保温基板31的设计,可提升PVC膜本体1的保温能力,通过铝箔复合层32和橡塑保温层33的添加,进一步提升PVC膜本体1的保温能力,降低车辆内部的温度自然散失的速度,增加车内人员的舒适度。
[0029]实施例2
[0030]如图1

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位于顶部中心处的弧形座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皮套24,其余弧形座2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辅助皮套25,辅助皮套25缠绕设置在主皮套24的外壁上,主皮套24、辅助皮套25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玻璃纤维层251,主皮套24、辅助皮套25的内部均设置有导电线束253,导电线束253的外壁上设置有金属电镀层252,导电线束253的一端与弧形座23的顶部固定连接,导电线束253的另一端与外接除静电天线的输入端固定连接,PVC膜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覆盖薄膜26,覆盖薄膜26的顶部涂设有防静电车蜡27,通过导电内埋网板21的设计可对PVC膜本体1上形成的静电进行吸收,随之将其通过导出块22和弧形座23导向导电线束253,最终通过导电线束253将静电导向除静电天线上,进而借助除静电天线进行空气防电,降低车体上静电汇集的概率,通过覆盖薄膜26和防静电车蜡27的设计,提升车体表面的光滑度,进而降低灰尘与车辆的摩擦,减少静电的产生,实现抗静电的功能,通过金属电镀层252和玻璃纤维层251的设计,可对导电线束253进行防腐蚀保护,延长其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PVC膜车身贴,包括PVC膜本体(1)和涂胶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层(4)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撕纸层(5),所述PVC膜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抗静电机构(2),所述PVC膜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保温机构(3);所述抗静电机构(2)包括导电内埋网板(21),所述导电内埋网板(21)设置在PVC膜本体(1)的内部,所述导电内埋网板(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出块(22),所述导出块(22)设置为五个,五个所述导出块(2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座(23);所述保温机构(3)包括聚苯乙烯保温基板(31),所述聚苯乙烯保温基板(31)固定连接在PVC膜本体(1)的底部,所述聚苯乙烯保温基板(31)的内部设置有铝箔复合层(32),所述铝箔复合层(32)的内部设置有橡塑保温层(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PVC膜车身贴,其特征在于:位于顶部中心处的所述弧形座(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皮套(24),其余所述弧形座(2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辅助皮套(25),所述辅助皮套(25)缠绕设置在主皮套(24)的外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爱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纳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