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堰塞湖引流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072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堰塞体引流槽结构,所述的引流槽底坡(5)中间开有矩形凹槽(7),所述的矩形凹槽(7)的末端设置有垂直陡坎(6),所述的垂直陡坎(6)包括陡坎垂直开挖面(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堰塞湖引流槽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到高危堰塞湖应急处置的
,调控堰塞湖溃决过程、削减溃决洪峰。

技术介绍

[0002]堰塞湖作为高山峡谷地区一种频发自然灾害,主要是指因降雨、地震或火山喷发等动力地质作用导致河谷坍塌或滑坡泥石流等堵塞天然河道形成的天然湖泊,拦阻河道正常下泄的固体堆积物则称之为堰塞体。因堰塞体拦阻河道正常下泄,堰塞湖库水位不断雍高,尤其是入库流量大、集雨面积较广的高山峡谷型堰塞湖,极易因持续雍高库水位造成堰塞体漫顶溃决,形成难以控制溃决洪峰,严重威胁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0003]为减缓堰塞湖威胁,当前主要采取的工程措施是在堰塞体顶部纵向开挖布置引流槽,旨在降低堰塞湖过水高程,减小堰塞湖蓄水库容,从而降低堰塞湖最大溃决洪峰。经过多年的堰塞湖应急处置现场观测,堰塞湖溃决洪水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缓慢发展阶段、溯源陡坎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以及恢复稳定阶段。其中堰塞湖缓慢发展阶段历时较长,占据堰塞湖溃决整体发展过程的50

60%左右,在该阶段堰塞湖引流槽内溃决洪水流量相对较小(普遍远低于堰塞湖入库流量)、冲刷能力较弱,因而堰塞湖库水位会继续雍高,相应蓄水库容会继续增大;待堰塞湖溃决洪水流量逐渐增大、冲刷能力逐渐增强,引流槽内形成垂直陡坎,堰塞湖溃决发展进入溯源陡坎阶段,随后溯源陡坎会不断沿程回溯,加剧下切掏蚀溢流槽底坡,不断增大溃决水流水头,加快溃决发展过程。但部分高危堰塞湖因囤蓄洪水量充足、入库流量较大,通常在溃决洪水缓慢发展阶段及溯源陡坎发展阶段耗时较长、且引流槽内下泄流量较低,因而导致堰塞湖出入库流量长时间内不平衡,即出库流量远低于入库流量,造成堰塞湖囤蓄洪水增多、相应堰塞湖最大溃决洪峰偏大,因而严重威胁下游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
[0004]为降低堰塞湖最大溃决洪峰,当前工程界内主要采取的工程措施是增大引流槽开挖深度或增大引流槽纵向坡降,旨在降低堰塞湖过水高程、加速溃决洪水冲刷引流槽底坡,加快堰塞湖溃决发展过程。但通常堰塞湖应急处置现场施工场地狭窄、应急处置窗口期短暂,大型机械设备难以在堰塞体顶部高效施工作业,且开挖造成的大量废渣堆石料亦需要耗费大量工时运输转移,因此增大引流槽开挖深度或纵向坡降在部分高危堰塞湖应急处置现场难以开展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堰塞湖引流槽。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一种堰塞体引流槽结构,它位于堰塞体上,所述的堰塞体的中间开有引流槽,所述的引流槽一侧与上游的堰塞体上游坝坡连为一体,另一侧与顺水流方向布置的堰塞体下游坝坡连为一体,所述的引流槽包括引
流槽边坡和引流槽底坡,所述的引流槽底坡位于所述的引流槽底部,所述的引流槽边坡位于引流槽底坡的两侧,两侧的所述的引流槽边坡与所述的堰塞体顶部连为一体,
[0007]所述的引流槽底坡中间开有矩形凹槽,所述的矩形凹槽的末端设置有垂直陡坎,所述的垂直陡坎包括陡坎垂直开挖面和陡坡开挖面,所述的陡坎垂直开挖面与所述的引流槽底坡和矩形凹槽的末端垂直布置,所述的陡坡开挖面与堰塞体下游坝坡平顺连接。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矩形凹槽与所述的引流槽底坡长度保持一致。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陡坎垂直开挖面的下顶点与引流槽底坡之间的高度差为3

5米。
[0010]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现场施工开挖工程量较小,相较于现有的引流槽只需要开挖矩形凹槽和垂直陡坎两部分,整体废渣、废石较少,同时
[0011]废渣堆石料运输转移方便,尤其是在交通闭塞的土质体型堰塞湖应急处置现场,本技术能节省大量时间,有利于堰塞湖应急处置开展进行,避免了后续安全事故的发生。
[0012]2、本技术中垂直陡坎的高度差能加速堰塞湖溃决早期发展过程,降低堰塞湖过水高程和最大雍高水位,避免堰塞湖上游侧更大淹没损失,减小堰塞湖溃决最大洪峰。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纵向布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立视图。
[0016]图中:堰塞体上游坝坡1、堰塞体顶部2、堰塞体下游坝坡3、引流槽边坡4、引流槽底坡5、垂直陡坎6、矩形凹槽7、堰塞体8、引流槽9。图中的H为堰塞体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18]参照图1

3所示:一种堰塞体引流槽结构,它位于堰塞体8上,所述的堰塞体8的中间开有引流槽9,所述的引流槽9一侧与上游的堰塞体上游坝坡1连为一体,另一侧与顺水流方向布置的堰塞体下游坝坡3连为一体,所述的引流槽9包括引流槽边坡4和引流槽底坡5,所述的引流槽底坡5位于所述的引流槽9底部,所述的引流槽边坡4位于引流槽底坡5的两侧,两侧的所述的引流槽边坡4与所述的堰塞体8的堰塞体顶部2连为一体,
[0019]所述的引流槽底坡5中间开有矩形凹槽7,所述的矩形凹槽7的末端设置有垂直陡坎6,所述的垂直陡坎6包括陡坎垂直开挖面6

1和陡坡开挖面6

2,所述的陡坎垂直开挖面6

1与所述的引流槽底坡5和矩形凹槽7的末端垂直布置,所述的陡坡开挖面6

2与堰塞体下游坝坡3平顺连接。
[0020]所述的矩形凹槽7与所述的引流槽底坡5长度保持一致有利于水流顺畅的从矩形凹槽7流淌和下泄。。
[0021]所述的陡坎垂直开挖面6

1的上顶点与引流槽底坡5之间的高度差为3

5米。垂直陡坎有助于增大溃决水流局部流速、加速溃决初始阶段及溯源侵蚀阶段发展,降低溃决洪
峰同时助于堰塞湖应急处置开挖处置、便于缩短抢险时间。
[0022]本技术具有包括如下具体施工过程:
[0023]①
、在距堰塞体8顶部0.2倍高度处开挖布置复式断面引流槽9。
[0024]②
、在引流槽9下游末端0.15倍长度处垂直开挖形成落差达3

5m的垂直陡坎6,并在垂直陡坎6下游侧保持引流槽纵向坡降(即与引流槽9的布置方向急需开挖),继续开挖直至贯通堰塞体下游坝坡3,将垂直陡坎6与堰塞体下游坝坡3平顺连通。
[0025]③
、待堰塞湖水位上涨至复式断面的矩形凹槽7时,溃决洪水逐渐向下游运动,待水运动至垂直陡坎6处,水流流速迅速增大,下切掏蚀溢流槽底坡能力显著增强,堰塞湖溃决早期发展过程明显缩短。
[0026]上述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堰塞体引流槽结构,它位于堰塞体(8)上,所述的堰塞体(8)的中间开有引流槽(9),所述的引流槽(9)一侧与上游的堰塞体上游坝坡(1)连为一体,另一侧与顺水流方向布置的堰塞体下游坝坡(3)连为一体,所述的引流槽(9)包括引流槽边坡(4)和引流槽底坡(5),所述的引流槽底坡(5)位于所述的引流槽(9)底部,所述的引流槽边坡(4)位于引流槽底坡(5)的两侧,两侧的所述的引流槽边坡(4)与所述的堰塞体(8)的堰塞体顶部(2)连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槽底坡(5)中间开有矩形凹槽(7),所述的矩形凹槽(7)的末端设置有垂直陡坎(6),所述的垂直陡坎(6)包括陡坎垂直开挖面(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耀军彭文祥周招李建清徐轶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