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易日夜两用成像光电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018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筒易日夜两用成像光电组合结构,包括安装在夜视仪壳体前侧的光电镜头组件,所述光电镜头组件包括安装在夜视仪壳体前侧的第一基座,在所述第一基座安装有第一镜头前壳体,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能相对所述第一基座前后移动,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均为前后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内设有第一镜片组件,所述第一基座的后侧安装有具有滤光片的滤光片切换器,所述滤光片切换器后侧安装有图像传感器,也就是通过第一镜头前壳体带动第一镜片组件前后移动实现调整镜头焦距,使镜头焦平面落在图像传感器上,并通过电子控制能驱动滤光片切换器自动切换至相应的滤光片从而达到日夜成像的目的。至相应的滤光片从而达到日夜成像的目的。至相应的滤光片从而达到日夜成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筒易日夜两用成像光电组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筒易日夜两用成像光电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夜视仪在夜间的观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夜视仪中会在镜头前或镜头后加入滤光片实现日夜两用的目的,而在夜晚与白天中,需要通过切换滤光片,不仅操作麻烦,而且也给生产增加成本,导致生产效率降低,严重不符合生产以及使用所需;
[0003]为此,急需一种筒易日夜两用成像光电组合结构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筒易日夜两用成像光电组合结构;
[0005]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筒易日夜两用成像光电组合结构,包括安装在夜视仪壳体前侧的光电镜头组件;
[0006]所述光电镜头组件包括安装在夜视仪壳体前侧的第一基座,在所述第一基座安装有第一镜头前壳体,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能相对所述第一基座前后移动,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均为前后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内设有第一镜片组件,所述第一基座的后侧安装有具有滤光片的滤光片切换器,所述滤光片切换器后侧安装有图像传感器;
[0007]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镜片组件包括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以及第四镜片,所述第一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的后侧内部,所述第二镜片、第三镜片以及第四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的前侧内部;
[0008]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一调节手轮,所述第一调节手轮的内侧壁面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的外壁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活动插接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
[0009]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的前侧螺纹连接有第一环型边盖,所述第一环型边盖的后端面与所述第一调节手轮贴合,在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的内侧壁面上设有环型凸缘,所述第二镜片、第三镜片以及第四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型边盖与所述环型凸缘之间;
[0010]作为优选地,第一镜头前壳体与所述第一基座螺纹连接;
[0011]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结构更简单、成本低、集成化设计、方便操作、成像效果好的优点,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所述光电镜头组件包括安装在夜视仪壳体前侧的第一基座,在所述第一基座安装有第一镜头前壳体,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能相对所述第一基座前后移动,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均为前后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内设有第一镜片组件,所述第一基座的后侧安装有具有滤光片的滤光片切换器,所述滤光片切换器后侧安装有图像传感器,也就是通过第一镜头前壳体带动第一镜片组件前后移动实现调整镜头焦距,使镜头焦平面落在图像传感器上,并通过电子控制能驱动滤光片切
换器自动切换至相应的滤光片从而达到日夜成像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5]参见图1

图2,一种筒易日夜两用成像光电组合结构,包括安装在夜视仪壳体10前侧的光电镜头组件30;
[0016]所述光电镜头组件30包括安装在夜视仪壳体10前侧的第一基座310,在所述第一基座310安装有第一镜头前壳体340,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340能相对所述第一基座310前后移动,所述第一基座310与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340均为前后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340内设有第一镜片组件80,所述第一基座310的后侧安装有具有滤光片的滤光片切换器320,所述滤光片切换器320后侧安装有图像传感器330,也就是通过第一镜头前壳体带动第一镜片组件前后移动实现调整镜头焦距,使镜头焦平面落在图像传感器上,并通过电子控制能驱动滤光片切换器自动切换至相应的滤光片从而达到日夜成像的目的;
[0017]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340与所述第一基座310螺纹连接;
[0018]夜视仪壳体10内前后依次设有显示屏50以及放大目镜70,夜视仪壳体10内还安装有驱动电路主板,图像传感器330与所述显示屏50连接;
[0019]所述滤光片切换器320采用现有市售的自动切换滤光片的双滤光片滤光器。通过电子控制,能驱动滤光片切换器320自动切换至相应的滤光片从而达到日夜成像的目的;
[0020]传统结构是镜头前及镜头后(或只是镜头前)增加滤色片以达到日夜使用,通过采用可切换滤光片的技术,本技术技术具有集成化、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相比传统技术,本技术更具优势;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22]通过光电镜头组件30中图像传感器330通过第一镜片组件80获取前方图像,然后图像传感器330将图像数据信息传输至驱动电路主板,驱动电路主板进行数据转换传输至所述显示屏50进行展示,然后人眼通过放大目镜70观看显示屏50即可;
[0023]具体的,所述第一镜片组件80包括第一镜片840、第二镜片830、第三镜片820以及第四镜片810,所述第一镜片840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340的后侧内部,所述第二镜片830、第三镜片820以及第四镜片810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340的前侧内部,和/或;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340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一调节手轮350,所述第一调节手轮350的内侧壁面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340的外壁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活动插接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
[0024]所述第一镜片840、第二镜片830、第三镜片820以及第四镜片810组成,形成光学镜头;
[0025]通过扭动第一调节手轮350,能带动第一镜头前壳体340转动,由于第一镜头前壳体340与第一基座310螺纹连接,即在转动时,能实现前后移动,以实现带动光学镜头前后移
动,调整镜头焦距,使镜头焦平面落在图像传感器330上;
[0026]具体的,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340的前侧螺纹连接有第一环型边盖360,所述第一环型边盖360的后端面与所述第一调节手轮350贴合,在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340的内侧壁面上设有环型凸缘361,所述第二镜片830、第三镜片820以及第四镜片810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型边盖360与所述环型凸缘361之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易日夜两用成像光电组合结构,包括安装在夜视仪壳体(10)前侧的光电镜头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镜头组件(30)包括安装在夜视仪壳体(10)前侧的第一基座(310),在所述第一基座(310)安装有第一镜头前壳体(340),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340)能相对所述第一基座(310)前后移动,所述第一基座(310)与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340)均为前后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340)内设有第一镜片组件(80),所述第一基座(310)的后侧安装有具有滤光片的滤光片切换器(320),所述滤光片切换器(320)后侧安装有图像传感器(3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易日夜两用成像光电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组件(80)包括第一镜片(840)、第二镜片(830)、第三镜片(820)以及第四镜片(810),所述第一镜片(840)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前壳体(340)的后侧内部,所述第二镜片(830)、第三镜片(820)以及第四镜片(810)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英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