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易红外线补光变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854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筒易红外线补光变焦结构,包括安装在夜视仪壳体前部的可变焦红外线透镜组件,所述可变焦红外线透镜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夜视仪壳体前侧的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内固定安装有前后贯穿的第二镜头前壳体,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内由前往后分别设有第二镜片组件以及红外线组件,所述红外线组件能相对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前后移动调节红外线焦距,能调整IR LED红外线焦距,可以增强夜视观察能力,并通过电子技术放大IR LED功率,达到理想的夜视效果,相比传统的结构,本新型结构更简单更实用,成本更低。成本更低。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筒易红外线补光变焦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筒易红外线补光变焦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夜视仪在夜间的观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夜视仪中会加入红外线补光变焦结构,但现有的红外线补光变焦结构整体结构复杂且难以操作,生产成本高,并不能满足生产所需以及使用所需;
[0003]为此,急需一种筒易红外线补光变焦结构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筒易红外线补光变焦结构;
[0005]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筒易红外线补光变焦结构,包括安装在夜视仪壳体前部的可变焦红外线透镜组件;
[0006]所述可变焦红外线透镜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夜视仪壳体前侧的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内固定安装有前后贯穿的第二镜头前壳体,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内由前往后分别设有第二镜片组件以及红外线组件,所述红外线组件能相对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前后移动调节红外线焦距;
[0007]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二调节手轮,在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的后侧外壁上设有限位环,在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的前侧安装有第二环型边盖,所述第二调节手轮在所述限位环与所述第二环型边盖之间移动,所述第二调节手轮的内壁上左右分别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的侧壁上左右分别设有弧形槽,所述红外线组件包括有红外线基座,所述红外线基座的左右两侧外壁上设有销孔,所述销孔内设有导向销,所述导向销依次穿插在所述弧形槽以及所述第二导向槽内,在所述红外线基座的轴心处设有红外线灯;
[0008]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环型边盖与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螺纹连接;
[0009]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通过螺丝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座上;
[0010]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结构更简单、降低成本,集成化设计、提高效率的优点,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所述可变焦红外线透镜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夜视仪壳体前侧的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内固定安装有前后贯穿的第二镜头前壳体,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内由前往后分别设有第二镜片组件以及红外线组件,也就是,通过所述红外线组件能相对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前后移动调节红外线焦距,能调整IR LED红外线焦距,可以增强夜视观察能力,并通过电子技术放大IR LED功率,达到理想的夜视效果,相比传统的结构,本新型结构更简单更实用,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0012]图2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5]参见图1

图3,一种筒易红外线补光变焦结构,包括安装在夜视仪壳体10前部的可变焦红外线透镜组件20;
[0016]所述可变焦红外线透镜组件20包括安装在所述夜视仪壳体10前侧的第二基座210,所述第二基座210内固定安装有前后贯穿的第二镜头前壳体220,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220内由前往后分别设有第二镜片组件240以及红外线组件280,所述红外线组件280能相对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220前后移动调节红外线焦距;
[0017]通过红外线组件280前后移动,能调整IR LED红外线焦距,可以增强夜视观察能力,并通过电子技术放大IR LED功率,达到理想的夜视效果,相比传统的结构,本新型结构更简单更实用,成本更低;
[0018]具体的,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220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二调节手轮230,在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220的后侧外壁上设有限位环222,在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220的前侧安装有第二环型边盖250,所述第二调节手轮230在所述限位环222与所述第二环型边盖250之间移动,所述第二调节手轮230的内壁上左右分别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二导向槽231,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220的侧壁上左右分别设有弧形槽221,所述红外线组件280包括有红外线基座260,所述红外线基座260的左右两侧外壁上设有销孔261,所述销孔261内设有导向销,所述导向销依次穿插在所述弧形槽221以及所述第二导向槽231内,在所述红外线基座260的轴心处设有红外线灯270;
[0019]调节原理:
[0020]通过转动第二调节手轮230,能带动导向销沿弧形槽移动,从而实现红外线基座260的前后移动,从而带动红外线灯270前后移动,即调整IR LED红外线焦距,可以增强夜视观察能力,并通过电子技术放大IR LED功率,达到理想的夜视效果,相比传统的结构,本新型结构更简单更实用,成本更低;
[0021]所述第二环型边盖250与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220螺纹连接;
[0022]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220通过螺丝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座210上;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2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易红外线补光变焦结构,包括安装在夜视仪壳体(10)前部的可变焦红外线透镜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焦红外线透镜组件(20)包括安装在所述夜视仪壳体(10)前侧的第二基座(210),所述第二基座(210)内固定安装有前后贯穿的第二镜头前壳体(220),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220)内由前往后分别设有第二镜片组件(240)以及红外线组件(280),所述红外线组件(280)能相对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220)前后移动调节红外线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易红外线补光变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220)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二调节手轮(230),在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220)的后侧外壁上设有限位环(222),在所述第二镜头前壳体(220)的前侧安装有第二环型边盖(250),所述第二调节手轮(230)在所述限位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英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