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气流灌注式放射治疗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0051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气流灌注式放射治疗基板,由加热板组件、报警组件和声光组件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固定架进行加热,实现“人在加热人离断电”的安全模式;整个装置与治疗床过渡和衔接更加的温柔,方便体部固定架的对位效率;整体骨架和热气流加热的设计避免了对射线穿透性的影响,有效保证了射线穿透路径的洁净度;声灯组件既保证灯光警示信号的传递也可触发声音报警信号;报警手环可有效避免有线激发带来的线束束缚和对射野中射线穿透造成的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加热和预警等诸多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安全,环保,实用性和通用性都较强。实用性和通用性都较强。实用性和通用性都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气流灌注式放射治疗基板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涉及一种热气流灌注式放射治疗基板,是放射治疗中头部/ 体部固定架辅助加热的恒温装置,适用于对放射治疗机房中现有头部/体部固定架恒温加热以及病人求助信息的发送,是一种辅助的放疗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临床放射治疗中的体位固定是整个放疗的基础,现有的固定技术有:平板和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平板和真空泡沫垫托衬技术等等。在使用这两种技术时病人被要求赤裸上身,特别是在胸部和体部的放疗中。放射治疗机房中大型设备通风、恒温(20℃~25℃)的要求,病人普遍体感寒冷。一些年老体弱的病人放疗时特别需要注意保暖问题。我们现有的保暖方法是:加快固定操作的速度,待固定和对线(定位线重合)完成后及时给病人盖上被子。
[0003]目前放射治疗的房间常规组成是治疗室和控制室。病人治疗时仅病人一人允许在治疗室内并关闭铅质屏蔽门(防止射线穿透),医生家属等其他人员只能留在隔壁的控制室内。医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实时查看治疗室内病人的状态。病人在治疗室内治疗时,需要病人的病灶部位保持相对的固定,例如鼻咽癌患者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气流灌注式放射治疗基板,其特征在于,由加热板组件(1)、报警组件(2)和声光组件(3)组成,其中加热板组件(1)是承载固定架的基板,加热板组件(1)由插座边(5),右温控线(6),右温探(7),档杆组件(8),形感器(9),尾边(10),左温探(11),形感线(12),左温控线(13),控制盒(14),电源盒(15),弧边(16),插座(17),隔板(18),进气嘴(19),热流组件(20),盛板(21),15套凹边组件(22),两套延长边(23),56套板孔(24),8片导流板(25),热板(26),两套磁凸(27),流孔边(28),三套溢流孔(29),进气边(30)和头边(31)构成;报警组件(2)由手握组件(39)、D环(44)和手绳(45)构成;声光组件(3)由LED灯(82),圆形喇叭(83),声灯控制盒(84),磁凹(85),充电孔(86)和接收天线(87)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气流灌注式放射治疗基板,其特征在于,加热板组件(1)分为上层结构和下两层结构,加热板组件(1)的下层结构是由弧边(16)、插座边(5)、进气边(30)和流孔边(28)构成的长方形的下框架结构,插座边(5)、进气边(30)和流孔边(28)为碳纤维材质的长方形条状结构,弧边(16)为90度圆弧柱结构,弧边(16)具有一个底面、直角侧面和弧面,其中弧边(16)的直角侧面构成下框架结构四边形的内侧面,弧边(16)的弧形面呈游离,弧边(16)、插座边(5)、进气边(30)和流孔边(28)的底面齐平,插座边(5)、进气边(30)和流孔边(28)的顶面齐平,弧边(16)的顶面高出其他三边,热板(26)为碳纤维材质的板状结构,热板(26)镶嵌在长方形框架结构的内侧,构成下框架结构的底,热板(26)的底面与下框架结构四边的底面齐平,热板(26)的顶面低于下框架结构的四边顶面,隔板(18)的头、尾端分别连接进气边(30)和插座边(5)的内侧面,隔板(18)的底面接热板(26)的上表面并将热板(26)表面分为热板(26)前仓和热板(26)后仓,其中热板(26)前仓空间大,热板(26)后仓空间小,导流板(25)为碳纤维材质的长方形的片状结构粘接在热板(26)的表面,其中导流板(25)的首、尾两端游离,板孔(24)为导流板(25)的侧面的贯通孔,板孔(24)共有7个等距分布在导流板(25)的侧面,导流板(25)共有8片,8片导流板25左右等距分布在热板(26)前仓,电源盒(15)和控制盒(14)位于热板(26)后仓并与热板(26)表面相接,电源盒(15)和控制盒(14)之间有导线相接,控制盒(14)顶面向上发出导线自进气边(30)依次为右温控线(6)、形感线(12)和左温控线(13),插座(17)镶嵌在插座边(5)尾端的外侧面,插座(17)向热板(26)后仓内发出导线并与电源盒(15)相接,进气嘴(19)为镶嵌在进气边(30)侧面的管道结构,进气嘴(19)的一端开口于热板(26)前仓内并游离,进气嘴(19)的另一端开口于进气边(30)的外侧面并连接热流组件(20),热流组件(20)发出导线穿越进气边(30)后与控制盒(14)相接,热板(26)前仓通过进气嘴(19)与外部进行气流沟通,磁凸(27)镶嵌在流孔边(28)端侧的外侧面,磁凸(27)为长方形结构并凸出流孔边(28)的外侧表面,磁凸(27)共有两套分别位于流孔边(28)的近端侧的外侧面,磁凸(27)由铁磁性材料制成,溢流孔(29)为贯穿流孔边(28)内外侧的孔状结构,3个溢流孔(29)等距分布在流孔边(28)侧面的中央位置,热板(26)前仓通过3个溢流孔(29)与外部进行气流沟通,其中热流组件(20)由气泵(33)、加热环(34)、泵管(35)和减震胶管(36)构成,气泵(33)为方形结构,气泵(33)的底面与进气边(30)的底面齐平,“L”型的泵管(35)一端接气泵(33)的侧面,泵管(35)的另一端接减震胶管(36),减震胶管(36)另一端接进气嘴(19)的外侧端,加热环(34)套接在泵管(35)上;加热板组件(1)的上层结构是长方形的上框架结构,延长边(23)、十五套凹边组件(22)首尾相接构成四边形框架结构的左侧长边,其中延长边(23)一端与第一个凹边组件(22)的
首端相接,延长边(23)的另一端侧面与头边(31)相接,且延长边(23)的端面与头边(31)的外侧面齐平,十五套凹边组件(22)的末个凹边组件(22)尾端的内侧面与尾边(10)相接,且末个凹边组件(22)尾端的内侧面与尾边(10)的外侧面齐平,延长边(23)、凹边组件(22)、头边(31)和尾边(10)都为碳纤维材质,上框架结构的右侧长边结构和左侧一致,盛板(21)为碳纤维材质的板状结构,盛板(21)镶嵌在长方形框架结构的内侧面,构成上框架结构的底,盛板(21)的底面和上框架结构四边的底面齐平,盛板(21)的表面低于上框架结构四边的表面,右温探(7)镶嵌在盛板(21)顶面上靠近尾边(10)的一端,左温探(11)镶嵌在盛板(21)顶面上靠近尾边(10)的另一端,形感器(9)镶嵌在盛板(21)的顶面靠近尾边(10)的中央,右温探(7)底部接右温控线(6),形感器(9)底部接形感线(12),左温探(11)底部接左温控线(13),凹边组件(22)由凹座(4)、锥凹(32)、扣沿(37)和锁边(38)构成,锁边(38)呈长方体,锁边(38)的一端面接凹座(4),凹座(4)的顶面、底面和左侧面与锁边(38)相应面齐平,凹座(4)的右侧面短于锁边(38)的右侧面,其中凹座(4)的顶面中央有锥凹(32),锥凹(32)为圆锥体的凹陷,锥凹(32)的顶部圆口比底部圆口大,扣沿(37)为片状结构,扣沿(37)的片状结构厚度低于凹座(4)的厚度,扣沿(37)的左侧长边接凹座(4)的右侧面,扣沿(37)的两侧短边、顶面与凹座(4)对应面齐平,扣沿(37)的右侧长边呈半圆弧形,其中扣沿(37)的半圆弧形最外点与锁边(38)的右侧面齐平,上框架结构中单条长边由十五套凹边组件(22)和一条延长边(23)构成,其中第1套凹边组件(22)的凹座(4)的端面将于延长边(23)的端面相接,第15套凹边组件(22)的锁边(38)端的侧面与尾边(10)端面相接,第2~14套凹边组件(22)的凹座(4)端面与锁边(38)的端面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气流灌注式放射治疗基板,其特征在于,加热板组件(1)的上、下框架结构外围尺寸一致并上下叠放粘接成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气流灌注式放射治疗基板,其特征在于,档杆组件(8)由左扣组件(64)、连接杆(65)、档杆(66)和右扣组件(67)构成,档杆(66)为长方体结构,档杆(66)的顶面接连接杆(65),档杆(66)的长度、宽度与连接杆(65)的一致,档杆(66)的厚度大于连接杆(65)的厚度,档杆(66)的两个端面游离,连接杆(65)的两个端面分别接左扣组件(64)和右扣组件(67),档杆(66)的长度与加热板组件(1)的上层框架结构内侧面宽度一致;右扣组件(67)由扳片(68)、爪轴(69)、扳轴(70)、锥凸(71)、凸座(72)、扣连(73)、扳轴套(7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单国平朱骥封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