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和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82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厢和一种自卸车。其中,车厢包括:底板组件;两个侧板组件,分别连接于底板组件的两侧;前板,一端连接于底板组件,前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侧板组件,底板组件、两个侧板组件和前板合围成具有开口的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容纳物料;前板与底板组件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本申请通过将前板与底板组件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钝角,一方面增大容纳槽的容积,满足自卸车大吨位高载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物料沿着前板以一定的速度滑落,提高卸料效率,降低自卸车运行油耗。并且,易于清理夹角处的积料,减少物料堆积,提高车厢的空间利用率。两个侧板组件与底板组件的拐角处设有大圆弧过渡连接,从而可以减少物料的堆积,提高卸料效率。卸料效率。卸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厢和自卸车


[0001]本技术属于矿山工程机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厢和一种自卸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自卸车中的车厢,在拐角处容易堆积存料,且积料难以清理,影响运输效率。并且,在卸料过程中卸料速度较慢,从而导致运行油耗相应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车厢。
[0005]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自卸车。
[0006]为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厢,包括:底板组件;两个侧板组件,分别连接于底板组件的两侧;前板,一端连接于底板组件,前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侧板组件,底板组件、两个侧板组件和前板合围成具有开口的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容纳物料;前板与底板组件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0007]本申请提出的车厢,用于装载物料,以及在需要卸料使将物料从车厢的卸料口处卸出。
[0008]其中,车厢包括底板组件、两个侧板组件和前板,底板组件、两个侧板组件和前板合围成具有开口的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容纳物料。其中,容纳槽背离底板组件的一侧有第一开口,容纳槽背离前板的一侧具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连通,操作者可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向车厢中装载物料,也可通过第二开口将车厢中的物料卸出。
[0009]具体地,两个侧板组件连接于底板组件的两侧,前板的一端连接于底板组件,前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板相连,也即底板组件的三边分别连接有前板和两个侧板组件,侧板组件、前板及另一个侧板组件依次连接于底板组件的三边,而底板组件未连接前板和侧板组件的一端未设有板件,且前板和两个侧板组件在远离底板组件的一侧未相互连接,因此,上述部件所合围成的容纳槽具有开口。底板组件、前板以及两个侧板组件共同构成了U型结构的车厢。
[0010]进一步地,前板与底板组件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也即前板朝远离底板组件的一侧倾斜。可理解地,容纳槽用于容纳物料,将前板与底板组件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钝角,一方面可增大容纳槽的容积,使车厢能够装载更多的物料;另一方面,在卸料时,物料可沿着前板的壁面滑落,使物料具有一定的滑落速度,进而加快物料的卸料速度。并且,相较于现有的前板与底板组件之间为直角的结构,本申请所提出的两者之间夹角为钝角的结构,更加易于清理夹角处的积料,减少物料在前板和底板组件连接处的堆积。
[0011]本申请通过将前板与底板组件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钝角,一方面可增大容纳槽的容积,使车厢能够装载更多的物料,以满足自卸车大吨位高载荷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卸料时,物料可沿着前板的壁面滑落,使物料具有一定的滑落速度,进而加快物料的卸料速度,提高
卸料效率,降低自卸车的运行油耗。并且,相较于现有的前板与底板组件之间为直角的结构,本申请所提出的两者之间夹角为钝角的结构,更加易于清理夹角处的积料,减少物料在前板和底板组件连接处的堆积,提高车厢的空间利用率。
[0012]根据本技术上述的车厢,还可以具有以下区别技术特征: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底板组件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底板的一端与前板相连;第二底板,与第一底板远离前板的另一端相连,第二底板朝向侧板组件一侧折弯。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底板组件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其中,第一底板为平板,第一底板的一端与前板相连,第二底板为折弯板,第一底板背离前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底板相连。第二底板朝向侧板组件的一侧折弯,从而在车厢的第二开口处形成了收口的结构。
[0015]通过在底板组件中设置朝向侧板组件一侧折弯的第二底板,从而在车厢的开口出构成了收口的结构,对车厢内的物料起到了一定的围挡作用,相较于现有的底板组件为平板的结构,本申请中的底板组件能够通过折弯的第二底板对物料进行围挡,以避免物料从车厢中滑落,使物料在运输过程中保持稳定。并且,可以使车厢装载更多的物料而不发生物料滑落的问题,满足自卸车大吨位高载荷的需求。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一体成型;或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焊接。
[0017]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加工再进行焊接连接的结构。若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一体成型,则底板组件的整体强度更高。若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分别加工后,再将两者进行焊接连接在一起,则能够降低加工难度,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工艺性。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任一侧板组件包括:第一侧板,与第一底板相连;第二侧板,与同侧的第一侧板相连第二侧板与第二底板相连。
[0019]在该技术方案中,任一侧板组件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其中,第一侧板与第一底板连接,第二侧板与同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底板均相连。由于第二底板朝向侧板组件的一侧折弯,为了使第二侧板能够与第二底板相适配,第二侧板也朝向第一侧板的方向具有一定折弯。
[0020]其中,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可以为焊接连接。
[0021]通过将侧板组件设置为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连的结构,可以分别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加工成型后再进行焊接连接,从而降低加工难度,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工艺性。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侧板与第一底板连接的一侧朝向第一底板圆滑过渡折弯,第二侧板与第二底板连接的一侧朝向第二底板圆滑过渡折弯。
[0023]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侧板与第一底板连接的一侧朝向第一底板圆滑过渡折弯,第二侧板与第二底板连接的一侧朝向第二底板圆滑过渡折弯。也即,侧板组件与底板组件之间的折弯处均设有圆角,从而可以避免物料在容纳槽的拐角处堆积。
[0024]通过将第一侧板与第一底板连接的一侧朝向第一底板的折弯,以及第二侧板与第二底板连接的一侧朝向第二底板的折弯均设置为圆滑过渡,在卸料过程中可以减少物料在拐角处的卡滞,也减少了车厢内物料的堆积,使拐角处的积料更加易于清理,提高车厢的空间利用率。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侧板背离第一侧板的一端的边缘沿背离底板
组件的方向朝同侧的第一侧板倾斜。
[0026]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侧板背离第一侧板的一端倾斜设置,具体地,第二侧板背离第一侧板的一端的边缘沿背离底板组件的方向朝同侧的第一侧板倾斜设置。可理解地,物料在容纳腔内堆积的状态下,所形成的物料堆的边缘不可能为垂直于水平面的表面,而是为斜面的状态,因此,为了节省原材料,将第二侧板背离第一侧板的一端设置为倾斜状态,相较于竖直边的结构,能够减少原材料的使用。
[0027]通过将第二侧板背离第一侧板的一端的边缘设置为沿背离底板组件的方向朝同侧的第一侧板倾斜,可以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00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侧板组件还包括:多个加强筋,设于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背离容纳槽一侧的表面。
[0029]在该技术方案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组件;两个侧板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组件的两侧;前板,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组件,所述前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两个所述侧板组件和所述前板合围成具有开口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物料;所述前板与所述底板组件之间的夹角为钝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组件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与所述前板相连;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远离所述前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底板朝向所述侧板组件一侧折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一体成型;或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侧板组件包括: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底板相连;第二侧板,与同侧的所述第一侧板相连,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底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波吕见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